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過年回家,我最想吃的,除了家鄉的粿條、腸粉,就是我的至愛“血蚶”,血蚶是潮汕人春節、清明節都很愛吃的食物。記得小時候,和大人們上山掃墓,祭祀祖先的供品少不了一大盤血蚶,祭拜之后,血蚶就會在山上吃掉,蚶殼散放在祖先墓前。
血蚶,也叫“泥蚶”,肉嫩而脆,蚶肉柱是紫紅色,汁水也是血色,生食味極鮮美,汁水如血色,潮汕人認為它有補益氣血的作用。
現在講究衛生,害怕污染和寄生蟲,尤其是沒有吃過的人,看到蚶肉鮮血淋漓,很多人不敢食用。很多朋友來汕頭,我都極力推薦他們嘗試,如果沒有吃生的習慣,腸胃不太好的人吃過可能會拉肚子。但對于血蚶迷的我來說,即使有點拉肚子也是值得的。
三文魚對我沒有任何吸引力,生吃的食物,我只愛血蚶,平時我們多是直接生吃,蘸點配料“潮汕三滲醬”,對我來說就是人間美味。三滲醬是潮汕特有的醬料,每次寫到醬料,很多外地感興趣的朋友會問我,寫稿時特意拿了老媽店鋪里賣的三滲醬,手機拍下來。
看似辣椒醬,其實一點不辣,畢竟潮汕本來就不是吃辣的地區,配料主要是:米醋、辣椒、南姜、梅糕、花生仁、芝麻仁等。當然啦,為了保鮮和增味,其他添加劑也還是有的。說到配料里的南姜,也是潮汕人特別喜愛的調味,雖然有姜字,卻和大家熟知的生姜相差甚遠,和牛肉是絕配,味道只有吃過才能感受。
血蚶吃的就是“生”和“新鮮”,但它不好保存,為了多放幾日,后來才有了生腌血蚶,這對于不是特別喜歡血蚶的人來說,也是比較好接受。我個人最愛生吃,爸媽和弟弟則更愛生腌,有了濃烈的辣椒、蒜頭、生姜、香菜、醬油等調味的加持,這樣的血蚶沒有了所謂的“血腥”,當然對于我來說,那“血腥”是極致的鮮甜。
【材料】:
血蚶、蒜頭、生姜、辣椒、香菜、芹菜、醬油(白糖、魚露、醋,這些有的人會加,有的人不加,根據個人喜好就好)
【做法】:
1.血蚶用刷子刷掉泥,反復清洗干凈。
2.蒜頭、生姜、辣椒、芹菜和香菜切碎。
3.倒入一壺開水,攪拌七八秒立刻撈出。時間有的人燙幾秒,有的人燙十幾、二十秒,我個人喜歡不超過十秒,當然按個人口味,最多不要超過20秒,曾經看到一個“生腌血蚶”的視頻,竟然說“時間必須兩分鐘”,如果是兩分鐘,那絕對是浪費食材,誤導觀眾。
4.把醬油、蒜頭、生姜、辣椒、芹菜和香菜全部倒入血蚶里。
5.攪拌均勻可以立刻食用,也可以放多一兩天,我們一般當天食用。
當天食用的,可以打開蚶殼,留下一半裝蚶肉,擺盤淋上醬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