通過閱讀梅德明和王薔教授主編的《改什么?如何教?怎樣考?》,我摘錄了該書有關英語學科四大核心素養具體內涵的相關概念,具體論述如下:
高中英語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包括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以及學習能力。
(一)語言能力
語言能力是指在社會情境中以聽、說、讀、看、寫等方式理解和表達意義、意圖及情感態度的能力。
語言能力并不是僅僅要學習知識,或者發展某一方面的技能,其落腳點是為了理解和表達意義、意圖,還有傳遞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就是我們對語言能力的理解。
孤立地脫離語境而學習詞匯或語法,不是在培養真正的語言能力素養:學習詞匯和語法知識是發展語言能力素養的途徑,而不是最終的目的。
(二)文化意識
文化意識的內涵不僅僅局限于對中外文化異同的分析。更需要重視文化知識中內涵中的價值取向問題,以及如何基于文化知識、文化比較和批判性思維,幫助學生汲取文化精神,涵養內在精神,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構建文化意識。
文化意識是學生在全球化背景下對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對優秀文化的認同,也是學生在全球化背景下所表現出來的跨文化知識、態度和行為取向。
非常重要的是,對于外語或者對于英語學科而言,培養學生文化意識的切入點是中外優秀文化,強調對優秀文化的理解和認同,強調在全球化背景下培養能夠進行跨文化理解和跨文化通的人。
學生所表現出的文化意識,即基于文化知識建構的文化意識,是通過對文化知識的學習,對文化知識內涵的理解,對文化異同之間的比較形成的。學生在汲取文化精華的基礎上,形成新的跨文化認識、積極的人生態度和良好的人文修養。也就是說,文化意識的形成是一個從感知到意識,從意識到修養,再從修養到行為的內化、提升和養成的過程。
我們最重要的一個目的是使語言教育和學習能夠內化于心、外化于行,使知行統一起來。
(三)思維品質
思維品質指人的思維的個性特征。在英語學科核心素養中,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強調三個方面。即思維的邏輯性、批判性和創新性。這三種思維特征的強弱就反映了一個人思維品質的高低。
(四)學習能力
學習能力主要是指學生積極運用和主動調適英語學習策略,拓寬英語學習渠道,提升英語學習效率的意識和能力。那么學習能力的提升關鍵在積極運用和主動調試兩個方面。
其中調適即是根據自身的特點以及學習的需要,調整和安排自己的學習任務、學習目標、學習方法以及學習時間等。運用學習策略、拓寬英語學習渠道主要目的是提升學習效率,所以學習能力是構成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第四個要素。
2022.04.11
義務教育階段英語學科課程目標結構由五個要素構成。
語言知識、語言技能、情感態度、學習策略、文化意識。
具體內涵以及之間的關系也已經在之前的文章中有所論述,在這里就不在贅述。滕大衛2022.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