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廟”字的演變
廟 來自北京交大古建筑 00:00 10:35
“廟”字金文上面是“廣”。
“廣”、“廠”、“宀”等都是代表房屋屋頂含義的重要部首。
“廟”之本義,為“宗廟”。廣字頭下面的“朝”表示被祭祀者與朝廷上的君王一樣受尊重,同時也兼有表聲的功能。
【說文】廟,尊先祖皃(mao,同貌)也,從廣,朝聲。
【釋名】先祖形貌所在也。
【玉篇】宗廟也。
【爾雅·釋宮】室有東西廂曰廟。
【疏】凡大室有東西廂夾室及前堂有序牆者曰廟。
“廟”由“宗廟”含義,進而發展處四種引申義,前三者都與建筑直接相關。
(1)葬前安置靈柩的屋宇
如【書·顧命】諸侯出廟門俟(諸侯們走出安置成王靈柩的房門恭候康王視朝)。
(2)供神或歷史傳說人物的建筑
如【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詔為亮立廟于沔陽(皇帝下詔在沔陽為諸葛亮修建廟宇)。
宗廟引申出的這一類祭祀建筑成為古代建筑形式的龐大家族,我們耳熟能詳的孔廟、土地廟、龍王廟、孔廟、關帝廟等等均屬此類。
▲榆次城隍廟——全國最古老的城隍廟之一
▲介休后土廟
▲府城玉皇廟
▲北京黑龍潭龍王廟
(3)貴族居住的前廳、王宮和廟宇的前殿
如【六書故·工事一】宮前曰廟,后曰寢。
也即是說,通常所說“前殿后寢”,在有些文獻中也作“前廟后寢”。
(4)祭祀、祭祖
我們在描述古代建筑類別時,會常常用到兩個與“廟”相關的詞:“寺廟”和“壇廟”。
不過,“寺”、“廟”和“壇”卻是三類不同的建筑形式。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們詳細解讀了“寺”(古建說文解字·寺),這是由官署類型引申為佛教建筑的字,目前在古建筑術語中,已特用于指代宗教建筑。
而由上文分析可知“廟”是特指祭祀建筑。
“壇”也是祭祀建筑,但用于祭祀自然神靈,如:天壇、地壇、日壇、月壇、社稷壇、先農壇……
壇通常是露天的,是只有臺基沒有屋身和屋頂的建筑。而廟通常則有一大組建筑群組成,如:大門、拜殿、正殿、廂房等。在正殿中供奉被祭祀者的神位或神像。
▲北京太廟(圖片源自網絡)
宗廟在中國古代建筑營建中占據非常重要的地位。《禮記》曰:“君子將營宮室,宗廟為先,廄庫為次,居室為后。”
等級最高的宗廟(或稱祖廟)是“太廟”,專為帝王祭祖而設立,被視作至高無上。
▲祭祀三皇五帝和歷代帝王的北京歷代帝王廟
《考工記》記載:“匠人營國,方九里,旁三門,國中九經九緯,經涂九軌,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
▲《大明會典》載明初“南京太廟圖”。洪武元年,朱元璋按左祖右社之制,定四親廟之祭于南京,洪武九年改建太廟。
“左祖右社”是指在左側設立宗廟,右側設造社稷。這里左右方位是以天子坐北朝南時為參照的,因此“左”即在東邊。今天所保留的明清北京城依舊遵循“左祖右社”的城市規劃,太廟在天安門之左,社稷壇在天安門只右。也足見太廟地位的重要。
太廟建筑群處于兩重圍墻包圍之中,構成一個神圣莊嚴的封閉院落,其建筑形制也是等級最高的:正殿三重須彌座臺基、重檐廡殿頂、面闊九開間,幾乎與紫禁城太和殿相當。
▲北京太廟平面圖
天子以下的廣大臣民祭祀祖先的建筑稱為“家廟”或“宗祠”。此外,祭祀古代先賢的先賢廟也遍布全國,其中尤以祭祀孔子的文廟(孔廟)數量最多、影響最大。據記載,到明代時,全國府州縣三級孔廟綜述約為1560所,清代應比此數有所增加。
曲阜孔廟是所有孔廟中規制最高、歷史最悠久的孔子家廟。它南北貫穿九進院落,擁有五重門和四隅角樓。
▲明正德本《闕立志》孔廟圖
▲曲阜孔廟大成殿
除了大大小小的孔廟,祭祀關圣人的武廟也在全國享受香火。在請雍正年間,皇帝甚至敕命天下直、省、郡、邑都必須設立武廟,僅北京就有關帝廟200余座。在關公故里運城地區,更是有許多規模宏大的關帝廟,其中以解州關帝廟最為著名,被稱為“武廟之祖”。
▲運城關王廟
另一座著名的武廟是岳飛廟,在河南湯陰、湖北武昌、浙江杭州都有,其中尤以杭州岳王廟最為著名。
▲杭州岳王廟
在漫漫歷史長河中,各類祭祀先賢的活動從未停止,大多歷史上的忠臣良將清官文人義士節烈都有祠廟存世,例如周公廟、比干廟、張飛廟、二王廟等等。
▲祭祀顏回的曲阜嚴廟(復圣廟)
▲祭祀周公的岐山周公廟
▲洛陽祖師廟
▲祭祀李冰父子的都江堰二王廟
除此之外,人們不僅祭祀各類神仙建廟,如:玉皇廟、龍王廟、城隍廟、土地廟、牛王廟等等。
▲成都牛王廟,始建于康熙年間,后隨歷史變遷消亡。上世紀九十年代,牛王廟街沿街開設數十家怪味面,生意火爆。后成都但凡開設怪味面館,必打“牛王廟”的招牌。在美食之都成都,“牛王廟”一詞已不再是祭祀建筑,而成為一種美食的代名詞。
可以說,上至太廟帝王廟,下至各類神仙廟先賢廟,祭祀建筑與宗教建筑平分秋色,占據中國古代建筑的大半壁江山。也感謝古人設立了祠廟這種建筑形式,才有了保存至今豐富多彩的歷朝歷代古建遺跡。
參考文獻
陳鶴歲. 漢字中的中國建筑. 天津大學出版社, 2015.
柳肅. 古建筑設計. 華中科技大學出版, 2011.
潘谷西. 中國古代建筑史·第四卷. 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9.
王朝忠. 漢字形義演釋字典. 四川辭書出版社, 2006.
張家驥. 中國建筑論. 山西人民出版社, 2003.
張玉書、陳廷敬.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