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有一首《催花詩》,有一天她突發奇想,霸氣外露,想在天寒地凍的臘八節,看到百花盛放的奇景,于是下旨給百花令其連夜速開:
明朝游上苑,火速報春知。
花須連夜發,莫待曉風吹。
結果第二天,百花感其天威,果然盛放,卻唯獨牡丹未開,女皇震怒,于是命人用炭火烤牡丹花枝,牡丹受不了高溫炙烤,只能紛紛盛放,武則天余怒未消,把牡丹貶去了洛陽。
牡丹到了洛陽之后,深受大家的喜愛,白居易有詩云“花開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劉禹錫也有“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掀起全城人們賞牡丹的狂熱之情。
人間最美四月天,牡丹已然盛放,黃色、綠色、紅色、白色等,它芳香濃郁、富麗堂皇、花中之王、國色天香,在清朝曾被命為國花。
分享10首最美牡丹詩,一起品味詩人筆下的牡丹神韻,風姿綽約,哪一首是你心中牡丹的模樣呢?
1
何人不愛牡丹花,占斷城中好物華。
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嬌萬態破朝霞。
——唐徐凝《牡丹》
世上沒有人不愛牡丹花,百花凋謝時,牡丹獨放占盡城中的春色,它不會是洛水女神在翩翩起舞吧,千嬌百媚的模樣勝過燦爛的朝霞。
曹植在《洛神賦》中贊洛神,“遠而望之,皎若太陽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淥波。”
而徐凝眼中的牡丹,國色天香是仙子下凡,更比洛神還要美上幾分。
2
錦幃初卷衛夫人,繡被猶堆越鄂君。
垂手亂翻雕玉佩,折腰爭舞郁金裙。
石家蠟燭何曾剪,荀令香爐可待熏。
我是夢中傳彩筆,欲書花葉寄朝云。
——唐代李商隱《牡丹》
這首詩華麗濃稠,烙著濃濃的李商隱特色,是他22歲時在崔戎府上做幕僚所作,極富青春氣息,帶著年輕人的自負和自信。
全詩用了6個典故,分別是衛夫人、越女與越鄂君、石家燃燭、荀彧偷香、反用江淹夢筆、巫山神女,是全唐牡丹詩的壓卷之作。
牡丹如衛夫人一般明艷動人,它的花瓣重重疊疊,雍容華貴,好比俊秀的越鄂君。
它在風中翩翩起舞,搖曳生姿,時而像做垂手舞,時而像做彎腰舞,郁金香熏的裙子爭相回旋。
牡丹的顏色像燃燒著的大片燭火,哪里用得著修剪燭芯,牡丹的芳香本自天生,何須香爐熏烘。
我才華過人,在夢中得到彩筆相授,我要用這妙筆寫下華麗唯美的詩句,將它寄到巫山神女的手上,讓她明白我的愛慕之情。
李商隱筆下的牡丹,美的不可方物,是美的象征,也是愛的象征,更是他內心理想的象征,那是一個唯美的與神共通的世界。
3
似共東風別有因,絳羅高卷不勝春。
若教解語應傾國,任是無情亦動人。
——唐代羅隱《牡丹花》節選
東風來時牡丹開,東風去時牡丹謝,如此受東風眷顧,是不是因為贏得東君的青睞?就好比楊貴妃是玄宗的一枝解語花,牡丹也是一樣,擁有傾國之美,哪怕無情,不也一樣楚楚動人么?
羅隱筆下的牡丹,端莊美麗,群芳之冠,即使不自作風流,看似無情高冷,但也引世人為之神魂顛倒。
4
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蕖凈少情。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唐代劉禹錫《賞牡丹》
庭前芍藥雖妖嬈動人、明艷美麗卻缺乏風骨,池中的荷花雖清雅潔凈、亭亭玉立卻缺少情韻。只有牡丹才是真正的國色天香,一到開花的季節引得無數的人來欣賞,轟動了整個京城。
劉禹錫的眼中,牡丹花的美盛過百花,天姿神韻,艷冠群芳,傾國傾城,引得全城轟動,只為一睹它的芳容。他在另一首詩中也高贊牡丹的美,“有此傾城好顏色,天教晚發賽諸花。”
5
閑花眼底千千種,此種人間擅最奇。
國色天香人詠盡,丹心獨抱更誰知。
——明代俞大猷的《詠牡丹》
我賞過的花千千萬萬,只有牡丹最奇艷,人們都愛它的華麗富貴,端莊大氣,正如我的心就是丹心一片深藏于懷抱。
俞大猷的眼中,牡丹的美不止是它的外在,更在于它孤心自守,一片丹心。
6
牡丹一朵值千金,將謂從來色最深。
今日滿欄開似雪,一生辜負看花心。
——唐代張又新《牡丹》
牡丹傾城,一朵價值千金,人們大多鐘情顏色艷麗深色系的牡丹,今天看到滿欄的白牡丹如白雪一般盛放,還真是辜負了看花人的心啊!
世人偏愛濃艷的牡丹,詩人第一次看到白色清雅的牡丹,內心不由感慨萬千。
7
落盡殘紅始吐芳,佳名喚作百花王。
競夸天下無雙艷,獨立人間第一香。
——唐代皮日休《牡丹》
百花凋謝之后牡丹才開始吐露芳華,被人們喚作百花之王。它的美艷絕代無雙,它的花香自是人間第一香,獨步天下。
皮日休眼中的牡丹帶著幾許清高,于百花之后一枝綻放于春色中,傲然獨立,雍容大氣,舉世無雙。
8
棗花至小能成實,桑葉雖柔解吐絲。
堪笑牡丹如斗大,不成一事又空枝。
——宋代王溥《詠牡丹》
棗花很小不起眼,但是能結出果實。桑葉雖然柔軟,卻能養蠶吐絲。可是牡丹花開得很大一朵,卻沒有什么實際用途,花謝后只剩下空空的枝條。
對于牡丹王溥的看法與眾不同,不言其顏色,不夸其芳華,卻獨具慧眼,從實用性的角度,將牡丹與棗花、桑葉相對比,得出不一樣的結論,很有自己的見地。
9
惆悵階前紅牡丹,晚來唯有兩枝殘。
明朝風起應吹盡,夜惜衰紅把火看。
——唐代白居易《惜牡丹》
我惆悵的看著臺階前的紅牡丹,入夜時分枝上只剩兩枝殘花,一想到明天清晨大風一起必定花落零泥,我內心不禁對它充滿憐惜,還是趁著夜色,趕忙照亮燭火好好把它欣賞。
白居易原本就是一個深情的人,他為初戀堅守多年,思念一生,卻徒留下滿腔遺憾,由花及人,看到殘花很容易觸動他的內心,激起憐惜之情,花之衰敗如人生,一定要趁著綻放時好好珍惜。
“夜惜衰紅把火看。”這一句不禁想起李商隱的《花下醉》,其中一句“更持紅燭賞殘花。”不知道他們兩人是誰受誰的啟發,后來被蘇軾寫海棠時化用,“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
10
桃李花開人不窺,花時須是牡丹時。
牡丹花發酒增價,夜半游人猶未歸。
——宋代邵雍《洛陽春吟》
桃李花開的時候無人去賞,只等待牡丹開花,牡丹盛開時,洛陽城內賞花的人絡繹不絕,酒水供不應求,紛紛提價,游人熱情高漲,到了夜半時分還未歸家。
到了宋朝人們對于牡丹的熱情一如唐時,全城為之傾動,還帶動酒水的銷量,可見牡丹的魅力無窮。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