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院千年銀杏,最美葉落時
深秋到初冬季節,樹葉的落幕時刻,色彩斑斕。現在,冬季已到了小雪節氣,多彩的樹葉落了,落葉歸根,留下光禿禿樹枝。聞說安丘城頂山書院門前的千年銀杏樹葉還在,一樹金縷衣,半山黃金甲,季節輪換,古樹也開始了落英繽紛,鋪滿一地,宛如金色地毯,正是最美時候,錯過就是一年,正好是周日,欣然前往...
銀杏在城頂山書院門口,群山環抱,看千年銀杏,要經過山路十八彎,那是安丘的天路。周日正是小雪節氣,應時,一夜小雨加雪,冬天的安丘天路,沒了綠色,少了車水馬龍,變的落寞,中午的天還陰沉沉的
東入口不遠處,又見福海塔
落鴉石村的桃花仙子
路過法興寺,正在建設中,就在老峒峪村西金牛泉畔。百泉之鄉輝渠鎮,這里山巒起伏,眾泉潺潺
道路標識,獲鹿山谷、城頂山、留山
冬日的風景也很美,蒼涼的美
小視頻。山坳處,就是張家溜,有千年的流蘇園,四月花開時節,樹覆一寸雪,香飄十里村...
城頂山,齊長城遺址
書院在城頂山上,群山綿綿,植被茂密,山上楸樹、刺槐居多。拾級而上,平臺處,豁然開朗,千年銀杏就在眼前...
兩棵古銀杏樹,樹齡達2500多年,它們一雌一雄彼此相伴,驚艷了時光
群山環抱,烏云密布,周圍一片寂靜,古樹略顯孤單,只有金黃那一樹靚色
北風吹散了陰云,太陽出來了
天公作美,藍天白云下,金黃的銀杏分外美。此刻一批批攝影師,喜出望外,扛著相機,快速奔向銀杏樹
滿樹盡帶黃金甲
風吹古樹,落英繽紛,鋪滿一地,宛如金色地毯
兩株千年古銀杏樹,相傳是孔子看望佳婿公冶長時攜來樹苗,親手所植的名木,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兩樹東雄西雌,樹高近30米,占地700平方。樹徑茁壯,四人合抱尚不能圍,至今很旺盛,兩樹根相連、枝相交。1998年,這兩株銀杏古樹就被國務院列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植物、國家一級珍貴樹種。
一部厚重的書,記錄了它長長的歷史
飄灑的落葉
天晴了,游客也多起來了
長槍短炮齊上陣
留住最美瞬間
雨過天晴,藍天白云,有點秋高氣爽的感覺。一樹金黃,這是歲月沉淀的色彩,是一種從容的姿態,美艷、厚重、震撼...
如畫如詩
宋葛紹體的《晨興書所見》,“等閑日月任西東,不管霜風著鬢蓬。滿地翻黃銀杏葉,忽驚天地告成功。”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銀杏樹與青云寺的大門,相得益彰。佛門對聯,“虔誠燒香何必遠去南海,真心拜佛此地即是西方”
夢回春秋,與孔子對話
輕輕的踩著黃地毯走過
寺院的房頂也鋪滿了葉子
古銀杏的枝條已伸展到青云寺大門上,東側是晨鐘,西側是暮鼓。晨迎鐘聲暮伴鼓...
樹枝系滿了紅絲帶,心系古樹
一片片銀杏葉飄落,就是一場生命的回歸,葉落歸根,讓人震撼。葉落了,魂還在。
青云寺,問佛
進書院,拜師
公冶祠,香火很旺。公冶長,姓公冶,字子長,生于春秋末期。《史記》載為齊人,《論語》上說是魯人。為孔子高徒和佳婿,自幼儉樸好學,攻讀詩書鍥而不舍,為人稱道。博通書禮,德才兼備,終生治學不仕祿。
書院內落葉的楸樹也是一道風景
天路,群山依舊,只是變了顏色
回憶,同一地點,天路夏天的模樣
歌曲《銀杏》,陳星演唱
歌詞:
千年云居老銀杏
歷經風霜菩提情
有實無心結善果
和尚門前掃黃金
一樹撐開天清凈
只緣真如慧根深
晨迎鐘聲暮伴鼓
道膺原是種樹人
晨迎鐘聲暮伴鼓
道膺原是種樹人
種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