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趣天成山水聯
“名勝古跡多佳聯”。游古跡攬名勝,欣賞楹聯是極富情趣的。楹聯是作者“身臨山川而取之”所創作的,他們用畫龍點睛的手法,以簡潔的文字點透一山一水的神韻,或雄奇,或靈巧,或秀麗,集優美的語言藝術、精湛的書法藝術和鐫刻藝術于一體,與周圍的環境美交相輝映,珠聯璧合,蔚成一大景觀,使山川增色,令游人興濃。山水楹聯,大致有以下幾種類型:
一、吟賞、再現、渲染景色,或委婉,或秀麗,或雄奇,或幽深迷蒙。廈門的鼓浪嶼有海上花園之譽,魚腹浦有一妙聯為:“霧鎖山頭山鎖霧;天連水尾水連天”。聯語不僅渲染了這里的山霧迷蒙,水天一色的壯麗景色,而且聯文正反可讀,是一聯回文佳作,讀來別有情趣。福州鼓山是我國東南名勝之一,有一聯寫登臨鼓山的情景:“眼中滄海小;衣上白云多”。用“滄海小”和“白云多”來烘托山高、景美。四川涪陵市碧云亭聯為:“看碧云亭轉雨初霽,一笑昂頭,出寺鐘聲破空去;問黃山谷舊游何處,幾回搔首,隔江嵐翠撲人來。”此聯構思新奇,寫景佳妙,繪聲繪色,具有靈動之美。又如貴州黃果樹瀑布觀瀑亭聯:“白云如錦,不用彈弓花自散;紅霞似錦,何須梭織天生成。”形象地描繪出世界名瀑的壯觀景象,細膩地勾畫夕陽西下時光照霧珠的自然景觀,令人驚嘆遐思。
二、表現山水景物的真趣與人生事理的感悟。請看蘇州虎丘花神廟的楹聯:“一百八記鐘聲,喚起萬家春夢;二十四番花信,吹香七里山塘。”讀聯如聞當當鐘聲,似嗅陣陣花香。杭州靈隱寺是西湖最有影響的佛寺之一,寺門外的冷泉亭有一聯:“泉自幾時冷起;峰從何處飛來。”此聯問得真妙,令人思索玩味,遐想連翩,各抒己見。石冶棠說:“泉自冷時冷起,峰從飛處飛來”;左宗棠則說:“在山本清,泉自源頭冷起;入世皆幻,峰從天外飛來”。真是見仁見智,答案妙趣橫生。
三、置身于山水間直抒情懷,顯得特別親切。浙江嘉興的山曉閣是朱彝尊的故居,他在閣上題了一聯:“不設樊籬,恐風月被他拘束;大開戶牖,放江山入我襟懷。”他直抒對山水雅興,舒展超凡脫俗的襟懷。江蘇南通狼山廣教寺有聯曰:“長嘯一聲,山鳴谷應;舉頭四望,海闊天空。”此聯寫游觀的兩種舉措及審美效果,告訴人們在此“長嘯”和“舉頭四望”的效應。
四、將寫景、言事、議論、抒情融于一體,且寫景是為了“言事”,此類聯多見于書院。如無錫東林書院聯:“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朱熹題廬山白鹿洞書院聯:“泉清堪洗硯;山秀可藏書。”湖南衡陽蓮湖書院聯:“蓮香入座清,筆底當描成這般花樣;湖水連天靜,眼前可悟到斯道源頭。”的確,山水有博約、精微、雄奇、壯麗……讀書人在這里登高抒懷,濯秀賦詩,弦歌相續,為的是增進學識,養性勵志。書院楹聯主要在表現上述特色。
楹聯被稱為“詩中之詩”,山水楹聯又帶著自身“先天”的長處,妙趣天成,辭意俱美,成為“包裝”風景名勝不可缺少的文學形式。(伊天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