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當代杰出詩詞名家百強榜】至尊榮譽 【比投網】和【神州文學《比投微榜》大賽組織委員會】聯合推出
會長:王世春 總編:盧春志
聯合推送
當代優秀作品展示
吳哥影像
文/連麗燕
2018年6月底正值盛夏,辛苦了一整年的幾位老師同事中有個熱心腸的中年女教師鄭女士提議,是否愿意來一趟“暑期出國游”。正好,今年是中柬兩國建交60周年,柬埔寨政府特惠向中國游客推出“吳哥6日游”,吳哥古跡舉世聞名,探尋那里的古跡是我由來已久的心愿。于是,2018年6月30日上午,自愿自費組成的十幾人出游團隊便從龍巖旅游集散中心出發,搭乘豪華大巴駛向廣東梅州。中午過后,帶隊導游安頓好游人,便迅速在梅州機場辦理出境手續。下午3點,我們便乘坐東方吳哥航空專機,經過三個小時的飛行,順利抵達目的地辦理好落地簽證,前往吳哥時代酒店休息。
踏進柬埔寨,熱帶雨林的氣息撲面而來。出游時,遇見能說會道知識淵博的導游,必定使你不虛此行,腦洞大開。柬埔寨地處北緯10度至15度,擁有遼闊的平原,湄公河穿境而過,終年溫熱,除了夏季下午一陣小雨,常見陽光明媚的天空。這個臉色稍黑、表情微笑的游導會說流利的普通話,便自我介紹起自己的來歷,他說,我曾祖父于民國抗日戰爭時,從廣東的東莞南渡柬埔寨謀生,他便成為這里的第四代華人后裔。
柬埔寨1953年獨立后,結束了長達90年之久的法國殖民統治。中柬兩國友誼緣起于1956年印尼“萬隆會議”期間,西哈努克國王邀請周恩來總理訪問柬埔寨,開啟了兩國領導人互訪的歷史進程。在中國建國之初,西哈努克親王與毛澤東主席建立了深厚的友誼,西哈努克親王給毛主席頒發過“皇家十字勛章”,兩國政府在外交上政治上相互幫助,中柬關系超越了歷史的桎梏,走向了新的歷史階段。正如中國歷史上有過強盛的唐朝,韓國有過高麗王朝那樣,柬埔寨歷史上也有過長達600年的高棉王朝(公元802-1437)。更早時的真臘王國(公元6世紀至15世紀)就覆蓋整個中南半島,是東南亞最有影響力的古王國,時歷千年,消失于16世紀的吳哥王朝。當時的高棉吳哥王朝時特別強大,從現今歷史遺存的54座寶塔,可以猜想當時這個王朝管轄著全國的54個省,包括現在的整個泰國和部分的越南,先有吳哥,后有泰國,因歷史上的宗教戰爭,泰國拿走了60%的柬埔寨國土,獨立成國。高棉王朝最后形成了如今柬埔寨21個行政省的政治格局。公元802年,蘇利耶跋摩二世建立了吳哥王朝,定都于柬埔寨北部暹粒省暹粒市。此后的500年間,國力強盛。公元960年,到了加亞巴爾曼國王的高棉王朝時創造了光輝燦爛的吳哥文明,建立了吳哥神廟祭祀建筑群。至16世紀初,吳哥發生了宗教派別戰爭,國家內亂王朝走向衰退,又被暹羅族人攻打再加上吳哥地區發生嚴重的傳染病,人們無法繼續生存下去,國王決定遷都金邊。遷都以后,所有的木制房子被燒毀吳哥地帶變成了廢墟,小鳥夾帶樹種在九平方公里的廢墟范圍內散下種子,成就了目前到處是茂密古樹林的緣故,從16世紀以后,吳哥地帶一切建筑被遺棄并掩埋在荒草叢生的熱帶叢林中,逐漸被世人所遺忘。
高棉是柬埔寨最大的民族稱呼。1970年至1975年,柬埔寨曾經稱高棉國,1975年以后改成柬埔寨。吳哥是“梵語”,意為“都市”,高棉王國的都城,座落在暹粒市的附近。而今,吳哥留下來眾多的歷史遺跡,總稱“吳哥古跡”,位于柬埔寨北部暹粒省內,距首都金邊240公里。這些宏偉的建筑奇跡供后人瞻仰,足以讓我們窺見高棉王朝曾經創造的輝煌文明。1992年,吳哥古建筑遺址群作為典范之作,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作為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1993年正式對外開放,驚艷了世人,從此聞名遐邇。
首日游覽“大吳哥城”,它占地九平方千米,始建于961年,是座千年古城,主體建筑是巴戎廟,附近還有圣劍寺、達松將軍廟、變身塔。巴戎廟是“大吳哥城”的中心地帶,歷史上皆為高棉皇宮住宅所在地。遷都后,大吳哥城國王、官員、有錢人居住的木制房子全部被燒掉,只剩下火山石砌成的皇宮圍墻和54座石頭寶塔?!按髤歉绯恰惫灿形遄情T,東面為凱旋門,南城門目前被聯合國機構在維修,每座城門高約20公尺,形制相同,每個城門雕刻加亞巴爾曼國王的面容,象征眼觀四方耳聽八方的四面佛菩薩。巴戎廟里的每座寶塔刻有一米高的國王微笑,200多個石雕微笑隱藏在蔥綠的樹林中,享有“高棉的微笑”的美譽,這里是13至16世紀高棉王朝宗教祭祀所在地,也是高棉族人舉行各種宗教儀式活動的中心點。附近的斗象臺是古代皇帝挑選坐騎的地點。十二生肖塔是古代藝術表演的場所,行走其間看到了偌大的廣場、草坪、花壇、廟宇、池塘、樹林花園和各式祭壇,規模之大,聞所未聞,舉目遠眺,氣派非凡,風景如畫,不愧為舉世聞名的皇家宗教園林建筑的代表。
豎日上午,參觀“小吳哥城”附近的“女王宮”。它由加亞巴爾曼五世王朝所建。“女王宮”素有“東方蒙娜麗莎”的美稱。全部建筑是由柬埔寨特有的紅沙石塊堆砌鏤刻雕琢而成的塔殿式城堡。因規模小巧玲瓏,有“叢林珍珠”的美譽,后世稱為“女王宮”。城堡由紅沙石外大門、圍墻、內大門、后門和幾座矩型紅沙石石磚寶塔建筑組成,每座長方形寶塔,高約5米,四面刻有人物、花卉、神鳥等各種動物圖案,對稱的幾何圖形尖頂,具有濃郁的印度婆羅門教和佛教的神秘色彩。經千年風雨,不風化,不磨損,不退色,沒有任何粘土相連,體現了古代柬埔寨人高超的磚雕技術,精湛的雕刻手法代表了柬埔寨藝術的巔峰,整座建筑遺址整體仿若滿天的紅霞落地,熠熠生輝。
下午,我們走進了有“吳哥窟”稱號的“小吳哥城”?!靶歉绯恰笔峭醭r期遺留下來的不朽宗教建筑群,是柬埔寨的國家標志。通往小吳哥城的橋正在維修,原本就橫亙在300米寬的人工河上,碧波萬頃的水面上目前暫時用乳膠橋,巧妙地將世界各地的游人集中于此。橋頭外公路旁入口兩側,雕刻有耀眼的“七頭蛇”,蛇身作護欄,蛇頭似巨型手掌在招喚,向來人表達真誠的歡迎,它們是古代高棉族人民間的吉祥物。國王為了給天神建住宅,用了30萬人,歷時39年建成“小吳哥城”。他認為“神”住在水的中央,“小吳哥城”周圍要開鑿一條大河,讓護城河中的城堡似乎成為大海的中心。柬埔寨為了實施對古跡的全方位保護,明令不得在古跡里面蓋樓房,人們只能見到茅草屋建造的臨時游客中心。“小吳哥城”坐東朝西,西面開設五扇石砌大門,四周由護城河環繞,古城堡由瑰麗壯觀的圍墻、門殿、神道、湖泊、塔殿、神殿、長廊、角樓、回音廳、五座獨立石砌寶塔等組成的鬼斧神工般宮殿式建筑群。它占地1.3平方公里,有近800多年的歷史。塔殿均為方形十字型平面,塔殿主體延伸出的長廊石壁上,繪有眾多女性圖案的平面壁畫和立體浮雕,頭戴寶冠,形態絕美,描繪著印度婆羅門教神話故事,雕工技術是柬埔寨藝術的珍品,令人嘆為觀止。城堡內古樹參天,清幽寧靜,奇花異草,色彩紛呈。通往五座寶塔的石階梯陡峭75度,高約65米,直通頂部長廊,行走在頂部長廊,頗有神仙下凡飄飄然之感。近看五座寶塔,聳立天空,好像待發的火箭,布局規整,恢宏壯觀,在晚霞的映襯下,這些建筑倒映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美輪美奐。遠看五座寶塔,威嚴無比,屹立于藍天白云之下,讓人們驚嘆于人類偉大的創造力,不愧為古代世界七大奇跡之一。
除此人文景觀之外,自然景觀典型的代表有洞里薩湖,它占地南北向一百公里,東西向150公里,是亞洲最大的淡水湖,流經五個省。這里也孕育了神奇的“七頭蛇”傳說。洞里薩湖供給柬埔寨當地居民豐厚的漁業資源,各種魚類成就了吳哥曾經的輝煌,滋養著周圍的森林綠地,讓這兒的水上人家享有天賜的口福,帶動了當地旅游業的興盛。洞里薩湖得益于穿境而過的湄公河,滾滾的波濤自北向南在西南部匯入的泰國灣,湄公河是柬埔寨的生命之河,這里的農業漁業經濟作物全部依賴湄公河的灌溉,一旦進入枯水期,居民用水還需存儲上天的雨水。由于歷史、自然和政治的原因,柬埔寨當前經濟狀況在東南亞地區十分落后。現有人口1600萬,一半人口是高棉族人,一半人口是越南人,還有部分的華裔后代。政府鼓勵家庭生育,一般家里有5-7個小孩,農村人口零教育,教育文化的普及亟待解決。然而,各項城市基礎設施不齊全,沒有高速公路,沒有發電廠,用電全部依賴泰國進口。當然,這里沒有臺風,沒有地震,雨量充沛,土地廣闊而平坦,開發建設的前景十分看好。
這里的古樹奇高無比,主要有桐油樹、芭蕉樹、橡膠樹、棕糖樹等熱帶樹種,有的近50米高,樹冠不大,樹干筆直,樹皮泛白,走進吳哥,正是行進在茂密的原始森林中,這些古樹給熱帶地區帶來無比的清新涼意和濃密綠蔭。吳哥古跡從16世紀開始被遺棄以后,靜靜地躺在這里,幾百年無人問津,因為茂密叢林隱蔽著各種兇猛的虎蛇,當地高棉人的后裔發現古遺址以后不敢進去,所以,吳哥遺址一直沒有對外開放。
吳哥古跡群日后的風生水起的主要原因起源于中國元朝特使外交官周達觀編寫的一本書籍。追溯歷史,可以看到元代是中國版圖最大的朝代,公元1296年,中國元朝與柬埔寨吳哥王朝的外交關系很好,民間交往頻繁,中國的銀器、瓷器、漆器、絲綢和茶葉等大量商品進入高棉人的生活中。據史載,元成宗元貞元年(1295)元朝特使周達觀奉命隨團隊赴真蠟(今柬埔寨)訪問,費時40天抵達湄公河口,因途中行船有逆風,五個月后才到達現在的柬埔寨。開始南北縱行,主要到達過洞里薩湖、暹粒、吳哥等地。住一年以后,于元大德1297年由吳哥返回國內?;貒笏烙H身經歷,寫了《真蠟風土記》一書。由于柬埔寨13世紀的文字記載甚少,該書是研究柬埔寨吳哥極盛時代的珍貴歷史文獻。如今在小吳哥城還有他的紀念塑像。至19世紀1860年,法國探險家亨利﹒莫霍來華發現了該書并把這本書翻譯成英文以及柬埔寨文,接著他親自前往高棉吳哥地區并發現了這大面積的古遺址已經掩埋在茂密森林中有400多年之久。1860年以,法國人受到柬埔寨政府的邀請成為治理柬埔寨的官方代表,柬埔寨變成法屬殖民地,一直到1953年獨立為止。
人們好奇,這么大規模的古建筑群的石頭是怎么運輸到這里的呢?這些石頭又是哪里開采出來的呢?導游他說,柬埔寨資源豐富,經濟作物除了咖啡、椰子、腰果、橡膠和桐油外,還有沿海的石油和各種礦石。如,產自西南部的紅沙石多用廟宇的寶塔建造,廟宇主體底座臺基,塔身和圍墻的構建還有主要產自吳哥附近的一座荔枝山中的火山石。荔枝山是柬埔寨最著名的佛教圣地,坐落于吳哥北部30公里之處,相傳,元朝史杰周達觀隨船隊帶來的中國荔枝種子,他贈送吳哥附近的居民,他們將種子撒在八角山坡上不久后,這里到處長滿荔枝樹,后來那里的人們將它改稱荔枝山。古代高棉族人利用大象和船只運送荔枝山中的石頭到目的地,再加上人工堆砌,最終建成了吳哥古跡,屬于真正的人工建筑奇跡。
因為地緣的優勢,柬埔寨政府重視與中國的合作。據金邊記者報道,2009年中柬兩國政府簽署正式換文,由中國政府提供4000萬元人民幣援助經費,用于茶膠寺保護修復工程。2010年,中國啟動第二期援東吳哥古跡保護工程,十年間修復茶膠寺的工作匯聚了文研院、中國社會科學院、天津大學、湖南大學、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北京大學和北京特種工程設計研究院等合作單位的力量,開展多學科跨學科保護研究貫穿始終,成功展示我國文物修復保護理念和技術水平,增強中柬文化交流,是推動中國文化遺產保護國際合作的重要平臺。吳哥古跡一共有3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參與保護和修復。2018年1月,中柬簽署了《關于實施吳哥古跡王宮遺址修復項目的立項換文》,柬埔寨政府愿意將吳哥古跡中最核心的部分王宮遺址交給中國隊,體現了對中國技術水平和理念的信賴。過去20年間中國文物修復專家用實際行動贏得了柬埔寨和國家社會的認可和贊譽。柬埔寨文化藝術大臣蓬薩赫納對記者說,“中國是柬埔寨文化遺產保護的重要伙伴,非常感謝中國幫助柬埔寨保護吳哥古跡,我認為中國專家修復文物的水平非常高,得到了國際認可。在柬埔寨的文物修復人員通過與中國專家的合作也多了許多學習交流的機會?!睆倪@一段話可以知道。中國的文物維修人員在柬埔寨能夠克服重重困難,不畏懼當地的高溫高濕的天氣,接受長達11年的修復任務,體現了中國人堅忍不拔的大愛精神,相信他們一定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建設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整個柬埔寨擁有600多座吳哥時期王城遺址和大小寺廟宇組群,散落在柬埔寨北部暹粒省約45平方公里的熱帶密林之中。吳哥寺建筑森嚴,規模宏大,巴戎廟用神秘的微笑吸引世人,塔布隆寺內的古樹和古廟共生景致絕妙,女王宮內雕花繁復精美,令人嘆為觀止。吳哥古跡群真實而完整的記錄了柬埔寨高棉王朝強盛時期的建筑歷史,反映了當時人們社會生活的各種場景,各式神廟建筑構思精巧,占地面積廣闊,充滿著神秘的宗教色彩,閃耀著柬埔寨人民高度的聰明智慧,讓來此游覽的旅人流連忘返,是湄公河流域南部文明的突出代表,它以其舉世無雙的獨特魅力像磁石一般吸引世界各地旅游者不遠萬里來此領略這別具一格的建筑奇觀。
感謝您的陪伴!
版權聲明:本刊發布展示的詩詞(對聯)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未經授權用作他處,作者將保留追究侵權者法律責任的權利。圖片來自華為和百度,如有侵權,請通知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