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就一遺囑繼承...
近日,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就一遺囑繼承糾紛案件創新性地適用了遺囑信托制度,該案被稱為“第一例國內遺囑信托可查案例”。
那什么是遺囑信托呢?我們來通過案例了解一下。
案例中的立遺囑人李某四,與前妻生育長女李1,李1已成年;與現任妻子欽某某生育次女李某2,李某2年齡尚小。李某四的父母已去世,因為李某4經營公司,經濟條件較好,故其兄弟姐妹李某5、李某6、李某7平時在生活上也會受到李某四的幫助與扶持。
李某四在最后的日子里立下了一份自書遺囑,遺囑的內容大致是:第一,在他去世后,用所留現金中的650萬元購買一套房子,房子永久不得出售,只傳給后代,該房欽某某、李1、李某2享有居住權;第二,現有的3套房屋可出售或用于出租,收入與尚留有的其他現金放入家族基金,用于支付欽某某、李1、李某2的醫療費,李某5、李某6、李某7的部分醫療費;欽某某、李某2的生活費。第三,所有財產由欽某某、李某5、李某6、李某7共同管理,每人每年從家族基金中領取1萬元管理費。
法院通過對遺囑內容的辨別,將李某遺囑中關于財產的安排,合理解釋為“遺囑信托”。
遺囑信托同時適用繼承法與信托法的規定,其載體是一份合法有效的遺囑,但立遺囑人在遺囑中并非將財產直接交于繼承人繼承,而是指定受托人按照其意愿管理處分財產,并按照其意愿分配于受益人。
因此,案件中的受托人就是欽某某、李某5、李某6與李某7,他們將按照李某4的意愿管理處分財產;案件中的受益人包括妻子、兩個女兒以及兄弟姐妹,他們都可以從中受益。
李某4之所以做這樣的安排,究其原因,無非是為避免財富被分割后肆意揮霍,或投資不利后縮水貶值,并考慮到全部需要照顧的人,包括他年邁的兄弟姐妹,通過安排既實現財富的整體管理運作,亦兼顧所有受益人的利益。希望在其身后,財產仍按照他生前的意愿被利用。
遺囑信托避免了繼承人對財產的隨意處置與揮霍,而以財產傳承為目的,讓受托人負責管理財產,這部分財產最終很可能還是被用于子孫后代的生活,但卻不是讓子孫們隨心所欲的用,而是要按照委托人的意愿來使用。
此案例,可以說是信托法實施18年來的里程碑事件,更讓我們看到,普通百姓也能使用遺囑信托解決自己逝去而對后代的擔憂!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