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的賣點是做的時候想好的,還是后期成功后總結的?我覺得和商業模式類似,是后期總結的?
當我把這個問題提給其他人時,他們有幾個答案,1)在摸索中前進 2)建議我看四步創業法 3)需要在做產品前,多想想,雖然好多之前的想法都會不靠譜,但是還是需要多想。
《精益創業》提到的核心概念是闡述創業是不斷驗證假設的過程。
《四步創業法》的核心是基于客戶探索,客戶檢驗基礎上的客戶培養和組建公司
1 四步創業法主張把市場分為 已有市場、細分市場、新興市場。
對不同的市場類型,應該有不同的市場策略。
2 先考慮少數客戶的需求,避免廣種薄收
3 根據最初的創意開發產品——盡量為產品概念尋找客戶,而不是不停的修改產品概念。
4 輸贏一念間:凡盡早地、反復地請顧客試用產品的策略必勝;凡閉門造車,不讓營銷部門和銷售部門插手卻指望他們推銷產品的策略必敗。
5 在檢驗客戶部分的尋找天使小節,客戶檢驗的重點之一是尋找天使用戶,說服他們購買尚未完成的產品,有些創業者擔心找不到天使客戶,他們不相信會購買尚未完成的產品,只要在客戶探索時,確實發現了客戶亟待解決的問題,就不愁找不到天使客戶。
何為天使客戶,他們不僅意識到問題的存在,而且主動尋找解決途徑,甚至自己動手組織解決方案。
第一章中提出: 不認同以產品為中心的創業方法,認為其忽略了顧客,市場和營銷
視頻中提到的觀點:1 首先驗證要做的事情是否有人買單
2 在不知道用戶需求的時候,你定義質量是沒有意義的。
3 我們有時候會以為發現了一個需求,其實很多東西都是猜的。整個市場在一團迷霧中,我們根本不知道往哪個方向走。
4 創業不是執行一個計劃,我們看準的是一個大方向,是在不斷地探索,要根據實時的情況在判斷。
5 我們需要做一個事情的時候,需要先驗證這個假設,驗證完以后再決定做還是不做。
創業的核心就是“驗證假設”。很多創業者有喜歡把“邏輯推理”當作“事實”的毛病。很多時候,“亮點不等于賣點”,“親密不等于信任”,“邏輯推導成功不等于實際走得通”。別把自己的思維當回事,在“關聯化”大行其道的今天,成熟的創業者更應該用最小代價來實現“去關聯化”,來驗證不合理的假設。
視頻的理論是正確的,但是在具體創業過程中,如何把握各個階段應該做什么事是關鍵。所有的理論都需要映射到具體的事情中。
2013年9月7日
重新觀看那段視頻 核心的思考誤區:之前的計劃更多的是假設,而基于用戶需求的假設是錯的。如果把創業當做是計劃一步一步的執行,那就會把自己帶坑里。
創業不是一個執行一個計劃,而是在探索。
保留一份視頻地址 //v.youku.com/v_show/id_XNDg5ODMxMDM2.html
打賞我一杯咖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