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歸四逆湯方:當歸三兩,桂枝(去皮)三兩,芍藥三兩,細辛三兩,甘草(炙)二兩,通草二兩,大棗(擘)二十五枚(一法十二枚)。上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方解〗本方為桂枝湯去生姜加當歸、細辛、通草而成。當歸甘溫補血通脈,通草有通利血脈的作用,細辛辛溫化寒飲,《神農本草經》謂“主…百節拘急,風濕痹痛,死肌”。故治桂枝湯證,又見因血虛寒飲而致手足厥寒而脈細欲絕者,故本方證當亦屬外寒內飲證。
【歌訣】當歸四逆病太陽,桂枝湯中無生姜。當歸細辛和通草,調和營衛血脈暢。
【解讀仲景原文】
《傷寒論》第351條:手足厥寒,脈細欲絕者,當歸四逆湯主之。
〖解讀〗本方證雖有寒飲在里,但手足厥寒而無嘔吐下利或下利清谷等證,故為血虛肢體虛寒為主,里虛寒為輔。脈細欲絕,則為榮氣不足,血少之應,故以當歸四逆湯主之。脈細欲絕為血少,血少則手足厥寒,全書僅此用厥寒形容,故本方既治血少,又治有寒,內補氣血外和營衛。
【討論歸經】當歸、細辛溫中化飲,治在太陰,桂枝湯治太陽表證,故本方證當屬太陽太陰合病證。
【臨證思辨】本方證辨證要點:手足涼表虛而甚者。此為桂枝湯的加減方,故主榮衛不利的外寒。與四逆湯、通脈四逆湯專以里寒為治者大異。此所謂厥寒,亦為傷寒之寒,以示寒之在外,血脈不通,與厥冷不同。本方治凍瘡、脈管炎,所謂“死肌”有驗,亦由于寒重在肢體。
如治驗:郝某,女性,30歲,華北無線電廠工人,初診日期1965年12月6日。四肢關節痛10余年,遇冷即發,近三四年來發作較頻,常有頭暈、四肢逆冷,天氣剛冷,手足即出現凍瘡,口中和,不思飲,苔白潤,舌質暗紅,脈沉細。此屬外寒內飲、寒凝血滯之證,治以調榮和衛、溫通氣血,予當歸四逆湯:當歸10克,桂枝10克,白芍10克,細辛10克,炙甘草6克,通草6克,大棗5枚。結果:上藥服3劑,四肢覺溫,繼服20余劑,四肢冷及關節痛消除。
解讀張仲景醫學
經方六經類方證
第2版
主編:馮世綸,張長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