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內是一座擁有1000多年歷史的古城,歷史文物豐富,名勝古跡遍布,享有“千年文物之地”的美稱。我們到達的時候,正是河內遷都1000年。2010年10月10日是越南第二大城市河內建都1000周年紀念日,千年前——也即1010年,一位泉州晉江人李公蘊在越南當皇帝,建立李朝,定都于升龍,也即現在的河內,他是越南歷史上最為重要的人物之一。
遷都詔
巴亭廣場位于越南首都河內的市中心,是舉行集會和節日活動的重要場所。巴亭,原為清化省鵝山縣的一個鄉。19世紀80年代,巴亭最早爆發抗法運動;為紀念越南人民的抗法斗爭,越南“八月革命”勝利后遂以“巴亭”為此廣場命名。1945年9月2日,胡志明主席在此宣讀越南《獨立宣言》,宣布越南民主共和國(1976年改名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成立。巴亭廣場長320米,寬近100米,地面除貫通路段外由168塊小草坪組成,可容納20萬人。168塊草坪,代表與越南建交的168個國家。
廣場西側為胡志明主席陵。它是一座建在大理石基座之上的方形建筑,莊嚴肅穆,胡志明靜靜地躺臥在中國贈送的水晶棺中。
四周綠樹縈繞,建筑圍拱如壁。巴亭廣場有數條輻射狀的林蔭大道與河內市區其它部分相聯。長1000多米,寬24米的雄王大道貫通廣場。
從胡志明陵墓沿雄王路往北,右邊是越共中央機關辦公駐地,中央領導人也在這里會見外賓。
雄王路左側是主席府,是越南國家領導人會見外賓和舉行重大活動的地方。主席府廣場是外國高級代表團來訪時舉行歡迎儀式的地方。主席府,一座被漆成黃色的四層歐式建筑,為當年殖民時期的法國總督府,現在是越南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辦公大樓。當初,這里只是胡志明接待外賓和外事活動的場所。胡志明僅在此辦公三個月。
他說,越南人民整日生活在戰火之中,我不能這么豪華,于是搬到斜對面一棟極為普通的平房——法國殖民時期總督府的配電室。人稱高腳屋。正是這座高腳屋,將不可一世的美國佬拖入失敗的泥潭。
墓西北是胡志明在河內的舊居。故居周邊環境幽雅、風景迷人,小橋流水,亭臺樓閣,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氣候特征,使這里到處綠草如茵、鮮花盛開。
北山起義紀念碑
獨柱寺是越南獨具一格的建筑古跡。因建在靈沼池中一根直徑為1,25米的大石柱上而得名。據傳說,1049年的李朝李太宗因夢見觀音菩薩手托嬰兒立于水池蓮花臺上而得子,乃下令仿出水蓮花而建此寺。此寺雖然規模很小,但其建筑的藝術風格確實別具匠心。
還劍湖位于市中心,被稱為河內第一風景區。還劍湖名稱的由來還有一個傳說:相傳1418年黎朝太祖、越南民族英雄黎利在發動反抗明朝的藍山起義之前,在湖水中撈得一把寶劍,上刻“順天”二字,10年后已稱帝的黎利乘船游水軍湖時,突見一金龜浮出水面,游向船邊,黎利拔劍斬去,金龜口含寶劍潛入水底。黎利命人排水尋劍,但水中劍、龜全無,人們說這是金龜要回了寶劍,湖名從此被改為還劍湖。
湖南北長700米,東西寬200米。湖岸四周樹木青翠,濃蔭如蓋。湖水清澈如鏡,幽雅嫻靜,平均水深1.5米左右。
這里有太多的中國元素,漢字、廟宇、對聯等,令人感覺就在中國的公園里。
龜塔位于南部湖中龜丘上,碧波塔影,交相輝映。現在,塔上安裝了照明設備,每逢節日,塔身被燈光照得通體輝煌,玲瓏剔透,甚為美觀。
北部湖中的玉山寺,崇祀佛教和越南民間神祗。
玉山寺內供奉著關帝、興道王和文昌帝君三圣。玉山寺門外建有一座5層石塔,塔頂狀似毛筆,大門由4根筆狀石柱構成,寓意“金榜名”,有漢字對聯“臨水登山一路漸入佳境,尋源訪古此中無限風光”。
一只據說是1968年在還劍湖捕獲的一只大龜的標本。難道湖里真的有龜?!它是只斑鱉,身長超過兩米,屬于極度瀕危物種,目前全世界僅存四只活體,中國有兩只。但越南人認定,這只鱉是還劍湖獨有的物種,與中國的不同,所以給它起了名字,叫“黎利鱉”(rafetus leloii)。想不到這么小的湖,居然能養這么大個兒的鱉。
鎮國古寺。
穿“奧黛”的美女,纖纖細腰。
穿“奧黛”的新娘和著西裝的新郎。
孩子
四天的國外生活馬上就要結束了,大家歸心似箭。10月3日下午五點到達廣西友誼關。
中國國道322線終點。也是我們回國的起點。
北越游后感:1、越南國家不大,民族風格剽悍,敢于與大國抗爭:法國、美國、中國。2、世界上第一個用社會主義統一了全國。3、越南人對中國人并非“同志加兄弟”,有很深的怨恨。4、越南正處于當年中國改革開放的初期,意識形態的控制剛剛松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