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鄂爾多斯市烏審旗地處我國四大沙地之一的毛烏素沙地腹部。近年來,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我們從本地生態脆弱而資源豐富的實際出發,提出了“以人為本,建設綠色烏審”的發展理念,依托綠色產業,建設生態文明,在沙區里走出了一條綠色致富之路。2009年,全旗地區生產總值預計達到120億元,財政收入預計完成12.7億元。
以生態環境為基礎,大力發展林沙產業。烏審旗把造林治沙作為環境保護與生態建設的基礎性工作,著力推進林沙產業化進程。全力構筑以農畜林沙產品加工轉化為主的新能源、新材料工業板塊,引進了以轉化利用灌木原料為主的蒙元木業等林沙企業。2007年以來,每年治理荒漠20萬畝,農牧民每年從林沙產業中人均增收1700多元。同時,以宜居宜業作為城鎮發展的目標,建設生態型文明城市。目前,全旗森林覆蓋率已由上世紀70年代的不足7%上升到30.42%,植被覆蓋度則達到77%,實現了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統一。
以生態經濟為抓手,提高生態資源利用率。烏審旗在環境保護與生態建設的基礎上,大力發展生態經濟。通過資源傳遞使用、能源綜合利用,大力發展生態工業。加大天然氣資源合理開發與就地加工轉化力度,不斷延長產業鏈條,形成重化工、新能源、新材料及輕工業項目迅速聚集,優勢互補、競相發展、梯次推進的新型工業化格局。以綠色和環保為標準發展生態農牧業,著力打造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目前,我旗在全國縣域產業集群競爭力評價中,天然氣化工產業集群已進入百強行列;在第九屆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評價中被評為“中國綠色名縣”。
以保護環境與經濟發展雙贏為目標,有效推動科學發展。各級黨政部門以科學發展觀規范自身行為,自覺轉換職能,在上項目和發展經濟方面,堅持不污染環境、不破壞資源、不搞重復建設的原則,“既要黃金白銀,又要碧水藍天”,先后取消和拒簽30多家環保不合格企業進入工業園區。同時,積極引導企業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構筑生態型產業體系,促使企業內部“小循環”,推進工業園區“中循環”,進而納入經濟社會“大循環”,實現了保護環境與經濟發展雙贏,被國家有關部門評為“2009中國生態文明全面小康示范縣”、“首屆中國人居環境示范城鎮創建地區”、“中國最佳文化生態旅游目的地”。
以文化和社會事業建設為支撐,提升綠色致富質量。烏審旗在全區率先提出建設“民族文化大旗”口號,以構建和諧社會、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文化產業開發與工農牧業并重,實現了經濟發展中的硬件建設和軟件優化的有機結合,經濟增長與人們的文化素質、生活質量提高的有機結合。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理念,在實施一系列惠民政策,著力推進教育、文化、衛生等社會事業向農村牧區延伸,基本實現城鄉困難群體應保盡保,加大轉移人口的培訓與就業指導。(作者:中共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烏審旗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