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二十一世紀以來,伴隨著市場經濟的蓬勃發展,我國信用卡產業呈現出快速發展的趨勢,人們廣泛使用信用卡,各類信用卡犯罪不斷發生并呈上升趨勢,妨害信用卡管理罪作為其中之一,發展態勢尤為嚴重。從近年來我國發生的該類犯罪情況和趨勢來看,我國目前的妨害信用卡管理犯罪呈現出犯罪數額較大、網絡化趨勢明顯、有固定分工的團伙作案等新特點。
【立法沿革】
我國97年《刑法》第一百七十七條規定了偽造、變造金融票證的犯罪行為,雖然對于偽造信用卡的犯罪作了明確具體的規定,但由于各犯罪階段的表現形式不盡相同,對刑法進行具體適用時會遇到一些麻煩。因此,僅僅靠偽造、變造金融票證罪和信用卡詐騙罪兩項罪名已經不能夠解決有關信用卡領域的犯罪問題。為了保護銀行等金融機構及公民的合法權益,維護金融機構的管理秩序,《刑法修正案(五)》對涉信用卡犯罪作出了進一步具體規定,對于持有、運輸、買賣信用卡等犯罪的預備行為都被稱作妨害信用卡管理罪。2009年《關于辦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出臺,使得司法實踐中的一些實質性問題得到了改善,并且細化了妨害信用卡管理行為中信用卡的數量等問題,進一步明確了妨害信用卡管理罪在司法實踐中的具體應用標準。
《刑法》第一百七十七條之一
【妨害信用卡管理罪】有下列情形之一,妨害信用卡管理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金;數量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
(一)明知是偽造的信用卡而持有、運輸的,或者明知是偽造的空白信用卡而持有、運輸,數量較大的;
(二)非法持有他人信用卡,數量較大的;
(三)使用虛假的身份證明騙領信用卡的;
(四)出售、購買、為他人提供偽造的信用卡或者以虛假的身份證明騙領的信用卡的。
【竊取、收買、非法提供信用卡信息罪】竊取、收買或者非法提供他人信用卡信息資料的,依照前款規定處罰。
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的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犯第二款罪的,從重處罰。
【立案標準】
一、【妨害信用卡管理案(刑法第一百七十七條之一第一款)】立案追訴標準
根據《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于公安機關管轄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訴標準的規定(二)》第三十條:妨害信用卡管理,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應予立案追訴:
(一)明知是偽造的信用卡而持有、運輸的;
(二)明知是偽造的空白信用卡而持有、運輸,數量累計在十張以上的;
(三)非法持有他人信用卡,數量累計在五張以上的;
(四)使用虛假的身份證明騙領信用卡的;
(五)出售、購買、為他人提供偽造的信用卡或者以虛假的身份證明騙領的信用卡的。
違背他人意愿,使用其居民身份證、軍官證、士兵證、港澳居民往來內陸通行證、臺灣居民來往大陸通行證、護照等身份證明申領信用卡的,或者使用偽造、變造的身份證明申領信用卡的,應當認定為“使用虛假的身份證明騙領信用卡”。
二、【竊取、收買、非法提供信用卡信息案(刑法第一百七十七條之一第一款)】立案追訴標準
根據《關于公安機關管轄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訴標準的規定(二)》規定:妨害信用卡管理,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應予立案追訴:
竊取、收買或者非法提供他人信用卡信息資料,足以偽造可進行交易的信用卡,或者足以使他人以信用卡持卡人名義進行交易,涉及信用卡一張以上的,應予立案追訴。
【量刑標準】
一、【妨害信用卡管理案(刑法第一百七十七條之一第一款)】量刑標準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2018年10月19日)
第二條 明知是偽造的空白信用卡而持有、運輸十張以上不滿一百張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一百七十七條之一第一款第一項規定的“數量較大”;非法持有他人信用卡五張以上不滿五十張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一百七十七條之一第一款第二項規定的“數量較大”。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一百七十七條之一第一款規定的“數量巨大”:
(一)明知是偽造的信用卡而持有、運輸十張以上的;
(二)明知是偽造的空白信用卡而持有、運輸一百張以上的;
(三)非法持有他人信用卡五十張以上的;
?。ㄋ模┦褂锰摷俚纳矸葑C明騙領信用卡十張以上的;
(五)出售、購買、為他人提供偽造的信用卡或者以虛假的身份證明騙領的信用卡十張以上的。
違背他人意愿,使用其居民身份證、軍官證、士兵證、港澳居民往來內陸通行證、臺灣居民來往大陸通行證、護照等身份證明申領信用卡的,或者使用偽造、變造的身份證明申領信用卡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一百七十七條之一第一款第三項規定的“使用虛假的身份證明騙領信用卡”。
二、【竊取、收買、非法提供信用卡信息案(刑法第一百七十七條之一第一款)】量刑標準
根據《關于辦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法釋〔2009〕19號)之規定:竊取、收買、非法提供他人信用卡信息資料,足以偽造可進行交易的信用卡,或者足以使他人以信用卡持卡人名義進行交易,涉及信用卡五張以上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一百七十七條之一第一款規定的“數量巨大”。
【觀點集成】
一、如何理解“非法持有他人信用卡”
非法持有他人信用卡,是指持有他人信用卡的行為本身違法,亦即違反信用卡管理規定持有他人真實的信用卡。雖然獲取信用卡的行為是否違法,不直接決定持有行為人是否違法,但是違法獲取他人信用卡后而持有的,其持有行為便具有非法性。如拾取他人信用卡而持有的,即屬于非法持有他人信用卡。經持卡人同意而持有他人信用卡,需要具體判斷。為持卡人保管、取款而持有他人信用卡的,不構成本罪;但是,購買他人信用卡后而持有的,屬于非法持有他人信用卡?!緩埫骺缎谭▽W》(第四版)】
“持有他人的信用卡”是他人真實有效的信用卡,包括他人合法申領的信用卡和用虛假的身份證明騙領的信用卡,但不包括作廢的信用卡、空白的信用卡。如果行為人持有偽造的信用卡一般適用《刑法》第177條第1款第1項之規定,只有在特殊的情況下,持有偽造的信用卡行為才可能符合“持有他人信用卡”的規定,也就是行為人由于認識錯誤,將持有的偽造信用卡誤認為他人合法申領的信用卡時才存在這一可能性。但因這兩者之間的追訴標準不一樣,故在實踐中,應當要求行為人提供其產生認識錯誤的合理依據和證據,且要求其因認識錯誤產生的主觀故意只能確定的“明知持有他人合法申領的信用卡”,而不能是概括的“非法的信用卡”。否則,很可能就會被不法分子利用來逃避刑事處罰?!緟切l軍主編《刑事案例訴辯審評--破壞金融管理秩序罪》】
二、持有偽造空白的信用卡與持有偽造信用卡的區別
信用卡的實際可用性,取決于卡內儲存的電子信息,而非物理意義上存在的信用卡。因此,偽造的信用卡是指未經授權制作的寫有可用性電子信息資料的信用卡;未經授權制作的僅有信用卡物理形態,沒有寫入可用性電子信息資料就是偽造空白的信用卡。偽造的空白信用卡不能直接使用需要進一步加工才能形成偽造的信用卡,持有偽造空白的信用卡的社會危害性明顯低于持有偽造信用卡。故兩者的立案追訴標準不一樣。【吳衛軍主編《刑事案例訴辯審評--破壞金融管理秩序罪》】
三、出售、購買、為他人提供偽造的信用卡或以虛假的身份證明騙領的信用卡行為的認定
“出售”是指行為人將持有的偽造的信用卡或者以虛假的身份證明騙領的信用卡以一定的對價轉讓給其他人的一種交易行為,其本質在于轉讓偽造卡或騙領卡的所有權。
而“購買”中指行為人以一定對價收買偽造的信用卡或者以虛假的身份證明騙領的信用卡,本質在于取得偽造卡或騙領卡的所有權。
“出售”與“購買”即可以表現為典型的以錢易物(卡),也可再現為非典型的以錢易物(卡),如債務人以偽造卡或騙領卡抵償債務,債權人明知所接受的信用卡的性質仍然予以接受的,對于債務人而言,屬于出售行為;債權人則屬于購買行為。
“為他人提供”,是指明知是偽造的信用卡或以虛假的身份證明騙領的信用卡而有償或無償地供給他人,如出租、出借、贈送等行為,但是,這里的為他人提供的行為不會發生所有權轉移,否則就變成了出售行為。【劉憲權《金融犯罪刑法學原理》】
四、非法交易真實信用卡行為性質的認定
在當前出現了一種新型涉及信用卡的違法行為---非法交易真實信用卡,即信用卡合法持有人將本人使用真實的身份申領的信用卡以一定的價格轉賣給他人,相對應的,真實信用卡的買受人通過支付一定的對價而獲取該信用卡的實際控制權。
1、真實信用卡買受人行為性質的判斷。第一,如果可以明確真實信用卡的買受人實施相關涉信用卡犯罪或者其他金融犯罪,直接按照其后續的犯罪行為性質定罪處罰;第二,如果沒有證據證明買受人購買他人真實信用卡實施后續犯罪行為,對于買受人能否按照妨害信用卡管理罪定罪處罰存在不同的觀點。有觀點認為:向真實信用卡的持卡人購買,就意味著對該信用卡的持有得到持卡人本人的認可,系合法持有,不應當認定為非法持有;另外一種觀點認為:除了行為人提出明確的證據證明其購買的他人信用卡系持卡人本人委托其保管之外,購買他人信用卡的行為應當認定為非法持有。
2、真實信用卡出賣人行為性質的判斷。第一,明知他人將信用卡用于詐騙、洗錢等金融犯罪的,可以按照共犯的原則處理;第二,完全不知道他人購買信用卡的用途而出售信用卡的,由于出賣人沒有主觀故意,不能認定為犯罪;第三,沒有證據表明行為人明知他人從事相關犯罪,但概括認識到他人有可能將信用卡用于不法目的而出售的行為。對于這種行為由于與購買者不具有共同犯罪故意,不能認定為共同犯罪,其也不符合其他涉及信用卡犯罪的構成要件,故也不能認定為犯罪。
五、竊取、收買、非法提供信用卡信息罪“非法提供”的理解
其一“非法提供”是沒有合法依據的提供,不僅包括出售行為也包括無償給予的行為;
其二,“非法提供”不以“非法竊取”為前提,將合法獲得、持有的他人信用卡信息沒有合法理由的提供給第三人的行為也是“非法提供”?!笆召I”是指以金錢、物質或者其它利益從他人手中獲取他人信用卡信息資料的行為。
六、竊取、收買、非法提供信用卡信息罪與相關罪名的關系
1、實踐中,偽造信用卡一般先從非法獲取他人信用卡信息開始,信用卡的可用性以卡內儲存的電子信息為基礎,沒有信用卡信息就不可能偽造信用卡,最多只能是偽造空白的信用卡。根據《關于辦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中規定:“復制他人信用卡、將他人信用卡信息資料寫入磁條介質、芯片或者以其他方法偽造信用卡一張以上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一百七十七條第一款第四項規定的“偽造信用卡”,以偽造金融票證罪定罪處罰。偽造空白信用卡十張以上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一百七十七條第一款第四項規定的“偽造信用卡”,以偽造金融票證罪定罪處罰”。因此可以看出,竊取、收買、非法提供信用卡信息是偽造信用卡(將他人信用卡信息資料寫入磁條介質、芯片)的前端行為或者說是準備行為。行為人實施該種偽造信用卡行為時,由于竊取、收買、非法提供信用卡信息是實現該種偽造信用卡所必備的前端行為人。所以,當行為人即實施竊取、收買、非法提供信用卡信息的行為又使用非法獲取的信用卡信息偽造信用卡的,成立牽連犯,擇一重罪即偽造金融票證罪定罪處罰。
2、竊取、收買、非法提供信用卡信息也有可能是信用卡詐騙罪的前端行為或者說是準備行為。根據《關于辦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中規定:“竊取、收買、騙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方式獲取他人信用卡信息資料,并通過互聯網、通訊終端等使用的”是屬于“冒用他人信用卡”的行為,應當構成信用卡詐騙罪。如果行為人既竊取、收買、非法提供信用卡信息的行為,又利用該信用卡信息通過互聯網等盜取他人錢財,亦成立牽連犯,擇一重罪即信用卡詐騙罪處罰。如果達不到信用卡詐騙罪的追訴標準,但仍可以以竊取、收買、非法提供信用卡信息罪定罪處罰。又如果行為人竊取、收買、非法提供他人信用卡信息行為,又利用該行為偽造信用卡,并且使用該偽造的信用卡實施詐騙,三個行為之間成立牽連關系,也應當擇一重罪處罰。
3、竊取、收買、非法提供信用卡信息罪與非法獲取計算機信息系統罪。如果行為人利用網絡黑客技術竊取網站內存儲的信用卡信息,成立想像競合犯擇一重罪處罰。因為,從行為上看,“竊取”與“非法獲取”只是對行為的不同表述;從取得的內容上看,網站內存儲的信用卡信息也就是計算機信息系統的數據。
七、竊取、收買、非法提供信用卡信息罪既未遂的判斷
本罪即遂必須是行為人竊取得到他人信用卡的信息資料,但是本罪的即遂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根據《關于辦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規定:“竊取、收買、非法提供他人信用卡信息資料,足以偽造可進行交易的信用卡,或者足以使他人以信用卡持卡人名義進行交易”。根據這一規定,除要求行為人實際竊取得到他人信用卡的信息資料外,還要求行為人竊取的信用卡信息足以偽造可進行交易的信用卡,或者足以使他人以信用卡持卡人名義進行交易和程度才能認定為既遂。
【案例選編】
1.蘇水治妨害信用卡管理案((2017)粵1972刑初862號)
【裁判理由】現場繳獲的21張中國銀行銀行卡,被告人蘇水治供述該21張中國銀行銀行卡系張某1轉交,均是他人真實信用卡;而經查詢,上述21張其中13為真實的他人信用卡,剩余8張根據卡面卡號查詢結果顯示無此卡。刑法所規定的非法持有他人信用卡,這里的他人信用卡是指他人名義的信用卡。本案上述21張,有8張經查詢無此卡,而被告人主觀上不明知該8張卡是偽造的空白信用卡或偽造的信用卡,故不能適用持有偽造的空白信用卡或偽造的信用卡的相關規定;但該8張卡與其余13張真實他人信用卡均是被告人從張某1處獲得,來源相同,外觀特征除卡號外亦基本一致,被告人將該8張卡誤認為也是他人真實信用卡,這種認識錯誤亦符合客觀情況,故對其仍應以非法持有他人信用卡論處,故上述21張應計入其非法持有他人信用卡的數量。
2.姜保屹、吳某甲等十二人妨害信用卡管理案((2018)粵0304刑初685號)
【裁判理由】妨害信用卡管理罪的客體是國家的信用卡管理秩序,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銀行卡業務管理辦法》第二十八條規定,銀行卡及其賬戶限經發卡銀行批準的持卡人本人使用,不得出租和轉借。本案被告人持有他人信用卡的行為,于持卡人而言,持卡人并不完全知悉卡的最終用途,銀行卡脫離持卡人的控制后被他人使用,仍是對合法持卡人經濟權益的侵害;于金融經濟市場而言,該行為違反了信用卡管理的規定,破壞了國家信用卡管理秩序,亦損害了發卡機構的經濟利益。綜上,僅征得持卡人的同意,并不能構成本案中十二名被告人持有信用卡行為的合法性依據。辯護人的無罪辯護意見,于法無據,本院不予采納。判決:主犯姜保屹犯妨害信用卡管理罪,判處有期徒刑三年三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25000元。
3.陳斌、肖興旺妨害信用卡管理案((2017閩0505刑初398號)
【簡要案情】2017年5月間,被告人陳斌以其欲到香港做代購需要多張內陸商業銀行卡為由,讓被告人肖興旺幫其租借銀行卡,并許諾給持卡人每張銀行卡每月人民幣150元作為報酬。被告人肖興旺再以上述相同理由和條件,讓被告人林藝東幫其租借銀行卡。后被告人林藝東無償向林某4、劉某、林某2等人借了45張分別為中信銀行、泉州銀行、中國光大銀行、中國民生銀行、福建海峽銀行、興業銀行、上海農商銀行的銀行卡,并于2017年5月下旬將上述銀行卡交給被告人肖興旺,被告人肖興旺于同月28日將上述銀行卡交給被告人陳斌使用。自2017年5月下旬開始,被告人陳斌將上述45張銀行卡帶到香港,與他人合作經營貨幣找換店業務。2017年6月下旬,被告人林藝東以部分銀行卡持卡人反映銀行卡賬戶交易存在異常為由,要求被告人肖興旺取回銀行卡,被告人肖興旺遂向被告人陳斌要回上述45張銀行卡,并于2017年6月26日下午將上述銀行卡通過快遞郵寄給被告人林藝東,后銀行卡被公安機關查獲并被依法扣押。
【裁判理由】本院認為,被告人陳斌、肖興旺、林藝東違反國家法律規定,非法持有他人信用卡計45張,數量較大,其行為均已構成妨害信用卡管理罪,判決:被告人判處有期徒刑二年,緩刑三年,并處罰金人民幣三萬元。
4.湯丹丹妨害信用卡管理案(2016吉0402刑初74號)
【裁判理由】銀行卡業務管理辦法規定,使用信用卡只限于持卡人本人。即使有持卡人的授權,也因不符合法律規定而不具有合法性依據。妨害信用卡管理罪所侵害的客體是信用卡管理秩序,接受持卡人本人委托并使用的,仍應認定為非法持有。湯丹丹作為遼源市搜搜商貿有限公司工作人員,負責信用卡的具體登記及整理,操作POS機刷卡套取現金并收取費用。湯丹丹對其所從事的工作內容非公司經營范圍,對持有他人信用卡的數量,對未發生實際交易而使用POS機刷卡套取現金等均應是明知的。故被告人湯丹丹的不構成犯罪的辯解,其辯護人的指控事實不清,證據不足,依法不能成立的辯護意見,本院均不予采納。判決:被告人湯丹丹犯妨害信用卡管理罪,判處有期徒刑三年六個月,并處罰金20,000.00元。
5.黃某偽造、變造金融票證案((2018)蘇0206刑初609號)
【裁判理由】本院認為:被告人黃捷、吳文官、朱明、韓朝健違反國家金融管理法規竊取他人信用卡信息資料,又被告人黃捷利用竊取的上述資料偽造信用卡1張,被告人黃捷的行為已構成偽造金融票證罪,被告人吳文官、朱明、韓朝健的行為均已構成竊取信用卡信息罪,屬共同犯罪。
6.劉鵬程、檀金桂信用卡詐騙案((2018)皖08刑終136號)
【裁判理由】本院認為:上訴人劉鵬程與上訴人彭安、張純凌結伙或者與他人結伙,上訴人檀金桂、張顯衛、樸一珠結伙或者與他人結伙,利用裝有采集器的POS機讀取刷卡人銀行卡信息,并制作、提供被害人的銀行卡復制卡,從被害人銀行賬戶內套取現金,其行為均已構成信用卡詐騙罪,原判定罪準確。
7.程建發妨害信用卡管理案((2017)滬01刑終2312號)
【裁判理由】本院認為:上訴人程建發明知涉案銀行卡系偽造,仍至銀行ATM機處使用上述信用卡進行取款操作,其行為同時構成信用卡詐騙行為和妨害信用卡管理行為,但因程建發非法所得錢款數額尚未達到信用卡詐騙罪追訴標準,故應當以妨害信用卡管理罪對程建發定罪量刑。妨害信用卡管理罪所涉銀行卡分為偽造的信用卡和偽造的空白信用卡兩種情形,其區分標準為銀行卡內是否有信用卡信息。本案中,檢察機關在原審判決后所收集的新證據證實程建發使用、持有的涉案銀行卡內經檢測有VISA卡信息、萬事達卡所要求的數據要素或第2磁道信息。上述信息、數據要素和磁道信息均屬于信用卡信息,故應當認定上述銀行卡均非偽造的空白信用卡。
8.于明魯竊取、收買、非法提供信用卡信息案((2018)浙0212刑初344號)
【裁判理由】本院認為,被告人于明魯采用秘密手段非法獲取他人信用卡信息,足以偽造可進行交易的信用卡或足以使他人以信用卡持卡人名義進行交易,數量巨大,其行為已構成竊取信用卡信息罪,公訴機關指控的罪名成立。被告人于明魯的辯護人提出本案系犯罪未遂。本院認為,被告人通過讀卡器竊取的磁條信息可制作相應的磁條卡(證據:工商銀行等銀行出具的鑒定意見,證實公安機關提供的磁條信息可制作相應的磁條卡,如知悉相應密碼即可進行交易的事實),已足以偽造可進行交易的信用卡或足以使他人以信用卡持卡人名義進行交易,本罪系行為犯,被告人的犯罪形態為犯罪既遂。辯護人的該辯護意見不予采納。
9.翁雄強竊取、收買、非法提供信用卡信息案((2018)津0103刑初121號)
【裁判理由】1、經查,根據《規范》(即:《GB/T19584-2010銀行卡磁條信息格式和使用規范》)的相關標準,銀行卡磁條中各磁道所記載的信息可分為兩種類型,一種類型為起始標志、結束標志、字段分隔符等通用信息,該類信息可看作系磁道信息所要求具備的形式要件,具有共通性,有統一的內容要求;一種類型為持卡人姓名、賬號、賬戶類型、失效日期等專屬信息,該類信息可看作系磁道信息所要求具備的實質要件,具有獨特性,用于識別磁條內的關鍵信息。本院認為,涉案信息數據是否足以偽造可進行交易的信用卡,應當著重關注所竊取信息中是否已經包含并全部具備用于識別個人賬戶中具有專屬性的賬號、持卡人信息、服務類型等關鍵性要素。具體到本案中,雖然存在“起始標志”錯誤,第2、3磁道記錄內容顛倒等問題,但該類問題均系形式要件錯誤,在經過有關部門根據《規范》的統一標準進行修改、調整后,不影響關鍵信息的讀取寫入以及全部或部分交易功能的實現,因此上述問題的存在不影響被告人翁雄強所竊取信息若完整合規,則“足以偽造可進行交易的信用卡”的認定。
2、本院認為,被告人翁雄強竊取他人信用卡信息資料10條,屬數量巨大;其中竊取完整信息資料5條已足以偽造可進行交易的信用卡,系犯罪既遂;竊取不完整信息資料5條,系犯罪未遂,對未遂部分可從輕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