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大街上應該經??吹接∮小柏浝?拉貨就找貨拉拉”的面包車,這背后是方興未艾的“貨運版網約車”市場。
日前,據36氪報道,同城貨運平臺貨拉拉已完成由高瓴資本D1輪領投、紅衫資本中國基金D2輪領投的融資,此輪融資額合計達到3億美元,貨拉拉表示此輪融資將主要用于已有業務在中國大陸、東南亞、印度市場的擴張,以及發展企業版、汽車銷售等新投入業務。
貨拉拉巨額融資,標志著貨運網約車的戰火越燒越燃,成為網約車后的新戰場。
在干線物流的車貨匹配市場,滿幫集團是毫無爭議的霸主。滿幫集團前身是貨車幫和運滿滿,這兩家公司曾經打得不可開交甚至對簿公堂,不過2017年11月卻意外合并,成立滿幫集團。2018年4月份,滿幫集團宣布完成合并后的第一輪19億美元融資,投資方包括谷歌和軟銀兩大巨鱷,估值超過60億美元。8月13日,據《華爾街日報》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稱,滿幫集團正尋求新一輪10億美元融資,估值或達100億美元,官方介紹顯示,滿幫在車貨匹配市場達到了90%的份額,合并后的平臺效應十分明顯。
在同城貨運市場,貨拉拉和快狗打車則穩占第一梯隊,雖然兩者都是從小B端用戶發家,但是目前發展思路卻走向不同,貨拉拉希望向大B端客戶發展,而快狗則希望向C端用戶發展。
貨拉拉主打短途運輸,運輸車輛以中小型車輛為主,其對司機每月收取會員費,截至2018年9月,貨拉拉擁有超過2000萬的注冊用戶和超過300萬的注冊司機,貨拉拉CMO張燕梅此前在采訪中表示貨拉拉的主要用戶是小B端(中小企業主),C端的用戶數量多但更低頻,對訂單量的貢獻比B端小得多,同時她表示大B端(即大企業客戶)是貨拉拉下一階段重點探索的方向。
快狗打車的前身是58速運,主攻小B端市場,2017年8月,58速運與東南亞同城貨運及物流平臺GOGOVAN合并。2018年7月13日,58速運宣布完成第一期2.5億美元的融資,并且和菜鳥物流在新能源運力方面展開深度合作。隨后,58速運改名快狗打車,并對外發布企業新戰略,將業務線拓展至“拉貨搬家運東西”,加碼C端,在更名到快狗打車時還出現過一次司機抵制的小風波,不過也快速增加了知名度。
不論是同城貨運還是干線物流,貨運網約車本質都是繞過中間人,直接撮合物流需求與貨運供給,相對于客運網約車而言,傳統物流行業中間環節更多,信息更加不對稱,正是因為此,貨運網約車對“中間環節”的替代體現出很大價值,因此都得到了快速發展。
貨拉拉等貨運網約車一直被外界視為“貨運版滴滴”,它們和滴滴的模式很相似,只不過一個是運人,一個是運貨,不過跟網約車一樣,貨運網約車也面臨著盈利難題。
滴滴在合并快的、收購Uber中國之后,市場份額一度達到90%以上,本以為可以控制成本逐漸實現盈利,但市面上網約車的挑戰者層出不窮:2018年3月21日,美團點評的網約車業務登陸上海,和滴滴打起了補貼戰;10月13日,哈鑼出行宣布上線打車入口,正式推出網約車服務。在這些明星互聯網公司外,還有曹操專車這樣的專營平臺與網約車平臺形成競爭。
客運網約車雖然有牌照門檻,但每個地方都可以自由發放牌照,再加上經營起來門檻不是很高,所以只要有資本就可以入場,然而問題是乘客和司機粘性低,因此網約車就要不斷靠補貼來吸引兩端資源進而確保“兩端體驗”,這導致網約車盈利不易。
2019年春節后,滴滴采取了系列措施節省成本,核心原因在于滴滴一直都在巨額虧損。最近有媒體報道稱,滴滴2018年虧損109億,其中在司機補貼方面共計投入113億元,2018年9月程維發布的公開信也顯示,2018年上半年滴滴公司整體凈虧損超過40億人民幣,其中包括司機高峰期補貼、接單和服務獎勵、乘客優惠等在內的總補貼返還金額超過117億人民幣。
虧損不只是滴滴的問題,而是網約車平臺模式的問題,最近沖刺IPO的美國網約車老二LYFT也在虧損,2018年三季度虧損額2.54億美元,同期Uber虧損10.7億美元,較二季度擴大20%。
貨運網約車目前同樣沒有實現規模盈利,當下貨運網約車市場格局,干線物流市場已經出現寡頭,但同城物流市場貨拉拉和快狗打車勢均力敵,跟滴滴和快的合并前格局很像,大家都想做大規模,2018年9月10日,快狗打車創始人陳小華接受采訪時表示要先把規模做起來,再考慮其他,至少要做到滴滴專車的規模。
做大規模并不意味著要持續投入補貼大戰,貨運網約車市場對補貼依賴并不高,不同平臺的發展策略不盡相同,比如貨拉拉和快狗打車就各自向B端企業和C端用戶發展。如果做B端市場,最重要的就是服務質量,而不是價格,正是因為此,羅超頻道(微信ID:luochaotmt)認為,貨運網約車有望更早實現盈利,事實上,2017年10月貨拉拉就表示泰國分公司已經實現盈利。
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同城貨運市場規模約為1.1萬億,到2020年,有望達到1.4萬億,在這個市場,互聯網滲透率現在依然比較低,正是因為此,同城貨運網約車發展空間巨大,2019年,羅超頻道(歡迎關注微信luochaotmt交流)認為同城貨運網約車行業會有如下發展趨勢:
1、競爭更加激烈,成為巨頭間的戰爭。
同城貨運網約車看上去跟客運網約車模式一樣,都是一個App基于地理位置連接供需兩端,再智能計費、線上支付,技術門檻不高,但資源門檻很高,貨運不論是獲取司機還是乘客都比客運要難一些,能夠在這個市場占有一席之地的,要么是干得早的,要么是有錢的。
長期來看,要成為同城貨運網約車大戰的贏家,就一定要依賴資本,這是貨拉拉巨額融資的原因,2019年巨頭的加入讓戰局更加激烈。2018年9月27日,順豐速運與搬運幫在城市物流貨運方面達成合作,上線“順豐打車”做起了貨運網約車服務,主打大件快遞、同城貨運和同城配送;同一時間也有媒體報道稱京東正在布局這一業務,其下屬子公司江蘇京東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在日前更新了工商資料,在經營范圍一欄新增了網約車服務。因此可以預見,2019年貨運網約車將是巨頭間的競爭,中小玩家出局。
2、精細化運營,提升用戶粘性。
正如前文所言,對于企業客戶來說,貨運不是價格敏感的服務;對于個人客戶來說,搬家等低頻貨運需求首先要考慮的也不是價格。服務品質、安全和體驗是最重要的,同城貨運面向的B端客戶相比個人客戶更難形成粘性,貨拉拉產品經理曾表示同城貨運市場不是通過補貼就可以搞定,2B市場需要2-3年的培養期才能形成較高的用戶忠誠度,這就要求平臺要不斷提升對B端用戶的服務質量。
對于同城貨運平臺來說,如何提高物流網絡響應速度、保障貨物安全到達、提升服務體驗,是它們在運營中需要考慮的事情,貨拉拉在2018年4月發布新戰略,宣布把精細化運營作為接下來的戰略重點。
3、AI和數據技術賦能,提高效率。
在智能物流的潮流下,技術是提高物流效率和服務體驗的核心,同城貨運公司應該利用AI和大數據技術實現貨和車的精準匹配,實現效率提升,同時可以提升用戶和司機體驗。2018年6月14日,云鳥配送發布梧桐計劃,以城市配送為場景,以服務司機為核心,基于車聯網技術和大數據處理平臺建立開放的車輛服務生態系統。平臺規模化后可不斷積累海量物流數據,最終可以對貨運網絡進行更精準的預測和決策,成為每個城市的“小菜鳥”,提高整個城市的物流貨運效率。
4、從拉貨場景延展,豐富服務。
貨運本身就有很多場景,比如冷鏈配送、食品配送、搬家拉貨、家具配送、電器配送等等,圍繞拉貨會出現上門安裝、上門搬運、冷鏈保藏等等周邊需求,貨運網約車平臺可以圍繞這些場景做得更精細,就像快狗打車將“搬家”場景當成重點一樣,既然是搬家就不只是從A到B的運輸,還有樓上到樓下的搬運等工作。
有貨運網約車平臺向客運網約車延展,比如武漢的斑馬快跑就從貨運延伸至網約車、巴士、順風車、城際拼車、海外用車等其他領域,獲得武漢、廣州、深圳等多座城市的網約車牌照,不過,對于這樣的路徑羅超頻道不是很看好,正如前文所言:客運網約車和貨運網約車看似一樣,實則截然不同,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