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這個世界上,很少有人不喜歡花的吧,因為花兒總是那么盡力綻放,盛開如霞,給人以生活的美好和希望。有的人,喜歡孤傲的梅花,在白雪紅梅的琉璃世界里,感受寒風夾雜著暗香撲鼻而來;有的人,喜歡清凈的蓮花,在荷塘清露中,頓悟一世禪心菩提;還有的人,喜歡鮮艷的桃花,在心里默默許愿,也許不久可以遇到命中注定的另一半,喜結連理。哪怕人生遇到再多的挫折和困難,只要看到鮮花,就會擁有美好的心情和奮斗的力量。這也就是為什么,大家去探望病人的時候,都會順帶送一束鮮花;情人節的時候,男孩子一般都會給女孩子送玫瑰花;母親節的時候,孩子也都會給媽媽送上康乃馨。因為花兒,可以表達出我們無法言說的心里話。今人如此,古人亦然,特別是古代的詩人們,時常對花吟詠。
比方說菊花,就被大量人作為題材。宋代的鄭思肖就曾對著菊花,說出一句“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表達了自己寧愿被排擠,獨自一人,也不愿意跟濁世同流合污的高大志向。粗通文墨的起義領袖黃巢,看到秋后菊花也依然可以寫出“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后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的名句,還成了周杰倫一部大電影的片名。更別提陶淵明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了,相信大家讀書的時候都已經背爛了。
而我們今天要說的這首詩,則是一首歌詠牡丹的作品,借詠花來表達對心上人的欣賞和愛慕。
牡丹
唐-
李商隱
錦幃初卷衛夫人,繡被猶堆越鄂君。
垂手亂翻雕玉佩,折腰爭舞郁金裙。
石家蠟燭何曾剪,荀令香爐可待熏。
我是夢中傳彩筆,欲書花葉寄朝云。
牡丹花真美,就像是錦繡帷帳剛剛卷上來,站在帳后面的香艷動人的衛夫人,又像是鄂君舉袖,讓繡褥層層擁裹著的越人。它既像是垂手舞蹈的時候,精致雕琢過的玉佩在隨意亂翻,還像是折腰舞蹈時,郁金裙翩翩飛舞的模樣。牡丹的顏色鮮艷欲燃,就像大富豪石崇家中的無需剪芯,一直燃著的蠟燭一樣;牡丹的香味渾然天成,就像荀彧那樣,家里的香爐都得等他去熏香。我是那個在夢里得到了彩筆的詩人,想要把牡丹的美貌作成絕妙的詩句,寫在花瓣或者樹葉上,寄給巫山神女。
全詩似乎無一句是在寫牡丹,卻又無一句不是在寫牡丹。本詞涉及到的人物有“衛夫人”“越鄂君”,涉及到的事物有“玉佩”“郁金裙”“石崇家的蠟燭”“荀彧家的香爐”,皆因詩人看見牡丹而聯想到。李商隱不愧為古代朦朧派詩人的代表,如果這一首詩的題目不是《牡丹》,而是《無題》的話,我們可能真的不知道寫的是什么。然而,當我們知道寫的是牡丹之后,又不由得感嘆,真是將牡丹的形、貌、色、香表達得既生動形象,又深遠含蓄。畢了,又不禁遐思,詩人為何要詠牡丹,應該是借詠牡丹來贊美意中人的美貌吧!畢竟這首詩雖然具體年份不詳,但是是李商隱在早期寫的,他有心上人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錦幃初卷衛夫人,繡被猶堆越鄂君。”
——詩的首聯,著重表達牡丹花的美艷動人。衛夫人指的是春秋戰國時期,衛國國君衛靈公的妻子,名叫南子,她的美貌聞名遐邇。而錦幃則是跟孔子有關,說的是有一次孔子回到了衛國,南子在錦幃中接見他,孔子躬身拜她,她就在錦幃中回拜,她身上的配飾因此相撞,發出清脆的響聲。李商隱用衛夫人的美貌來形容牡丹的美麗,而且“錦幃初卷”還跟“猶抱琵琶半遮面”的意境相似,都賦予了美人以神秘感,讓人想要一探究竟,浮想聯翩。“繡被猶堆越鄂君”的典故則是說,鄂君子皙在湖上面坐船,劃船的越人很喜歡鄂君,就放聲歌唱,鄂君被感動了,就舉起袖子,幻化成了繡褥,將越人包裹起來。這里應該是說牡丹花的花瓣層層疊疊,華麗燦爛,就好像一層一層的繡褥一樣。當然,也有人說繡褥指的綠葉,將牡丹花包裹起來。總之,首聯生動地寫出了牡丹花艷麗的姿色,以及卓然的風采,奪人眼球,引人注意,見著無不為之動容。
第一句主要是靜態的描寫,到了第二句就是動態了。“
垂手亂翻雕玉佩,折腰爭舞郁金裙”
——牡丹花本來是不會跳舞的,但是因為有清風吹來,牡丹在風中盡情搖曳,就好像是在隨風起舞一樣。“垂手”“折腰”都是指的舞姿,“玉佩”“郁金裙”都是舞者的服飾,這說明牡丹花的動作富于變化,多姿多彩。短短的十四個字,就將牡丹花給寫活了。人們都說王維是“詩中有畫”,那么李商隱的這首詩,可以稱得上是“詩中有視頻”了,只可惜古代科技沒有如今發達,李商隱就此少了一個稱贊。
詩的前兩句動靜結合,主要是寫牡丹花給人的視覺享受,到了第三句,則加入了嗅覺描寫。
“石家蠟燭何曾剪,荀令香爐可待熏。”
——“石家”這里指的是“石崇”,他是古代的巨富,家里的蠟燭都是當柴燒的,不用剪芯,因此火焰十分旺盛,這里寫的是牡丹花大片大片非常多,非常鮮艷,好像快要燃燒起來一樣。杜甫也曾有“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之句,用來表達花朵開放的熱烈之態。“荀令”指的是三國時期的“荀彧”,傳說荀彧喜歡用香爐熏衣服,因此他到過的地方香味可以繚繞三天,而荀彧的香爐還要等牡丹來熏,可見牡丹有多香了。
“我是夢中傳彩筆,欲書花葉寄朝云。”
——最后一句,“傳彩筆”說的是詩人江淹夢中的一只五色筆,給出去之后,再也寫不出好句子,“朝云”則是巫山神女的別稱,因為巫山神女稱自己“旦為朝云,暮為行雨”。最后一句則是李商隱因為陶醉于牡丹花的美麗動人,想要把這花的美麗用筆寫出來,寄給巫山神女,好跟她一起分享。為什么他不寄給別人呢?因為巫山神女正是代表了他的心上人啊!關于巫山神女,晏幾道也有詞句云“朝云信斷知何處?應作襄王春夢去”,這里的“朝云”亦指巫山神女。
本詩構思精巧,明頌牡丹,暗贊美人,虛實相映,委婉含蓄,卻蘊意深遠。令人讀來有一種朦朧美,不禁想要細細品味,慢慢揣摩,確實是詩中佳作。讀完,已不知那美艷不可方物的究竟是花,還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