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我第一次出國去到的地方;從憑祥友誼關到河內之路,也因此而印象深刻。
欠缺經(jīng)驗被越南海關坑了5萬越盾后,我走出了越南口岸。門口有個汽車站,拉活的小巴一輛挨著一輛,挑了看起來最快發(fā)車的那輛。車輛從顛簸的鄉(xiāng)間小路開出,伴著鼓點強勁的越南流行歌曲,慢慢駛離鄉(xiāng)村來到了城市,中間還停車休整了20來分鐘。
4個小時后,我們終于抵達了越南之行的第一個目的地,河內。時間已經(jīng)不早,入住休整,外出覓食,三十六行街就像田間溝壑一般密密麻麻曲曲折折,街道狹窄到只能容下一輛汽車通過,三五個行人并肩都會顯得擁擠。不過好在這里商業(yè)繁華,消費水平也很低,人均也就10萬越盾,便可飽餐一頓。
一夜安睡,次日是個好天氣。
在離線地圖的指引下,我們走出了狹窄擁擠的三十六行街,來到“外面”的世界。這才是真正的河內市區(qū)的樣子,寬闊的馬路,看似雜亂無章卻又順暢行駛的汽車和摩托車。
還劍湖就在三十六行街外面,湖不太大,步行繞一圈也就半小時。湖邊長椅樹下的越南男女老少,是最原汁原味的河內市井生活,談戀愛的情侶、談天說地的上了歲數(shù)的老人們、販賣水果和手工藝品的流動小販,川流不息的摩托車隊,坐在街角的咖啡館,這悠閑的景象盡收眼底。
湖的一側有個凹進去的小島,島上修建了一座寺廟,叫玉山寺,門票20000越盾,很便宜,我們決定進去轉轉。
寺廟不大,五臟俱全,香火繚繞,不知名的花兒散發(fā)著淡淡的清香。濃郁的中國風情,有很多熟悉的文字。
我們繞行還劍湖,湖旁的城市干道旁,有一片安靜的廣場,那里矗立著一座雕像,猛一看以為是中國某位歷史名人,其實是越南李朝的開國皇帝Ly Thai To,即李岱鐸,是他將佛教定為越南的國教,同時建立中央集權的政府,使越南邁向了繁榮與穩(wěn)定。據(jù)說也是他,得到一把來自天上的劍而取得了戰(zhàn)爭的勝利,然后在一次乘船時,一頭神龜搶過這把劍沉入湖底,還劍湖也由此得名。
沿小路步行找到這座恢弘的河內大教堂,也叫圣約瑟夫大教堂。仿照巴黎圣母院建造而成的,很有特色的越南法式建筑。可惜當日教堂并不開放,無緣欣賞其內部景象了。
河內市區(qū)并不算太大,或者說景點距離不算太遠,于是這一天就是暴走的一天。
下一站,巴亭廣場。
這一程走得頗費體力,還好,我們遠遠的就看到了綠油油的草地和廣場,可是諾達的廣場卻只有一個小門,廣場另一端的我們只好繞了一個大圈。這廣場真不是蓋的,廣闊整潔,看著就舒心。廣場大部分都被綠油油的青草覆蓋著。草地中間有羊腸小道鏈接四方。一如天安門廣場之于北京,巴亭廣場在越南人民心目中的地位也是無可取代的。
廣場前方是胡志明紀念堂,恰逢閉館儀式正在進行,游客可以在廣場上觀賞。
越南本國人民參觀胡志明紀念堂,在開館時間內前往即可,但若外國游客想?yún)⒂^的話,不僅時間有限制(每天上午),而且還需提前很久預約。我們只能在外面看著眼饞了。
紀念堂旁邊有胡志明紀念館可以參觀,門票25000盾,博物館內為越英法三語標示,也有各語言的收費講解。一位操著很不流利漢語的講解靠過來問我們是否需要,還說可以隨便看著給一些錢就行,不過我們還是拒絕了。
告別巴亭廣場,打車前往預定好的新咖啡大巴車發(fā)車點——會安古城正在前方等著我們。
河內市的這些靈感適合與所有人共同體驗。
11-3月來玩最佳。特別提示:11月到來年3月為河內的冬季和旱季,溫度適宜,雨水較少,適合游覽
推薦景點:
三十六行街 還劍湖文廟巴亭廣場河內大教堂
摩托車(機車)是越南最為普遍的交通工具,需特別注意交通安全,尤其是過馬路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