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痛風性關節炎癥狀
1、首次發作的痛風性關節炎多為單關節炎,以第一跖趾及拇趾關節為多見,其次為踝、膝、肘、腕、手及足部其他關節。
2、慢性痛風性關節炎病情反復發作,則可發展為多關節炎或游走性關節炎,受累關節紅、腫、熱、痛,活動受限,大關節受累時常有滲液,可伴有發熱、寒戰、疲倦、厭食、頭痛等癥狀。
3、慢性痛風性關節炎一般歷時1-2周癥狀緩解,局部皮膚紅腫轉為棕紅色而逐漸恢復正常,有時可出現脫屑和瘙癢。
4、慢性痛風性關節炎常在夜間突發,可因疼痛而醒并且徹夜不能入睡。
5、慢性期尿酸鈉在關節內沉著逐漸增多,發作逐漸頻繁間歇期縮短,受累關節增多疼痛加劇,炎癥不能完全消退出現痛風石,痛風石以關節和腎臟較多見,外耳的耳輪、跖趾、指間和掌指關節等處也會出現痛風石,隨著痛風石的不斷沉積增多會導致關節肥大、畸形、僵硬、活動受限。
2晚期癥狀:痛風石
痛風石:痛風石多出現在患者的關節及身體關節密布部位,而且在關節內多生成較多的鈉鹽沉積物,病情較輕的患者可肉眼觀察用手觸摸有硬感,發展到嚴重時期便會造成皮膚潰爛有白色異物溢出。
3晚期癥狀:腎衰竭表現、尿毒癥表現
腎衰竭表現:腎臟是人體的發動機一切活動來源都取決于腎臟功能是夠良好,而晚期痛風會導致腎臟功能受到嚴重迫害,女性表現不明顯但男性直接反應在夫妻生活上,而且長期時間出現體質衰弱尿路疾病。
尿毒癥表現:晚期痛風患者腎臟功能已經受到了嚴重的損傷,尿酸不能夠通過尿液正常排泄,因而尿水堆積嚴重時引起尿毒癥最終危及生命。
4常見的痛風有效治療方法
1、手術療法:常見的手術如取出痛風石,清除潰瘍內的尿酸鹽結晶體,培育肉芽組織并植皮術,以及相應的關節融合術或關節切除術等。為保證手術的成功,術前與術后均需給予抑制尿酸合成(如別嘌呤醇)或加速尿酸排出(如丙磺舒)的藥物。
2、降尿酸:治痛風首先要降低血液中過高的血尿酸,而且要把體內原來沉積在關節,組織上的尿酸鹽結晶溫和地溶解,再通過尿液排出體外,最根本的是要通過調理腎臟排泄功能使人體自身的肝、脾、腎功能恢復正常,臨床癥狀消失后病人可正常飲食甚至不再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