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位于我國東南部沿海,地處長江三角洲南翼、東海之濱,自古就是“魚米之鄉”“絲綢之府”,為典型的“江南水鄉”“山水江南”,歷為我國經濟繁榮、民間富裕、人文璀璨之地,現在也是我國最富裕的省份之一。浙江,因省內最大河流錢塘江蜿蜒曲折又稱浙江而得名,省會為杭州市。
浙江歷史悠久,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孕育了眾多的歷史文化名城、古縣,而我國地名也多寓意吉祥,其中浙江省在建國后就曾有四個以“興”為名的縣,但現在僅存一座。
長興縣,位于浙江省北部,地處長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太湖西南岸,為浙江省湖州市轄縣,與安徽廣德、江蘇宜興相接,不僅歷史悠久,也是“雞鳴三省”之地。長興曾稱“長城”,其春秋時就已建城,西晉置縣,隋末唐初設州,五代改稱長興縣,縣名沿用至今。
春秋時吳國于此建城,因城池狹長而稱長城,秦、西漢時屬會稽郡,東漢屬吳郡,三國吳時屬吳興郡,西晉太康三年(282年)析烏程縣于長城置長城縣,隋末唐初曾于此置長州、綏州、雉州等,后為湖州所轄。五代時為避諱,長城縣改稱長興縣,元朝曾升為長興州、長安州,明清時仍為縣為湖州府所轄。建國后,長興縣先后屬嘉興專區、嘉興地區,1983年隸屬于湖州市至今。
吳興為湖州古稱,現在湖州市有市轄區吳興區,而歷史上也曾有吳興縣。吳興歷史悠久,戰國時曾為春申君黃歇封地,秦朝時置烏程縣,三國吳時孫皓于烏程縣置吳興郡,寓“吳國興盛”之意。此后,吳興郡先后改為湖州、安吉州、湖州路、湖州府等,烏程縣于北宋時析置歸安縣,兩縣同城而治。
民國初廢府存縣,烏程縣、歸安縣合并,以三國古郡名吳興為名稱吳興縣。1949年吳興縣解放后以縣城置吳興市,但不久就改稱湖州市,市、縣均為嘉興專區所轄。1959年嘉興專區遷治湖州市,1962年湖州市并入吳興縣,1979年市縣再次分置,1981年吳興縣并入湖州市,吳興縣自此成為歷史。1983年嘉興地區撤銷設地級湖州市、嘉興市,原縣級湖州市行政區域分設為湖州市城區、郊區,2003年改為吳興區、南潯區。
嘉興、紹興,現為浙江省兩個地級市市名,但在新中國成立后也曾有嘉興縣、紹興縣。嘉興建制始自秦朝,秦于此置由拳縣,三國吳時“由拳野稻(嘉禾)自生”,孫權于是改由拳縣為禾興縣,不久又改稱嘉興縣,嘉興之名自此而始,而嘉興也因此有“嘉禾”的別稱。
五代時,吳越國于嘉興縣設秀州,南宋時升秀州為嘉興府,元為嘉興路,嘉興縣為州、府、路治所。明朝時,嘉興縣析置秀水縣,兩縣同城并為嘉興府治所。民國初廢府存縣,嘉興、秀水合并為嘉禾縣,不久改稱嘉興縣。1949年嘉興縣解放后以縣城設嘉興市,建國后市、縣撤并頻繁,1981年嘉興縣并入嘉興市成為歷史。1959年之前嘉興專區治于今嘉興,后移治今湖州,1983年嘉興地區撤銷后設地級嘉興市。
紹興縣出現于民國初,民國初廢府存縣,山陰、會稽兩縣合并稱紹興縣。紹興建制始自秦朝為山陰縣,東漢時會稽郡遷治山陰,南朝陳時山陰縣析置會稽縣,兩縣同城并為會稽郡治所。隋朝時,山陰并于會稽,唐初兩縣又分設,先后為吳州、越州、會稽郡等治所。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宋高宗駐蹕越州,下詔次年改元紹興并升越州為紹興府,元初改為紹興路,元末朱元璋又改為紹興府,山陰、會稽并為倚郭。
1949年紹興縣解放后一分為三,以城區設紹興市并分東部為會稽縣,兩縣一市均隸屬于紹興專區。1950年,會稽縣并為紹興縣,1952年紹興專區撤銷,紹興市、紹興縣改為省直轄,1953年紹興縣劃歸寧波專區,1958年紹興市劃歸寧波專區。1962年,紹興市并入紹興縣,1964年紹興專區于紹興縣復設,1979年紹興市復設。1983年地級紹興市成立,紹興縣為其所轄,2013年紹興縣撤銷設為寧波市柯橋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