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其實很多人在得知自己感染乙肝之后,對心理方面都會造成一些不好的影響。本身乙肝具有傳染性的,社會上一些人由于缺乏正確認識乙肝的知識,往往對乙肝感染者存在偏見,也就會對一些乙肝感染者帶來心理方面的負擔。
另外本身乙肝對人體也具有危害性,對身體健康是有影響的。乙肝在發作階段,肝功能受損,而肝臟又是人體的消化中心,還是解毒、代謝的器官,肝臟功能受到影響,身體方面就可能出現一些不適的癥狀,比如乏力、低熱、厭食、肝區痛等等。而如果病情得不到有效控制繼續發展的話,還有可能轉為肝癌的風險。
有統計數據顯示,在我們國家的肝癌人群中,約超過八成的患者曾經有乙肝病史,這就說明乙肝和肝癌的關系是很密切的。那么從乙肝到肝癌一般都會經歷哪些過程呢?一起簡單了解一下。
第一階段:肝炎
乙肝病毒在肝細胞內復制,受到自身免疫力的作用,肝細胞受損,肝功能指標異常,肝臟出現炎癥。
第二階段:肝硬化
肝炎階段如果得不到有效控制,炎癥逐漸加重,肝內結締組織增生和纖維隔形成,肝小葉結構破壞、假小葉形成,肝臟逐漸變形、變硬而發展為肝硬化。
第三階段:肝癌
肝炎轉變成肝硬化之后,免疫系統功能會降低很大,對腫瘤細胞的識別能力降低,就沒有辦法很好的識別以及清除變異的肝細胞,最終的結果就是可能導致肝癌的發生。
以上就是從肝炎到肝癌演變的大致過程。不過需要說明的是,乙肝并非都會轉為肝硬化,而肝硬化也并非都會轉為肝癌。
感染乙肝后都需要治療嗎?
不一定的,事實上目前屬于乙肝病毒攜帶者的人數要遠高于乙肝患者的,乙肝病毒攜帶者只是感染了乙肝病毒,但是并沒有發病,肝功能還是正常的,一般是不需要治療的(需要區別一下,肝功能正常未必就是攜帶者,還需要結合彩超,甚至肝穿刺來判斷);而乙肝患者由于已經發病,為了避免或者最大可能的延緩肝硬化、肝癌的發生,是需要進行治療的。
乙肝在治療的過程中需要知道什么事?
首先乙肝的治療主要是以抗病毒為主,抑制住病毒復制才是關鍵。抗病毒治療目前有兩大類方法。
其一是注射干擾素,其二是口服抗病毒藥物。
根據目前最新版的(2019年版本)《中國慢性乙肝防治指南》中指出,抗病毒應該以“強效低耐藥”為原則的,把恩替卡韋(ETV)、替諾福韋酯(TDF)以及富馬酸丙酚替諾福韋(TAF)列為了一線抗病毒藥物。
這些抗病毒藥物的耐藥率很低,特別是TDF有八年的零耐藥史,而TAF作為TDF的升級版,效果會更好,因為TAF藥的劑量只有TDF的十分之一就能達到同樣的效果,而且藥物直接靶向肝臟,更好的發揮效果。同時對腎臟、骨骼等方面的安全性更高。
目前來說,國內TAF的情況是比之前已經降價了不少,而且納入了醫保范圍。
所以經濟上如果能夠承受的話,乙肝抗病毒選擇TAF還是會更好一些的。
其次在抗病毒治療過程中,要遵醫囑,不要隨便加藥或者減藥。
乙肝通過合理治療是能夠得到有效控制的,并非所有感染者都會轉肝硬化或肝癌,因此該治療的時候還是要積極去治療,不要以負面心態去面對,乙肝沒那么可怕。
說明:本文涉及醫療信息僅供參考,不做診療依據,請勿直接對照用藥,就醫時請到正規醫院并遵醫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