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中藥配方顆粒應用探討

中藥配方顆粒應用探討

林桂濤

第一部分   概述

 

中藥配方顆粒是以傳統中藥飲片為原料,采用現代科學技術,經過工業化提取、分離、濃縮、干燥、制粒等生產工藝,加工制成的一種統一規格、統一質量的新型配方用藥。它由單味中藥飲片制成,保持了傳統中藥飲片的應用特點,能夠滿足醫師進行辯證施治,隨證加減的需要,又不需要患者煎煮而直接沖服。相對于傳統的中藥湯劑,患者用藥的順應性好,成分提取完全、療效確切穩定,安全衛生、攜帶保存方便。中藥配方顆粒又稱為免煎顆粒、中藥濃縮顆粒、顆粒飲片、免煎中藥飲片、新飲片、精制飲片、飲料型飲片、科學中藥等。

中藥湯劑是最能體現中醫用藥辯證施治、隨癥加減特點的中藥傳統劑型。但是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現代生活習慣的改變,湯劑這一使用了千百年的古老劑型已不能適應現代人生活快速、簡便的要求。因此,發展湯劑劑型,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使中醫藥更好的為人類健康服務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長期以來,湯劑劑型一直在改進和發展變化中。早在20 世紀2050年代,已有學者對單味藥材煎煮液進行混合的研究嘗試。20世紀70年代末,國內有些醫院也曾經將單味藥材分別煎煮后進行配藥的嘗試。但均因為對單煎與合煎的等效性存有爭議而沒有發展。

20 世紀6070年代,日本將中醫的傳統經典方經過深入的研究和探索,采取煎煮、濃縮、干燥等步驟制成質量均一的顆粒劑,到20世紀80年代,由日本研發的這種復方顆粒劑已成為日本漢方藥廠的主要產品。目前在日本有單味顆粒200 多種,復方顆粒 200 多種,且均列入國民醫保用藥范疇,2/3的醫生在使用,并暢銷歐洲。這種劑型后來被韓國和臺灣等地效仿,成為現在常見的“濃縮中藥”顆粒劑,臺灣又將其發展并取名為“科學中藥”。目前臺灣有科學中藥生產廠30多家,生產復方400余種,單味中藥200余種。

我國1984 年有人提出了中藥湯劑改革的一個“設想”:先將中藥飲片分別用水煮提,然后低溫濃縮、干燥,制成規定量的干顆粒。在配方時,按處方要求,取各單味顆粒混合配伍。該建議在業內引起討論,未得到廣泛認同和推廣。直至20世紀90年代,中藥配方顆粒又開始受到關注。1993年中藥配方顆粒被列為國家科委“星火計劃”,后又被列入中藥“十五”發展計劃以及“中藥現代化科技產業行動計劃”等。20017月,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頒布了《中藥配方顆粒管理暫行規定》和《中藥配方顆粒質量標準研究的技術要求》,規定中藥配方顆粒于2001121日起正式納入中藥飲片管理的范疇,并實行批準文號管理。并規定中藥配方顆粒的生產必須是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準的試點企業,使用必須經過省級藥品監管部門備案的臨床醫院,藥品經營企業不允許銷售中藥配方顆粒;中藥配方顆粒標準的內容應包括:藥品名稱、來源、炮制、制法、性狀、鑒別、檢查、浸出物、含量測定、功能與主治、用法與用量、注意、規格、貯藏等項目。20031030,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公布了中藥配方顆粒注冊管理辦法(試行)》,規定制備中藥配方顆粒應使用具有批準文號的中藥飲片為原料,經水提取制成一定規格僅供醫療機構中醫臨床配方使用的制成品。由于《中藥配方顆粒質量標準研究的技術要求》較為簡單,未涵蓋質量標準研究制定的指導原則,具體的項目要求及方法學驗證等內容,不能客觀反映配方顆粒的生產工藝、臨床用藥及研究、檢測技術水平,難以保證質量標準制定的科學性與合理性。20106月廣東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于頒布了《廣東省配方顆粒質量標準研究規范》,以進一步提高廣東省中藥配方顆粒的質量研究水平,規范投料飲片、制法,質量標準的起草、復核及檢驗全過程,保證該類品種質量的可控性和穩定性。20121016,廣東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頒布了包括矮地茶配方顆粒在內的102個中藥配方顆粒標準。

目前,國家已將中藥配方顆粒納入醫保的范疇,國內越來越多的醫院開始接受中藥配方顆粒,臨床應用不斷擴大,療效也不斷得到驗證。這一“新型飲片”逐步得到部分患者、醫生的認可,2009 年全國生產中藥配方顆粒為2500噸,銷售額達10.9 億元人民幣。2012年銷售額達32億元人民幣。中商情報網發布《2013-2018年中國現代中藥配方顆粒行業發展趨勢及投資預測報告》預測,未來幾年中藥配方顆粒將保持30%左右增速,到2016年市場整體規模有望突破110億元,至2018年將快速增長到188億元。

但是,由于配方顆粒失去了飲片的外觀形態,難以直觀鑒別。因此,其質量標準控制更加嚴格,既要滿足顆粒劑的各項鑒別要求,又要滿足相應飲片的內涵和物質基礎。不同批次的配方顆粒比飲片要求更加均一和穩定。因此目前仍處于臨床試點階段,主要在經過地方藥品食品監督管理局批準使用的一些較大的中醫院使用,使用仍然受限,管理也較嚴格。200612月,國家頒布了《關于對中藥配方顆粒在未經批準單位經營使用予以行政處罰等問題的批復》,明確了中配方顆粒的適用范圍及超范圍經營的進行行政處罰的規定;20119河南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了《關于規范中藥配方顆粒管理的通知》,20123月陜西省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強中藥配方顆粒監督管理的通知》,20127月安徽省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對中藥配方顆粒管理的通知》,均對中藥配方顆粒的生產、使用提出了明確的規定。

研究中藥配方顆粒的意義

1 較好的解決了湯劑服用、攜帶、保存不方便的問題而又體現了中醫用藥辯證施治,隨證加減的特色。

中藥湯劑不僅需患者臨時煎煮,服用量大,患者用藥的順應性差,而且湯劑攜帶、保存均不方便,上班、上學、出差、旅游的患者用藥困難,不能滿足現代社會快節奏生活的需要。據統計,全國中藥飲片的應用量以每年14%28%的速度遞減,中醫臨床應用湯劑與中成藥的比例已從上世紀50年代的7:3下降至現在的3:72006年中成藥與飲片的銷售統計數據位8.16:1.14,絕大部分中醫院飲片銷售額僅占中藥總銷售額的10%左右。飲片用量的下降,嚴重影響了中醫診療的特色,也影響了中醫藥治療的療效,從而影響了中醫藥的發展。中藥配方顆粒不許臨時煎煮,且攜帶、保存較方便,較好的滿足人們對中藥湯劑用藥方便性的要求。

中藥配方顆粒包裝規格的單一性是長期影響中醫用藥靈活性的主要障礙,而現在中藥配方顆粒自動或半自動調配系統出現能夠按中醫處方自動的精確稱量和調配,真正意義上的方便了配藥,而且避免了人為錯失造成影響,較好的繼承和發揚中醫藥理論,保持中醫藥特色和優勢。

2 促進中藥湯劑的規范化和標準化

2.1有利于中藥飲片質量的規范化和標準化  中藥飲片因藥材品種、產地、采收季節、炮制加工、貯存等諸多因素影響,而使其質量差異較大。貯藏不當往往發生蟲蛀、霉變、走油;炮制加工不規范,有效成分流失;運輸、曬干等過程中混入了雜質;更有甚者出售假藥或非正品、代用品。目前醫療單位各自為政,小規模經營的運作方式,因此很容易造成中藥飲片質量的不均一性,不能保證臨床用藥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藥效的穩定性。中藥配方顆粒是建立在科學化、規范化管理基礎上的大工業生產的產物,能夠保證藥材品種、產地、采收、加工方法和炮制方法的科學性和固定性,相對于傳統湯劑,更能保證湯劑的藥效及藥效的穩定性,減小因藥材的原因而造成的藥效的差異。

2.2 有利于中藥湯劑制藥方法的規范化和標準化  傳統的中藥湯劑需患者自己煎煮制備,由于缺小專業科學知識,湯藥煎煮不規范,對煎煮器皿、澆水量、煎煮次數、煎煮時間、火候、先煎后下、包煎另煎、烊化沖服等煎藥要求難以掌握。大量的實驗報道證明,家庭式的煎煮只能煎出藥材中5070%的有效成份,因此不能保證湯劑療效的發揮。而中藥配方顆粒是根據大量科學實驗的結果,并結合中藥制藥傳統的基礎上而確定的制備工藝,較完全的提取活性成分,并制定了中藥配方顆粒的質量控制標準,使湯劑的制備規范化、標準化,保證了湯劑的有效性。

3 有利于中醫藥的國際化

在國外,中醫藥越來越受到重視,并在許多國家逐步得到認同,國外的醫療實踐也表明中藥湯劑療效較好。但患者對自己煎煮中藥的用藥方式無法接受,一是觀念上不能接受,二是這種用藥形式與他們的生活方式不相適應。配方顆粒較好的解決此問題。

國外配方顆粒起步較早。1976年日本厚生省開始允許廠家生產中藥顆粒,目前日本生產重要配方顆粒200多種,復方中藥顆粒200多種,采用復方加單方的方式使用。日本游漢方藥廠200余家,漢方顆粒亦稱為骨干劑型產品。其生產與銷售量逐年增長,銷往歐洲的中藥配方顆粒達200余種。韓國中藥配方顆粒開始于20世紀90年代,目前已發展到300多個品種。臺灣20世紀80年代按日本的模式生產中藥配方顆粒,現在臺灣生產的成方濃縮顆粒300余種,中藥配方顆粒400余種,各醫院實行電子調配,臨時包裝,大量的顆粒產品一健康食品的名義進入美國,在美國應用的中藥配方顆粒大部分都是臺灣的產品。

我國中藥材出口量居世界第一,但附加值極低,僅占世界天然藥物貿易總額的4%左右,不及日本的“救心丹”、韓國的“高麗參”單品種的貿易額。國內中藥配方顆粒已經經過近20年的發展,形成了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指定的6家中藥配方顆粒生產企業,即江蘇天江藥業、廣東一方藥業、華潤三九現代中藥、四川綠色藥業、北京康仁堂藥業、培力(南寧)藥業有限公司,共生產中藥配方顆粒600余種。國際市場上,江蘇天降藥業的產品1994年開始進入美國市場。至2007年已銷往美國、英國、加拿大、南非、澳大利亞、德國等28個國家與地區,遍及北美、舠、大洋洲、港澳、東南亞等海外市場;美國、澳大利亞等中醫診所從廣東一方藥業購買600多種中藥提取物代替昔日中藥材。另外,廣東一方藥業還與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研究所等海外科研院所及大的集團開展學術等多種形式的交流活動,為拓展中藥配方顆粒的海外市場奠定基礎。

4 形成新興產業,促進醫藥經濟的發展  中藥配方顆粒改變了數千年來中藥湯劑臨用時煎熬的用藥方式,將分散的家庭或藥房熬藥轉變為工業化生產,形成具有市場競爭力的中藥配方顆粒產業。同時,中藥配方顆粒的產業化,對中藥材的需求量很大,可帶動中藥材基地建設,改變目前中藥材生產分散、粗放的小農經濟模式,促進中藥材生產的規范化、標準化、產業化,帶動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

經過20年的發展,配方顆粒企業均表現出了良好的發展勢頭。2009年,我國生產中藥配方顆粒2500噸,銷售額達到10.9億元。華潤三九現代中藥以40%的年增長率發展,2009年銷售額突破3億元,并且將中藥配方顆粒銷往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英國、馬來西亞、泰國、越南、新加坡、香港等國家和地區,2009年銷售額達到6000萬元。其他企業也均表現除了良好的發展趨勢。隨著各醫療單位對中藥配方顆粒認識的深入,中藥配方顆粒對中藥產業的發展提供越來越廣泛的空間。

另外,中藥配方顆粒還可作為中成藥、醫院制劑、中藥保健品的原料。避免重復投資浪費。

中藥配方顆粒目前在醫院的使用情況

中藥配方顆粒正逐步為醫生和患者所接受,使用的范圍及用量快速的擴大和提高。某醫院1997年引進中藥配方顆粒,剛開始月交易額1萬元左右,而到了2007年月交易額大達到了30萬元以上。有統計表明,20032006年,中藥配方顆粒銷售額以平均47.15%的速度增長。中藥配方顆粒在中藥飲片中銷售比例也在不斷的提高,甚至超過了傳統中藥飲片的銷售額。有醫院統計表明,中藥配方顆粒銷售額占中藥飲片總銷售額由2004年的23.6%提高的41.5%。更有醫院中藥配方顆粒與傳統中藥飲片銷售額由2004年的1:7提高的2008年的2:1

但是,目前中藥配方顆粒還沒有形成較普遍的應用。很多醫院和醫生對中藥配方顆粒還存存在不同的看法。另外,中藥配方顆粒還處于試用階段,患者以自費為主,這也為其推廣使用收到了一定的影響。目前情況在有所改變,北京地區200941日把中藥配方顆粒納入到《基本醫療保險和工傷保險藥品目錄》報銷范圍,有的地區執行上有一定的靈活性,廣東省沒有明確的規定中藥配方顆粒與傳統飲片的區別,有的醫院按照的中藥飲片處理,醫保和公費醫療均可使用。但大部分省市沒有將中藥配方顆粒納入到《基本醫療保險和工傷保險藥品目錄》報銷范圍,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其使用。

 

第二部分    中藥配方顆粒應用存在的問題

中藥配方顆粒目前應用的范圍和用量相對還較小,究其原因既有配方顆粒技術存在的問題,也有醫生、醫院、患者的觀念問題,以及中藥配方顆粒價格和政府的政策問題。其中中藥配方顆粒是否與傳統中藥飲片具有等效性、價格比傳統飲片高是其兩大瓶頸問題。

中藥配方顆粒與傳統湯劑是否等效一直是引起爭議的課題。僅從理論上推測,有人認為絕大多數情況下應該是不等效的。與此相關的中藥湯劑合煎與單煎在化學、藥理、毒理和臨床方面的比較研究在20世紀80年代已有相關的報導。進入20世紀90年代,相關的研究更加廣泛。從已有的研究結果來看,絕大多數中藥配方顆粒混合的湯劑(單煎)與傳統的飲片合煎的湯劑在各方面基本是相同的。

一、化學成分差異的問題

化學成分是藥物發揮作用的基礎。中藥湯劑的臨床療效往往體現在復方配伍的綜合作用上。多味藥物在“共煎”過程中,能產生一系列物理、化學的變化,達到相互促進、相互制約的作用,起到增強療效、緩和毒副作用和改變藥性的作用。“共煎”過程中藥物成分之間發生水解、氧化、絡合等化學變化以及產生助溶、吸附、沉淀等物理變化,影響著湯劑的成分組成,而化學成分又是湯劑發揮作用的基礎,因此傳統認為湯劑的作用不是各單味藥材作用的簡單累加,所以單味藥提取后再簡單的混合在一起不能等同于傳統的湯劑的一同煎煮。

20世紀70年代末,有人用薄層色譜法對上感方、腹瀉方、黃連湯、羌活勝濕湯及小青龍湯等5 中藥復方湯劑單煎與合煎藥液進行定性比較,結果顯示單煎與合煎的薄層層析結果一致。進入20世紀90年代后,高效液相色譜法開始廣泛應用,但大多選用一個或少數幾個指標性成分進行分析比較。李媛等研究了用飲片煎煮的四物湯、同批次飲片自制配方顆粒配制的四物湯中阿魏酸和芍藥苷的含量,結果發現四物湯配方顆粒湯劑與傳統飲片湯劑的色譜圖基本一致,自制配方顆粒湯劑與傳統飲片湯劑中阿魏酸和芍藥苷含量基本相當。此外,他們還發現在用同批次的飲片配制不同批次的煎煮湯劑中,阿魏酸和芍藥苷含量的變異較大,而用配方顆粒配制的不同批次四物湯劑之間的差異則較小,說明配方顆粒的劑量準確度相對較易控制,避免因制藥等因素造成的藥效的不穩定。HPLC法比較了酸棗仁湯傳統湯劑與配方顆粒中活性成分的含量,結果表明兩種劑型中芒果苷、阿魏酸、甘草苷含量無明顯差異。

有人利用UPLC-PDA-TOFMS方法,對三黃瀉心湯(黃連、大黃、黃芩)傳統湯劑和配方顆粒湯劑進行了全成分分析,用偏最小二乘法-判別分析(OPLS-DA)法比較了兩種湯劑間化學成分的異同。通過與對照品的紫外光譜、質譜和保留時間比對,并與參考文獻中化合物的精確分子量和分子式比對,鑒定或推斷出39 種主要成分,研究發現在合煎過程中,小檗堿、巴馬亭、表小檗堿、黃芩苷、Wonogoside2-O-golloyl-1-O-cinnamoylglucose 比單煎混合湯劑明顯降低,而大黃素明顯升高。這是首次運用組學分析的方法評價單煎與合煎之間化學成分異同的研究。多個研究報道證明三黃瀉心湯單煎與合煎的化學成分存在較大的差異,液相圖譜差異也較大,但是配方顆粒制成的湯劑與傳統飲片合煎的湯劑藥效沒有顯著差異,提示研究所選的化學成分可能并非是主要活性成分。

但是,也有一些研究表明,單煎與合煎在成分上存在較大的差異。甘草與附子配伍煎液中甘草黃酮的含量,合煎液(1.85%)明顯高于甘草單煎液(1.18%)。黃連解毒湯(黃連、黃柏、黃芩、梔子)合煎后總梔子苷的提取率為97.4%,而單獨提取后合并的樣品中,總梔子苷的提取率僅為6.3%。黃連、黃柏與大黃、甘草合煎能改變小檗堿型生物堿的溶解狀態,12個含黃連的《傷寒論》和《金匱要略》方劑,各按記載的方法制備,結果方中含有大黃、甘草的湯液中,小檗堿型生物堿的苦味消失,而不含大黃、甘草的湯液中,有小檗堿型生物堿的強烈苦味。其原因是: 大黃、甘草與黃連共煎過程中,生成黃褐色的鞣酸小檗堿和黃色的雙小檗堿——單甘草酸鹽的膠狀沉淀(沉淀為生理活性物質),因此,傳統的湯劑制法不僅消除了小檗堿的苦味,還增加了小檗堿的溶出度。而中藥配方顆粒的同類藥物單獨提取混合后,苦味無明顯改變。

單煎與合煎是否影響療效的焦點,在于中藥在合煎的過程中,成分之間是否發生物理或化學變化,使湯劑中的一些成分含量增加或減小,或產生新的化學成分,從而影響藥效,或使傳統合煎法制成的湯劑與中藥配方顆粒配成的湯劑不等效。但是,長期以來只是停留在推測和理論分析的層面,鮮有通過系統深入的實驗研究進行詮釋。也很難證明是否有新成分的產生,即使產生新成分,也沒有實驗證明新成分與湯劑藥效之間的相關性。從已發表的研究報道看,多數處方的單煎與合煎在指標成分上的沒有顯著的差異,合煎后產生成分變化的多集中在少數幾種含單寧類、生物堿類以及部分皂苷類的藥材,如甘草、大黃、黃柏、黃連等。合煎過程中產生明顯化學變化的,不是普遍規律,這些變化與湯劑的療效和毒副作用等的相關性缺乏深入的研究。相對于少數幾個指標成分之間的比較,色譜、光譜圖譜的比較相對能較全面的顯示二者的差異,已有的研究報道中,除了瀉心湯和柴芩清肝湯的單煎與合煎譜圖有較大差異外,其余所報道均顯示兩者間無明顯的差異。

二、藥效學研究的問題  

中藥配方顆粒的動物藥理實驗表明,中藥單煎與合煎藥效學上無明顯的差異。林海清用中藥配方顆粒與傳統中藥飲片進行對比,比較了元胡止痛方抑制醋酸致小鼠疼痛的作用,結果配方顆粒鎮痛效果與傳統煎煮方法無明顯的差異。黃連解毒湯傳統飲片湯劑與配方顆粒湯劑進行藥效學比較表明,結果均能減輕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腫脹和新鮮雞蛋清致大鼠足趾腫脹,且兩者之間無顯著的差異。天麻鉤藤飲分煎與合煎對大鼠血液流變性、血小板聚集、小鼠毛細血管通透性、自主活動、戊巴比妥鈉睡眠時間的比較結果表明,除對血瘀大鼠血漿比粘度的改善作用分煎明顯優于合煎外 ,其余指標分煎、合煎作用的差異無顯著意義。歸脾湯單煎和合煎可明顯抑制小鼠自發活動次數,延長小鼠睡眠時間,兩種煎劑的作用比較單煎優于合煎;兩種煎劑可明顯抑制由大黃所致脾虛小鼠胃排空作用,表現為甲基橙殘留率上升,合煎優于單煎;對失血性貧血小鼠,兩種煎劑均明顯提高Hb含量,單煎優于合煎;對小鼠網狀內皮系統吞噬功能無明顯影響。急性毒性實驗表明兩種煎劑均無明顯毒副作用。對比研究羌活勝濕湯單煎與合煎的抗炎和鎮痛作用,結果表明在蛋清性足腫脹實驗中合煎高劑量比單煎高劑量效果占優,在其余指標上,二者無明顯的差異。黃連解毒湯傳統湯劑組與配方顆粒組等劑量間的抗炎作用無顯著性差異,而解熱作用配方顆粒組優于傳統湯劑組。四物湯傳統飲片湯劑與配方顆粒湯劑對乙酰苯肼和環磷酰胺引起的化學損傷性血虛癥小鼠外周血細胞變化的比較發現二者的補血作用效果基本相當,而配方顆粒組還能明顯保護免疫器官(胸腺指數、脾臟指數)損傷的作用。而還有人通過實驗表明四物湯配方顆粒與四物湯都能促進骨髓造血功能的恢復,四物湯配方顆粒組有更顯著的補血作用。當歸補血湯配方顆粒與傳統飲片的補血作用有不同的研究結果:有人結果配方顆粒劑的補血作用優于傳統湯劑,而有人實驗結果表明二者的療效無顯著性差異。少腹逐瘀湯( 蒲黃、當歸、川芎、元胡、赤芍、乳沒、五靈脂) 單煎劑延長“痛經”扭體反應潛伏期和抑制子宮腫脹的作用強于相等劑量合煎劑;海藻、甘草合煎液對丙基硫氧嘧啶所致甲狀腺腫模型大鼠甲狀腺微粒體抗體、甲狀腺球蛋白抗體升高的抑制效應顯著高于二藥單煎后混合液,且比例為1:1時作用最顯著;當歸六黃湯(當歸、生地黃、熟地黃、黃連、黃芩、黃柏、黃芪)單、合煎體外抗菌(瓊脂擴散管碟法和試管法)作用無明顯差異,且單煎抗炎(小鼠耳廓腫脹法)作用顯著高于合煎,同劑量理中湯(干姜、人參、白術、炙甘草) 單煎混合與合煎湯劑抑制小腸推進運動和止瀉作用無顯著性差別,單煎混合湯劑抑制胃排空的作用強于合煎湯劑;復方生化湯( 當歸、川芎、桃仁、炙甘草、炮姜、香附、山楂、益母草) 合煎與單煎,均能增強正常小鼠子宮肌的收縮強度和具有顯著的止血作用,且合煎在止血方面強于單煎組,其余效應未見顯著性差異。

從已有的報道中可以看出,中藥單煎與合煎在藥效學上的比較,實驗結果差異較大,可以分為單煎高于合煎、單煎低于合煎、單煎部分藥效高于合煎、單煎部分藥效低于合煎、單煎與合煎無明顯的差異,其中以無明顯的差異的報道較多。

三、臨床療效差異的問題

中藥配方顆粒與傳統中藥飲片合煎臨床等效性問題是中藥配方顆粒推廣使用時,在醫生方面遇到的最大問題。也是評價中藥配方顆粒是否合理的最主要的指標。中藥本身的特點表明二者指標成分或部分活性成分的相等與否,藥效學差異的大小均不能表明臨床療效的相同或不相同。臨床療效研究最具代表性的早期研究是天江藥業相對規范的臨床觀察,1994年完成了7個處方各60例共煎與分煎的臨床對比觀察。1997年~1999年又按照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課題設計的要求,選擇具有新藥臨床研究資質的江蘇省中醫院、浙江省中醫院、上海曙光醫院等單位,驗證了10個方882 例治療組和801例對照病例。數據統計結果表明:分、合煎均有明顯療效;4個處方臨床療效分煎優于合煎,6個處方無顯著差異。同年, “廣東一方”也進行了另外10個方的驗證,結果基本相仿。“江蘇天江”在推廣使用中,征集了100多篇濃縮顆粒(配方顆粒)與湯劑運用療效對比總結的文章,出版了《中藥濃縮顆粒的臨床運用和研究》一書, 充分證實了配方顆粒的療效。

目前關于各科醫生使用中藥配方顆粒與傳統中藥飲片合煎湯劑臨床療效比較的研究報道也較多,大部分研究認為單煎劑( 配方顆粒劑) 與合煎劑( 標準湯劑等) 在臨床療效上無顯著性差異。三利降脂方( 生蒲黃、草決明、田七) 單味中藥濃縮顆粒組成的復方( 單煎)與同一復方的傳統飲片標準湯劑制成的顆粒( 合煎) 對高脂血癥的降血脂和癥狀改善效應,以及健胃舒顆粒( 黃芪、木香、枳實、厚樸、雞內金、田七、白芍、黃芩、甘草) 單煎與合煎對脾虛肝郁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臨床療效,均無顯著性差異;乙肝健( 茵陳、黃芪、丹參、虎杖等) 單煎與合煎劑對改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攜帶者HBsAgHBeAg,抗-HBcHBV-DNA 表達方面無顯著性差異,療效相似;壽胎丸加味方( 莬絲子、黨參、川斷、杜仲、桑寄生、女貞子、白術、山藥、阿膠、地榆) 配方顆粒單煎劑與合煎濃縮劑,均能有效地改善胎漏、胎動不安等臨床癥狀,療效無顯著性差異;升血方( 丹參、黨參、白術、茯苓、雞血藤、骨碎補、大棗、首烏、黃精、黃芪、甘草) 湯劑與單煎顆粒對防治惡性腫瘤患者化療后白細胞降低的效果無顯著性差異,對化療患者的骨髓造血功能均起到很好的保護作用。有人以中藥配方顆粒與傳統中藥水煎劑用于冠心病、高血壓、2型糖尿病3 種內科常見病的治療, 結果表明,與傳統中藥水煎劑相比,在提高療效、改善癥狀方面兩者均無差別,且無明顯不良反應。獨活寄生湯中藥配方顆粒與傳統湯劑治療腰痛證屬肝腎兩虧、筋脈失養的對比試驗表明,結果傳統湯劑組治愈率56.7%, 有效率96.7%;配方顆粒組治愈率46.7%,有效率90%,兩組療效無明顯差異( P>0.05)。通過采用多中心、隨機、雙盲、平行對照實驗,比較良附丸配方顆粒(52)、飲片湯劑(51)、安慰劑(50)對胃脘痛的臨床療效,觀察治療前后臨床癥狀、生命體征及三大常規指標、肝腎功能。結果配方顆粒組有效率為92.31%, 愈顯率為50%;飲片湯劑組有效率為90.20%,愈顯率為52.94%。兩者與安慰劑組進行優效性比較, 均優于安慰劑;治療組與對照組進行非劣性比較,兩者療效相當。有人用土茯苓、白花蛇舌草、蜈蚣、赤芍、王不留行、烏藥、橘核等中藥配方顆粒組方治療慢性前列腺炎60,并與中藥傳統飲片組100例觀察臨床療效, 結果治療組有效率為91% , 中藥傳統飲片組有效率89%, 兩者無明顯的差異P>0.05)。健脾消滿方配方顆粒與傳統飲片治療慢性胃病(痞滿癥)120, Ridit分析,兩組總療效無顯著差異(P> 0.05),顯效率亦無顯著差異( P>0.05),兩組治療前后臨床癥狀改善情況經Ridit 分析比較亦無顯著差異(P>0.05),兩組清除幽門螺桿菌的療效比較顯示,亦無顯著差異(P>0.05)

從已有的研究報道來看,中藥配方顆粒的臨床療效與傳統湯劑比較無明顯的差異。但是中藥的合煎還可實現減毒增效的功能。附子單獨使用時強心作用很弱,且有一定毒性,干姜、甘草亦無強心作用。但合煎的四逆湯(附子,干姜,甘草)的強心作用增強而持久,毒性下降。而附子單用的毒性是四逆湯的4.1倍;將干姜、甘草與附子分煎后再混合,或各單煎后次序給藥,其毒性仍相當于單獨服用附子;四逆湯中附子毒性降低的原因可能是附子中的有毒生物堿與干姜、甘草在共煎過程中產生了化學變化。湯劑在煎煮過程中可能會發生酸堿中和形成復鹽、重排(如烏頭類生物堿)、酯水解(常見)、苷類等的糖鏈水解(常見),聚合(常見于多酚酸類成分)、縮合(常見Diels-Alder)、氧化(常見于生物堿,多酚類)、消除(如姜辣素消除變為姜酚)、變性(蛋白質類)等化學反應,復方合煎是一個極其復雜的動態過程,因此療效的差異從簡單的、宏觀的臨床癥狀不能明顯的反映出配方顆粒與傳統合煎之間的差異。

從日本、韓國和臺灣使用中藥配方顆粒情況來看,均認可中藥復方制成的顆粒,單味中藥顆粒只作為辨證時加減使用,可見他們也認為中藥復方合煎與單味藥煎提后配伍應用在藥效上有差別,這不能不引起我們的注意。建議國家在制訂配方顆粒管理辦法時應強調中醫臨床的用藥習慣,借鑒他人成功的額經驗,中藥配方顆粒應當是/在經方配方顆粒基礎上的單味配方顆粒的隨證加減,可以選定200400個臨床常用的經典方劑或藥對,進行諸品種申報定點生產的方式;而單味中藥配方顆粒可以放開,鼓勵具體GAP基地在產地直接加工,但是質量標準必須嚴格,提高市場準入的/門檻(生產證書),成分的可知率必須在一個經過一定的努力可達到的范圍(例如30%50%)

另外,目前配方顆粒研究中還存在一個較大的問題是關于其毒理和臨床安全性評價的研究較小。有人對2001年~2010年關于配方顆粒研究的文獻進行統計,結果關于安全性評價的報道僅占0.18%,毒理研究的報道僅占0.48%。所以加大配方顆粒的安全性評價及毒理學研究是保證配方顆粒臨床用藥安全性及加快其推廣使用的重要措施。

由于配方顆粒與傳統中藥湯劑在成分、藥效及臨床效果有差異,以及其臨床安全性評價及毒理研究的相對缺失,目前配方顆粒的研究仍然處于科研試點階段,嚴格控制。2013626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下發了《關于嚴格中藥飲片炮制規范及中藥配方顆粒試點研究管理等有關事宜的通知》,通知強調,中藥配方顆粒仍處于科研試點研究,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將會同相關部門推進中藥配方顆粒試點研究工作,發現問題,總結經驗,適時出臺相關規定。在此之前,各省級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不得以任何名義自行批準中藥配方顆粒生產。

四、中藥配方顆粒制備工藝的問題

工業化生產的配方顆粒如何體現湯劑的制備形式是中藥配方顆粒被接受的關鍵問題之一。在現階段,中藥作用成分的復雜性以及中藥在不同處方中作用的多樣性,配方顆粒提取工藝合理與否評價的關鍵指標是是否較好的繼承了傳統的煎煮方法。中藥配方顆粒最初的提取工藝是采用加水煎煮法提取,后來為了保證和提高配方顆粒的‘有效性’,以中藥中某一個或幾個成分為指標,篩選出了指標成分提取量較多的提取工藝,因而產生了乙醇提取法、低溫提取法、水提取乙醇沉淀法、揮發油提取法、超臨界提取法、滲漉法、礦物藥的超微粉碎法等。提取次數多為2次,每次提取時間多為12小時。

但是,中藥湯劑傳統的制備方法采用加水煎煮法,煎煮2次,每次煎煮30分鐘左右。而且還要根據藥材的性質,采用先煎、后下、包煎等特殊處理的方法。提取溶劑的差異、提取方法的不同,提取參數的差距必然造成傳統湯劑與中藥配方顆粒等效性的困難。因此如何科學的實現傳統湯劑與配方顆粒的等效性是中藥配方顆粒安全性、有效性的保證。以“標準湯劑”為指標,確定中藥配方顆粒制備工藝和工藝參數將是一個較好的途徑。

同品種配方顆粒不同生產企業制備工藝不同亦能造成對配方顆粒認識的差異。雖然國家出臺了《中藥配方顆粒質量標準研究的技術要求》,但是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國家層面的中藥配方顆粒標準的出臺,所以,目前中藥配方顆粒的生產工藝相對較混亂,還沒有統一的質量控制方法,此必然造成同品種中藥配方顆粒安全性、有效性的差異。

以經方配方顆粒為主, 單味配方顆粒為輔( 隨證加減用) , 既兼顧中醫臨床辨證論治需要和復方合煎的特點, 又避免了以飲片進行調劑時的缺點, 這在臺灣、日本、韓國等地已有了相當豐富的經驗和實踐, 這是值得認真思考和認真借鑒的。

總之, 傳統的中藥飲片和湯劑經過幾千年發展而未被取代, 足以證明其科學性和獨特性。以經典方劑為主, 單味配方顆粒為輔的中藥配方顆粒作為中醫臨床調劑的補充, 有利于公眾的健康, 有利于中醫藥事業的發展, 有利于中醫藥科學化的進程, 有利于中藥在世界范圍內的普及和推廣。只要我們以嚴謹的科學態度, 不斷求實進取精神, 在繼承和發揚中醫藥特色的基礎上, 從中醫藥基本理論和實踐出發, 開展中藥的相關研究, 才能真正的推動中藥現代化。

顆粒化的“固體湯劑”免于煎煮,攜帶等各方面都較方便,適應現代生活節奏,他應是中藥可持續性發展的一個方向。以經方配方顆粒為主, 單味配方顆粒為輔( 隨證加減用) ,既兼顧中醫臨床辨證論治需要和復方合煎的特點, 又避免了以飲片進行調劑時的缺點, 這在臺灣、日本、韓國等地已有的成功經驗值得認真思考和借鑒。雖然中藥配方顆粒已經有20多年的研究積累,但是其在科研、生產、質量控制乃至法規政策等各環節依舊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值得欣慰的是,這些問題和不足已經得到政府部門、科研機構和企業的重視,配方顆粒將會更加健康地發展,遵循一條標準化之路,如建立藥材原料GAP生產基地,參照《中國藥典》等標準進行檢驗、加工炮制;以GMP 要求指導原料藥的生產工藝,采用多指標成分綜合控制配方顆粒的質量,注重傳統湯劑與配方顆粒成品之間的等量性和等效性藥效學研究和多中心、多環節的臨床研究。通過上述研究制備的配方顆粒必將成為中藥湯劑現代化改革的新生力量。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中藥顆粒劑和傳統中藥湯劑,究竟誰更好?
免煎中藥怎么吃
淺談中藥配方顆粒的優劣勢與發展前景
配方顆粒為何推廣難
中藥標準湯劑的研究與思考
中藥配方顆粒應用對中醫是發展還是毀滅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遂川县| 临泉县| 嘉善县| 焦作市| 广东省| 波密县| 宁津县| 秦皇岛市| 偃师市| 兴隆县| 江安县| 泰州市| 读书| 诏安县| 奎屯市| 陇川县| 台前县| 成都市| 阿拉善左旗| 巴东县| 延长县| 榆树市| 临湘市| 牟定县| 石家庄市| 辰溪县| 比如县| 城市| 集安市| 闽侯县| 眉山市| 察隅县| 德昌县| 大化| 太仆寺旗| 偃师市| 兰西县| 平顶山市| 榆中县| 那坡县| 巫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