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4日,財政部會計準則委員會發文稱,會計準則委員會于2018年11月主辦了亞洲-大洋洲會計準則制定機構組第十屆全體會議,會上咨詢委員對會計準則咨詢論壇部分議題文件提出了反饋意見。其中,大部分咨詢委員認為,相較于商譽減值,商譽攤銷能夠更好地實現將商譽賬面價值減記至零的目標,因為商譽攤銷能夠更加及時、恰當地反映商譽的消耗過程,并且該方法成本低,便于操作,有利于投資者理解,可增強企業之間會計信息的可比性。
商譽本質上是一項資產,是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之時,并購方支付的價格超過被合并企業凈資產公允價值的差額。筆者覺得計提減值比執行攤銷能更好的反映商譽的本質屬性,理由如下:
1、商譽對企業價值的影響,與商譽經歷的時間不成線性關系。商譽與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雖然均為資產,但固定資產會隨著時間延續,使用頻度增加,自然損耗導致資產價值均勻減少;而無形資產雖不像固定資產那樣受時間影響那么巨大,但也會隨著無形資產的更新換代使資產的價值發生變化,同時出于處理上的方便,就采用攤銷的方式來反映減值。而商譽的消耗過程相較與時間的相關性,與企業所處的宏觀環境相關性則更強。
2、根據企業會計準則規定,上市公司必須于每年末測試商譽減值情況,更能準確反映在當下的商譽真實價值;而機械按年分攤,雖然會計處理上更省時、方便,卻與真正存在的商譽價值相去甚遠。會計報表上反映資產價值的功能也會大打折扣。
3、商譽減值相較攤銷處理方式,能減少上市公司退市風險。由于減值處理只是影響當年的凈利潤,而攤銷則是對近幾年(現有說法是10年攤銷)的凈利潤持續的殺傷。根據現有《上海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以及《深圳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企業連續兩年虧損要被風險警示,第三年再虧損則要暫停上市,其股票被暫停上市后,公司披露的最近一個會計年度經審計的財務會計報告存在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前后的凈利潤孰低者為負值,則要強制終止上市。根據《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股票上市規則》,企業連續三年虧損直接暫停上市,其股票被暫停上市后,公司披露的最近一個會計年度經凈利潤為負值(以經審計的并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前后的凈利潤孰低者為準),則要強制終止上市。2018年a股三季報上市公司商譽高達1.45萬億元,對目前如此大額商譽如果進行攤銷,不知要出現多少上市公司被強制退市。以天神娛樂為例,2019年1月31日發布業績預告稱,預計2018年業績將為0-5.1億元,但該預告尚未考慮商譽風險,如果將公司三季報尚存在商譽約65.35億元,按10年分攤,每年對凈利潤影響額為-6.535億元,那天神娛樂將很可能被強制退市。
綜上,筆者認為現有會計準則規定商譽計提減值的做法,雖然操作上較為復雜,成本較高,且存在一定的不足,但從總體上相較商譽攤銷的做法則更符合商譽內在屬性,也能更好的將商譽價值反映在報表中。 編輯人:陳 航 陳桂芳 彭銀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