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因為學習的需要,看了很多紅軍長征的文章和資料。通過學習,我對紅軍長征路線、戰斗的慘烈以及紅軍的高超智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以往看紅軍長征這段歷史,注意力都放在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爬雪山過草地這些耳熟能詳的重大事件上。但是,這次學習,我注意到一個戰役,是以前沒過多關注過的,這個戰役叫臘子口戰役。我搜索了很多關于這個戰役的資料、文章、回憶錄等,才全面地了解了這個戰役的經過,及其重大意義??梢哉f,這次戰斗的慘烈程度,比飛奪瀘定橋有過之而無不及。下面,我就結合各種資料,詳細跟大家聊聊這次慘烈的戰斗。
臘子口位于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縣臘子口鄉境內,是岷山山脈的一個重要隘口,也是川西北通向甘南的重要門戶。臘子口這個名字是從藏語 “臘子庫”音譯而來,意思是“山腳的深谷”。臘子口距離迭部縣城有120公里,兩個懸崖絕壁間夾著一道窄窄的山溝,最寬處只有30米,最窄處只有8米,中間是一條河,叫臘子河。臘子河水流湍急,河上只有一座木橋連通,這是通過臘子口的唯一通路。臘子口周圍全是崇山峻嶺,一直向上延伸,兩邊絕壁峭立。我特意查看了衛星地圖,從圖上依舊能感受臘子口那種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險峻。
紅一方面軍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爬雪山過草地之后,進入了甘南迭部縣。紅一方面軍想要繼續北上,就必須經過臘子口這道關隘。國軍看準了紅軍的前進方向,料定臘子口是紅一方面軍的必經之地。
甘南屬于國軍新編第14師的防區,師長魯大昌,蔣介石命令他扼守岷縣及臘子口。接到命令后,1935年9月初,魯大昌聚集兵力,重點防守臘子口。魯大昌安排一個營駐守臘子口橋頭陣地,安排一個團駐扎在臘子口外圍,安排第六團駐扎在康多地區。第六團團長朱顯榮,他把團部放在康多,然后安排兩個營駐扎在康多西南的兩個據點。魯大昌又命令部隊在臘子口修建堅固的防御工事,布置了密集的火力網,囤積大批糧食和彈藥,以確保臘子口天險萬無一失。
臘子口特殊的地形,使得這座隘口易守難攻。紅一方面軍要拿下這個據點,并不容易。
紅軍方面,擔任主攻臘子口的部隊是紅一方面軍第一軍第二師第四團。第一軍的軍長是林帥,政委是聶帥,參謀長左權;第二師師長陳光,政委蕭華。擔任主攻的第四團,團長黃開湘,政委楊成武。
紅軍采取先肅清外圍防線,再進攻核心的辦法,梯次推進。9月16日,紅四團進攻駐扎在康多西南的兩個營。經過一番激戰,兩個營被打垮,部隊潰散。在康多的第六團團部大感意外,紅軍趕到康多,雙方交戰沒多久,國軍便全部潰散了。在亂軍之中,第六團團長朱顯榮失蹤。
外圍肅清之后,臘子口天險就橫亙在紅軍的面前。如何突破這座易守難攻的天險,當時紅四團團長黃開湘和政委楊成武并沒有好的對策和十足的把握。
9月16日這天,根據毛主席的指示,林帥、聶帥等人到臘子口查看地形,并與紅一方面軍第二師師長陳光、政委蕭華、紅四團政委楊成武等人一起商量進攻的策略。經過商議,決定由紅四團政委楊成武率領一個連從正面進攻,奪取臘子河上的木橋,然后猛攻隘口。紅四團團長黃開湘帶領兩個連,從臘子河右岸的懸崖上迂回到敵人的后側,進行奇襲。
方案確定后,進攻開始了。
正面進攻相當慘烈。為奪取臘子河上的木橋,紅軍沖鋒了四五次,但是都敗下陣來,死傷慘重。
臘子口堡壘里的國軍,看著紅軍撲上來,并不急于開槍,而是等紅軍攻到足夠近的距離,然后才從堡壘里扔出手榴彈,手榴彈一爆炸,進攻的紅軍就受阻。面對敵人的炮火,英勇的紅軍戰士一波又一波往上沖,但是都被堡壘里扔出的手榴彈阻止了,無法前進。一天下來,敵人堡壘前面的陣地上,竟鋪滿了一層手榴彈爆炸后留下的木柄。
見橋頭陣地無法突破,楊成武下令停止進攻。他和戰士們商議后,決定以牙還牙,采取夜間偷襲的方式,用手榴彈炸敵人的堡壘。他精壯戰士,趁著夜色,偷偷潛伏到堡壘下面,把手榴彈扔進敵人的堡壘里。堡壘守軍見有人偷襲,也用手榴彈還擊。就這樣,堡壘內外,手榴彈飛來飛去。有時候,堡壘里扔出的手榴彈還沒來得及爆炸,紅軍戰士就撿起來再扔回堡壘里,或者用腳踢到臘子河里。
黃開湘帶領的兩個連,在熟悉地形的向導的帶領下,在夜晚摸黑爬上懸崖,經過一夜的艱難爬行,終于在拂曉時分摸到了敵人的背后,向敵人發起猛攻。臘子口的敵人腹背受敵,很快就支撐不住了。楊成武便帶領士兵,向橋頭陣地發起猛攻,敵人的橋頭陣地被紅軍炸毀,守橋國軍紛紛逃竄。臘子口關隘最終被紅軍攻破。
臘子口是紅軍長征路上的最后一個險關,紅軍沖破這道關口,就像是鳥兒飛出了籠子,魚兒躍過了龍門,國軍借惡劣的自然環境把紅軍“餓死”、“困死”的計劃,宣告破產。臘子口戰役勝利后,紅一方面軍繼續北上,于1935年10月19日勝利到達陜西的吳起鎮,行程達二萬五千里。
臘子口戰役剛結束,1935年9月20日,紅一方面軍主辦的小報《戰士》上就刊登了一篇題為《向北進攻——勝利的開始》的文章,文章僅700字,簡要記述了臘子口戰役的全過程。文章最后寫道,臘子口戰役的勝利,“是戰略上的偉大勝利,同時又是赤化川陜甘勝利的開始”。但是,這篇文章沒有說在臘子口戰役中紅軍傷亡了多少人。
關于臘子口戰役的回憶文章有很多,著名的有聶帥《回憶錄》,書中有一節專門講臘子口戰役,記述了臘子口戰役的研究部署、戰役決策、戰役過程等。另外還有楊成武的《憶長征》??上У氖?,這些書里都沒有記載當時紅軍的傷亡情況。1984年,在臘子口修建的臘子口戰役紀念碑上也沒有戰斗的傷亡情況。這不得不說,這是個遺憾。
文章寫到這里,我忍不住感嘆,我們今天的和平來得多么不容易。這是紅軍戰士用鮮血換來的,是革命烈士冒著槍林彈雨打下來的。我們身處和平年代,追憶先輩的艱辛創業歷程,當從他們的英勇事跡中,汲取力量,努力工作,立足當下,為國家和社會做力所能及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