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明航
【本文由作者授權發布】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如果剔除這句話里蘊含的調侃或者變味的成分,那這是一個再美麗、再樸素不過的愿望了。人因有愿望,而變得真實、可愛,而閃爍自覺的光芒。
然而,當雙腳踩過太多的世俗、浮躁之后,心里產生的惰性與倦意,已很難讓我去重新際遇季節更換的感動,新逢山水相擁的恢宏。那便朝花夕拾吧,就選龍脊山,當我帶上人文關懷的綺夢再次去撫摸它,必然會給我醒后的光芒。
龍脊山必然是無言的守望。南山艷雅,縉云清素,云霧山袖藏乾坤。龍脊山的氣質稍顯不同,或許因為從真武山脈延伸到工商大學,有了對于文人品格的自然選擇,拒絕同嶙峋的綺麗一爭艷魁,也難以接受對外標榜深刻與清高時的無奈。最好就是默然的守望與被守望。
山下的氤氳書香早已為它披上濃厚的翰墨霓裳,還沒走近它,人便早已沉溺在文化與自然錯綜交織的繁復中,只有什么都不想,單純的去接近,才有片刻屬于自己的精彩時光。
龍脊山為何謂之龍脊,無從考證,一來可能確是由形生名,山脊如龍骨,二來總有低沉龍鳴傳出。龍鳴自不是真龍之音,那是山下書院的誦讀聲、鳴鐘聲。書院本在龍脊山山腳,但到書院又需步行不短的羊腸山路,所以又算在半山腰。書院依山勢而建,在山林中若隱若現。
雖然是仿古建筑,但人文氣息卻依舊讓人感覺文墨徜徉。鐘聲想起,突然感覺時空的魅力在那一刻猛敲了腦勺,竟忽覺哪位騷客肯定也是在相同的場景不同的地點偶遇此景,才寫出了空山鐘聲遠,意在身外;明月簫音長,韻在身邊。
龍脊山雖在沉默的守望,但也算樸素的天堂。怪石嶙峋,坡道陡峭。上山之路也是攀登龍脊之路。只靠一雙腳,一根拉拽的鐵鏈,一條自己尋找落腳點的路,你有體力,有勇氣,就有資格在山脊上欣賞你想看到的風光。
龍脊山從山石形態上來講是復雜的,但當人們真正去賞它,這種復雜、險峻也回歸到了樸素平常。杏花煙雨憂其稠膩,高山遠矚難免廣寒。曾經我們總對膚淺平常不屑一顧,有一天你也會厭倦深刻。
都說距離產生美,其實擠壓之中也有美的產生,全看你如何想象。前進途中,想象的喪失確屬無奈,想象力的旅程必是荊棘滿地,站在山頂的這刻,迎面涼風告訴我現在能做的就是養好想象力這雙受傷的翅膀,飛躍山崖,自由翱翔。
龍脊山依舊無言。想要愛情的人,龍脊山幫他們依偎情意;想要健康的人,龍脊山幫他們揮灑氣力;想要抒懷情意的人,龍脊山給他們高峰與云雨。唯獨一種人,龍脊山什么也無法給予,那些嬉笑打鬧的孩童,他們把天真爛漫帶進龍脊山,他們把天真爛漫從龍脊山帶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