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邀請函
建盞與武夷巖茶
同出建溪流域,建州故地
千年黑釉盞邂逅萬古山水茶
宋風雅器遇巖骨茶香
會定格怎樣的經典?
▼
1
武夷巖茶,名揚天下
▼唐朝元年間(公元806-820年),孫樵在贈送武夷茶給達官貴人時,在一封信札中寫道:“晚甘侯十五人,遣待齋閣,此徒皆乘雷而摘,拜水而和,蓋建陽丹山碧水之鄉,月澗云龕之品,慎勿賤用之?!?/span>
元代時,于武夷山設御茶園。至清代,乾隆皇帝品飲了無數的天下名茶和巖茶之后,寫道:
1
什么是正巖茶?
※圖片轉載自網絡
掃碼咨詢▼參與活動
1
正巖茶有什么特別之處?
▲巖茶“巖韻”底蘊之所以天下無雙、獨一無二,源于茶樹生長環境的獨特性。
雖然國標規定,武夷山市全市均為可使用“武夷巖茶”地理保護標志的產區,但整個武夷山市轄區面積約2800平方公里,地貌并不完全相同,所產茶葉,自然也有所不同。
“三坑兩澗”不但具備紫色砂礫巖土質,其土壤含砂礫量較多,達24.83~29.47,土層厚而疏松、孔隙度百分50左右,土壤通氣性好,有利于排水。
此外,“三坑兩澗”還獨具生態小環境,巖茶藏于幽谷崖巖之中,夏季日照短,冬擋冷風,谷底滲水細流,周圍植被條件好,形成獨特“巖韻”的正巖茶氣質。故而三坑兩澗有“巖上巖”之說,茶品最是難求。
▲ “三坑兩澗”之牛欄坑,具備典型的兩山夾一谷特殊構造,兩崖之間形成<60o夾角,太陽光只有中午左右時間才會直接落在茶葉上。牛欄坑肉桂簡稱“牛肉”,茶香醇厚,湯水順滑,為巖茶名品,產量極少。
武夷正巖中另一典型山場“馬頭巖”,因因巖石形似馬頭而得名,日照偏高時間也長,造就了另一巖茶名品“馬肉”的高昂霸氣,桂皮香一觸即發。
▼燕子窠
▼而洲茶的土壤大多是河流沖積黃土,茶產區范圍較廣泛。正是這些土壤與環境的差異,造就了正巖、半巖、洲茶的本質區別。
1
如何買到適合自己的巖茶?
無論是正巖茶,半巖茶,還是洲茶,雖因產區、產量、品質不同,有價格之分,但相對于其他茶類,都有自身的特點,只要價格合適,懂行的茶友根據自身需求選擇便可。
但因為近年來“正巖茶”概念過于火爆,也確實重金難求,導致一些商販不滿足于“武夷巖茶”的標志,將洲茶、外山茶等茶青,通過高焙、拼配等手段,以“三坑兩澗”或“正巖茶”的名義售出高價,令一些剛開始喝巖茶的朋友無所適從。
▼藍色為武夷山市轄區范圍,綠色為武夷山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范圍,而三坑兩澗為代表的核心產區范圍則更小。
因為在建盞行業,我們也遇到過類似的問題,故深知交流普及的重要性。時值中秋,建盞君希望在明天(9月11日),以直播互動的形式,為喜歡巖茶的盞友,展示講解精選好茶;
并邀請和建盞君一樣,立足原產地、深耕巖茶文化的武夷巖茶界資深大紅袍監制、巖茶專家正巖先生為此次直播的嘉賓。同時還舉辦抽獎活動,歡迎各位朋友參加。
1
建盞君貴賓回饋
直播活動預告
※本次直播嘉賓:正巖先生
▲本欄目首播
邀請資深武夷大紅袍監制正巖先生坐鎮
正巖先生,原名潘秦,資深大紅袍監制、巖茶養生專家、浙江農林大學健康管理學院監制教授,是大紅袍巖茶文化的踐行推行者。因斗茶出身,年年尋茶,日日飲茶,癡迷巖茶,而被巖茶界喚作“正巖先生”。
正巖先生花費6年時間親臨武夷茶山,把茶席擺上武夷山99座山頭,以地為席、與山神招呼、吹簫撫琴、煮水品茶,親身實踐,將自己融于武夷山川,形成了他獨特的“巖韻”理解。
※本次直播部分精選茶品
▼正巖茶品·三仰峰肉桂(羊肉)
山場:武夷山景區三仰峰(二仰)
品種:肉桂
火功:中火炭焙(花香富奶乳香)
工藝:純手工
分享理由:
富有獨特的巖石質感口味、入口花香持久,巖韻明顯,入口順滑,回甘持久,茶滋滋味停留時間長,其湯色油潤褐黃;茶底均整、呈褐綠色、綠葉鑲紅邊、中等焙火出蛤蟆背。
▼正巖茶品·正巖一號(巖上巖)
山場:三坑兩澗
品種:肉桂
火功:中足火炭焙(桂香)
工藝:純手工
分享理由:
1
參與直播拿豪禮
▼禮品1:烏金木葉茶具十二件套
禮品2:武夷巖茶·高樅水仙
▼禮品3:武夷茶·桐木關正山小種
▼▼▼ 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