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來自波士頓咨詢集團、麻省理工斯隆管理有關人工智能對產業重塑影響的評估研究。同時,這份調查基于112個國家和21個行業的3000多名業務主管、經理和分析師的訪問。
包括以下內容:
技術、媒體和電訊行業72%的受訪者期望AI在未來五年對產品產生重大影響。 技術、媒體和電訊行業對人工智能的期望最高,并希望所有行業的新產品與服務能夠加速發展,預計未來五年將增長52%。此外,預計基于AI的產品進步將在金融服務和專業服務行業提供業務流程外包(BPO)收益。下圖顯示了行業對未來五年AI對預期業務貢獻和流程改進的預期。
除了IT和供應鏈管理之外,還有面向客戶的活動包括營銷服務自動化。預計未來五年內受AI影響最大。 例如,需求管理、供應鏈優化、更有效率的分布式訂單管理系統以及可擴展到支持新業務模式的企業資源規劃(ERP)系統是AI將在未來五年中作出貢獻的眾多領域之一。以下圖形表示對人工智能在IT行業貢獻的預測。
84%的受訪者表示,AI將使他們獲得或維持競爭優勢。75%的受訪者表示AI將帶領他們接觸新業務和進入新企業。研究表明,AI將是未來五年全新業務模式的催化劑,同時改變整個行業的競爭格局。69%的受訪者預計業界的現任競爭對手將利用人工智能獲得更多優勢。63%的受訪者認為如若要降低成本的壓力要求,那么他們的要求在企業在未來五年內使用AI。
盡管對AI的期望很高,但目前只有23%的受訪者表示他們的工作流程、企業產品以及產品服務與AI相關。另有23%的受訪者只有少數與人工智能有關,54%的受訪者與AI并無關聯,還有22%的受訪者目前沒有任何有關人工智能項目計劃。以下圖形為有關受訪者目前對采用AI的見解。
通過基于人工智能理解和采納問題的方式完成對調查對象的聚類分析,出現了四個不同成熟度的群體,他們為AI使用先驅者、AI技術研究者,AI技術試驗者和被動接受AI技術者。占比情況如下,被訪者基數的19%為先驅者,或為了解并正在采用AI技術的企業。該研究報告指出,“這些企業在將AI納入其產品并運用于內部流程方面處于領先地位。” AI技術研究者(32%)為了解人工智能技術但未部署在試點階段的企業。AI技術試驗者(13%)為在沒有深入理解的情況下駕馭或采用AI的企業。還有被動接受AI技術者(36%)為并未接收很多AI知識的企業。
AI使用先驅者、AI技術研究者正在尋找使用人工智能創造全新的商業價值來源的新途徑。更有可能另企業及組織認識到人工智能是如何影響產業價值的群體應為先驅者(91%)和技術研究者(90%),而不是AI技術試驗者(32%)和被動接受AI技術者(23%)。四個成熟度集群中存在差異最大的一個方面即體現在他們在理解投資高質量數據和高級AI算法的差異和價值。與悲觀者相比,先驅者了解培訓算法過程的可能性要高出十二倍,并且更有可能了解以AI為基礎的產品和服務的開發成本。
先驅企業具備優秀的人工智能分析專家,并擁有卓越的數據管理流程進一步加速并推動AI技術發展,成為強有力的競爭者。先驅企業在改變管理模式中體現了優秀企業的覺悟,更能帶動企業的高級管理層的積極性。最先接受并使用人工智能技術的企業同樣擅長產品開發能力,并能夠利用新技術改變現有的產品和服務。
所有接受訪問的群體中,有61%的受訪者認為制定人力資源戰略迫在眉睫,但目前只有50%的受訪者已經完成制定人力資源戰略。研究發現,就公司規模而言,規模最大的公司(員工人數超過10萬人)最有可能擁有一套有關AI技術戰略,但他們中也僅有一半(56%)實施制定AI戰略。以下圖形為受訪者按成熟度集群的比例的比較圖,他們表示與企業相比,個人更需要制定AI戰略。
70%的受訪者個人期待將其工作中內容平凡,重復操作的工作交付于人工智能。84%的受訪者相信,員工需要不斷更新自身技能適應人工智能時代。在越來越自動化的工作變得更具市場化的現象中獲得自身職業發展。最重要的是,AI正在為職業發展提供機會,在未來職場中更為迅速。那些抓住機會學習和賺取更多收益的受益者最終將會被AI技術從繁忙確平凡的工作中解救出來,并為更有挑戰性和有價值的工作留下更多的寶貴時間。
來源/Forbes
作者/Louis Columbus
編譯/錢馨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