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講的城市是湖州市,別稱湖城,是浙江省的地級市。
湖州市
秦朝時期,秦始皇實行郡縣制管理地方,分為郡、縣2級的地方層級管理。當時的湖州市屬于會稽郡管轄,東臨東海,南靠閩中郡,西南與廬江郡接壤,西接鄣郡,北毗東海郡。
西漢時期,從西漢開國到漢武帝時期實行郡國并行制(國家既有郡縣,也有自主權較大的封國)管理地方。當時的湖州市屬于會稽郡管轄,東臨東海,南臨南海,西南靠豫章郡,西臨丹陽郡,北與廣陵國(眾多封國之一)接壤,與臨淮郡隔海相望。
東漢時期,當時的湖州市屬于吳郡管轄,東臨東海,南靠會稽郡,西接丹陽郡,北與廣陵郡接壤,東漢時期已經不存在封國了。
三國時期,當時的湖州市屬于吳郡管轄,東臨東海,南接會稽郡,西南是新都郡,西接丹陽郡,北邊則是毗陵典農校尉(孫吳分吳郡設置典農校尉采取軍事屯墾方式大力發展農業生產,屬于當時特殊的行政區域)。
西晉時期,當時的湖州市屬于吳興郡管轄,東臨吳郡,南靠新安郡郡,西接宣城郡,北與丹陽郡以及毗陵郡(之前的毗陵典農校尉)接壤。
隋朝時期,當時的湖州市屬于吳郡管轄,東臨東海,南毗余杭郡、與會稽郡隔江相望,西接宣城郡,北邊與毗陵郡接壤,與江都郡隔江相望。
唐朝時期,統治者實行道、州、縣3級的地方層級管理。當時的湖州市屬于湖州(現在湖州市名稱的由來)管轄,東臨蘇州(現在蘇州市名稱的由來),南接杭州(現在杭州市名稱的由來),西接宣州,北與常州接壤。
北宋時期,從開國的州、縣2級發展為道、州、縣3級的地方層級管理。當時的杭州市屬于湖州管轄,東臨秀州和蘇州,南接杭州,西靠宣州和廣德軍(一般設置在軍事要地管理地方軍事,級別相當于州一級),北與常州接壤。
南宋時期,當時的湖州市屬于湖州(州府同一級別)管轄,東臨嘉興府(現在嘉興市名稱的由來)和平江府,南接臨安府(杭州市的古稱),西接寧國府和廣德軍,北邊靠常州。
元朝時期,統治者實行行省制,地方分為行省、路、府(州)、縣4個層級。當時的湖州市屬于湖州路管轄,東臨平江路和嘉興路,南靠杭州路,西與寧國路以及廣德路接壤,北接常州路。
明朝時期,統治者很大程度上繼承了元朝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當時的湖州市屬于湖州府管轄,東臨蘇州府和嘉興府,南靠杭州府,西接寧國府和廣德州(州府同級),北邊與常州接壤。
清朝時期,地方分為省、府(州)、縣3個層級管理。當時的湖州市屬于湖州府管轄,東臨蘇州府和嘉興府,南靠杭州府,西接寧國府和廣德州(州府同級),北與常州府接壤,湖州的變革歷史與明朝息息相關。
民國時期,廢除府、州、廳制,實行省、2級制,烏程、、歸安2縣合并為吳興縣,各縣直屬浙江省。 新中國成立后,吳興市改為湖州市,吳興縣于1981年并入湖州市;1983年正式成立湖州省轄市;1993年設立城區、南潯、菱湖3個區。現在的湖州市管轄地區:吳興、南潯2個區,以及德清、長興和安吉3個縣,湖州市的總面積為5818平方千米。
現在的湖州市地處浙江北部、太湖南岸,東毗嘉興市和江蘇省的蘇州市,南接杭州市,西靠安徽省的宣城市,北與江蘇省的無錫市接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