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又到端午節了,算起來這該是我在異鄉要過的第二個端午節。不知道今年能不能在學校買到一個好吃的粽子,只記得去年買來的粽子,看起來像是還不錯的樣子,但是只吃了幾口便頓覺無味,隨手就朝著垃圾桶的方向扔去——正中靶心。好在去年我暑假里回去的時候,外婆還留著幾片粽葉,特意又為我做了幾個吃,算是沒有留下對于這個特殊的節日的遺憾。
細說起來,自打我記事起,每年我吃的粽子都是由外婆親手做的。在端午節的前幾天,外婆先去附近的水灘里采些蘆葦葉,來做粽葉。因為我們這兒并不是那么干旱,所以在過去很容易便能尋到一些小水灘,里面長滿了高高綠綠的蘆葦,偶爾還能聽到野鴨、野雞的叫聲,但很難看見它們在哪。現在這樣的地方幾乎沒有了,所以現在外婆包粽子的時候,都還要去商場里買粽葉。
我依稀記得小時候也跟著外婆去采過一次粽葉,大抵那是一個傍晚。我跟在外婆的身后,順著巷子一路下去,便到了遼袤的田野中,再走一會兒,便就能看到一處長滿蘆葦的水灘。蘆葦葉可以說想采多少,就有多少。我的興趣并不在采蘆葦葉上,而是忙著去玩水,順便再折幾個香蒲下來。香蒲摸起來毛茸茸的,還泛著一點香味。用手一撥,它的毛就要亂了。這時,對著它深吹一口氣,它的毛便順著風在空中自由飄蕩了起來,映在落日的余暉里,真是美極了。我邊玩著,外婆邊采著,不一會兒外婆的手里便就有了很多的蘆葦葉。
采回家的蘆葦葉是要放在熱水里洗一洗的,然后就把它們靜靜地擱在一邊。這個時候就要開始準備做粽子的材料,其實也并沒有那么復雜,大抵就是需要一些糯米、白糖、紅棗、花生米、葡萄干之類的東西。除了紅棗我們家有,其余的都要去買,多半這個任務都會落在外公的頭上。
說一說紅棗吧,外婆的家里有三顆棗樹(現在只有兩顆了),每年都能結很多的棗子來。棗子剛成熟的時候,硬硬的,很脆,我便爬到墻上和房頂上去摘,每年都是如此,每年都吃得不亦樂乎。最后,實在是夠不到的,就搖下來,或者拿個長棍打下來,這時候的棗子已經是軟的了。然后,再把這些棗子裝到一起,洗一遍,把里面的棗核剔出來。每年吃粽子、粽糕、棗饃饃(這個用我們的方言來說應該叫做棗xuan子,第二個字不知該如何對應,讀二聲)的時候,便用到了。
準備好了剛才說到的食材后,便就放在鍋里去蒸(我對此過程并不是很熟知,只能粗略記之)。蒸好后,便用粽葉包起來,還要拿細線來把包好的粽葉固定住,我不知外婆具體是怎么包的,總之,每次都包的很嚴實,以至于吃的時候要想規規矩矩地解開,還挺難的。好在我那時候牙口好,一咬就能咬開,現在……多半都改用了剪刀。好像包完了之后,還要再去蒸一遍,這時候香味已經溢出來了,遠遠的便能聞到。一般情況下,剛出鍋的第一個粽子外婆都會先給我吃,我也很少做“使不得”的樣子,一口氣便吞下好幾個。
外婆做的粽子,個頭不是很大,但每個都很甜,我每次都喜歡吃里面的花生米,其中有種別樣的味道(言盡矣,不知何以述之)。以前住在外婆家的時候,外婆做好了粽子,粽子就一直在那里,我什么時候想吃,就什么時候拿來吃。后來,離開了外婆家,每次端午節能去外婆家的時候,在那里飽吃幾個,臨走時外婆還要再拿幾個讓我帶回家吃。每次端午節去不了外婆家的時候,外婆常常會把做好的粽子送了過來。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正好在微信上和外婆聊著天,我問她包粽子了嗎,她說:“包了,回家吃。”
……
2020.6.24 晚
附:晚行有感
獨步夕陽下,天澈飄閑云。
聽風過水橋,聞猿嘯江林。
落花浮清波,碧山起煙霏。
依依無人至,隱隱有鴻歸。
不覺駐已久,存此忘埃塵。
遺世飄忽過,未幾棄歡欣。
安然可長久?何以避是非?
是非去無跡,安然勿傷悲。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