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11日
……
物理教學比賽是全國中學物理教師的一場盛會。之所以稱為盛會,是因為今天匯聚到這里的是來自各地的優秀物理教師,在這里展示的是我國中學物理教學的最高水平。從以往舉辦的這類活動情況看,比賽中所展示的每一節課都是集體智慧的結晶。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一個地區物理教學的特點和風格,當然也折射出了不同地區對教學和教育規律的理解,折射出不同地區的教育理念。也正因為是集體智慧的結晶,所以從活動中受益的不僅僅是主講教師本人,所有參與的人都是受益者。因此,這樣的活動不僅是一次盛會,還是一個難得的高水平的交流互動的平臺。我們用這樣的方式進行交流,大家相互學習,取長補短,相互借鑒,讓寶貴的經驗和智慧與全體同仁共享。
今天來參加教學活動的都是各地物理教師中的佼佼者。各位老師在自己的職業生涯中不懈進取,因而取得了今天的成就。能夠參加這樣的活動,本身就說明各位的優秀,說明各位在工作中做出了優異的成績,得到了學生、同行和社會的認可。這樣的活動對于每位教師來講,是一個發展的新起點。北京物理特級教師郭振倫先生曾說,教師的工作特點是“學問不深功夫深”,我理解這句話的意義在于,就教學內容來講,我們在課堂上講述的并非有多么深奧,但是如何教學、如何運用教學藝術和手段來提高教學效果,這是一項永無止境的探索。我們希望和相信每位老師都能以這次活動為起點,在未來的工作中更上一層樓,達到新的更高的境界。
在這里,我還想提及一點。這次活動雖名義上是大賽,但我們要淡薄名利。我們提倡重在參與,重在過程,重在交流,重在提高。不論取得怎樣的成績,成績不是終點,而是新的起點。在我工作的北京四中校園中,有三位普通教師的銅像。他們是化學教師劉景坤先生、物理教師張子鍔先生和體育教師韓茂富先生。劉景坤先生曾說,教師要做到“三熱愛”,“熱愛學生、熱愛科學、熱愛教學”,這是對教師職業精神的高度概括;張子鍔先生講,“上好每堂課,教好每個學生”,這是每位教師努力的終極目標和理想。他還講過一句大家耳熟能詳的話: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要有一桶水。雖然我們今天對這句話有種種新的理解,但是它說明了一個合格老師所應具備的最基本的條件,況且一個教師要始終保持自己滿滿的一桶水,也要不斷學習,不斷充實。這兩位老師在上世紀40年代所倡導的啟發式教學,對今天的課堂教學仍具有重要的意義。他們是一代名師,深受學生愛戴和敬仰。他們之所以能夠成為一代名師,是因為他們幾十年如一日潛心研究教育教學,他們從教學中享受了無盡的生活樂趣和職業幸福。能否成為名師重要的是取決于他或她對工作和生活的態度。《沉思錄》中寫道,“不環顧別人的道德墮落,而只是沿著正直的道路前進的人,為自己免去了多少煩惱啊?!蔽业闹袑W時代是在“十年動亂”中度過的,而且我就讀的學校是一所極普通的學校。在我的記憶中,我們在校園里常能看到一位身穿白大褂的年輕女教師,手里常拿著各種化學容器和藥品。在那個大家都在搞政治運動、無心研究業務和教學的年代里,這身裝束給我留下了極深的印象,因為這身裝束看上去與貼滿標語口號和大字報的校園極不相稱。后來,這位教師成了北京市特級教師。我入了教師這一行后發現,從我母校這所普通學校中走出了不少水平很高、名氣很大的教師,他們有些是我的恩師,有些不僅在中學時教過我,后來在我的職業發展中也給予了我許多幫助。能遇到好老師,能得到好老師的指點和幫助,是人一生的幸運。
教育是滋潤人心靈的工作。我始終認為,教育的原則是科學,教育的方法是藝術。違背教育原則就是違背了科學,教育教學一定不會成功;遵循了教育規律和原則,采用的方法也不盡相同,藝術的生命在于其形式的多樣性。所以,對教育科學和教育藝術的探索永無止境。今天許多教師都能夠講出精彩漂亮的示范課,但是,如何使自己的教育和教學真正滋潤學生的心靈,怎樣真正成為學生的人生導師,怎樣準確把握教育教學的規律和人的成長規律,對于我們來講,是一項永無止境的探索。不論我們取得什么樣的成績,今天的活動對我們來講,只能是一個起點,我們的努力還遠沒有達到終點,我們的目標還很高、很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