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綠皮書》獲得91屆 奧斯卡三項大獎:最佳影片,最佳配角,最佳原創劇本。因為這個原因,花費人民幣29元去影院看了這個電影,看完后感覺這個價格觀看如此電影,超值!這得感謝馬云老爸(因為據網絡上說這個影片馬云老爸刷三遍),也得感謝阿里影業(阿里影業是《綠皮書》的聯合出品方),這么快地把剛剛獲獎的影片引入國內市場。
觀影過程是愉快和輕松的,觀影廳里不時響起觀眾的笑聲,是會心的笑聲,而不是那種被搔癢的笑。
影片的畫面很美,尤其是凱迪拉克奔馳在原野上的畫面,真是太美了,飽滿的色彩撲面而來,視野的變換,仿佛自己也在那條路上。
片中的人物很美,角色的美不僅是顏值,而是他身上散發出來的氣場的美。唐.雪利一出場,穿一襲華美的非州長袍,優美地一個轉身坐上高高的靠背椅,尤如一個氣定神閑的天神在俯瞰人間。一開口說話,又是那樣的溫文爾雅,真紳士啊。氣場強大,隔著屏幕都能感覺得到那股優雅之勢。
而托尼.利普這個人物的美,卻是他的真實。
影片中除了視覺上的美,還有音樂之美,聽覺的享受。唐.雪利的鋼琴演奏,華麗而流暢,時而靈動時而激揚,配上中音提琴與低音提琴的三重奏,真是妙不可言。可惜的是不是全場,只是為影片選取的片段,為角色服務而已。
以上這些是我對電影的觀感,是感官的盛宴。
一部好的電影,除了愉悅感官,還要為精神與思想提供養分。本片不止愉悅了感官,輕松了身心,更是一場思想的盛宴。電影引發的思考與觀照是給精神提供的食糧。
先說電影講述的故事是取自真人真事。劇本的創作之一就是托尼.利普的兒子。當然啦,故事取自真人真事不代表沒有演繹的成分,畢竟這是電影,不是紀錄片,所以不要去追求故事的完全真實性。也就是說電影有創作者的角度與立場。創作者透過電影傳達了他的思想與意識。我們從電影中獲得的精神食糧也正是來源于此。
片名《綠皮書》,是影片中出現的一本小冊子的名字,這本小冊子是維克多.雨果.格林為黑人旅客出行所寫的出行指南,記錄了接待黑人的旅館、酒店、餐廳以及目的地。小冊子的出版方便了黑人的出行,卻也從中反映出根植于人們觀念中的種族歧視的偏見。以此書作片名就暗含了影片的意識價值取向一一片中的故事與種族歧視有關。
故事發生在1962年。當時,“白人至上,黑人劣等'的種族歧視觀念還在人們的思想意識里根深蒂固著。這種歧視是普遍的集體意識,不僅是在白人的頭腦里,連黑人自己也認同了這個觀念。
即便是氣質高貴,儀態優雅,擁有兩個博士學位的天才鋼琴家,有身家有學識有能力,只因為膚色是黑的,他的優雅自律里也包含了隱忍與刻意,從而讓他的高貴有了一絲絲做作。這一絲做作里有自卑的成分,自卑是因為他也認同了這個偏見。所以溫文爾雅里少了灑脫與真實。
白人的偏見在頭腦意識里,表現在語言行為上,是赤裸裸的。而黑人的偏見在潛意識里,更多的表現在排斥行為上,它的表現是隱晦的。比如音樂家的偏見表現在他不吃黑人常吃的炸雞與啤酒,不與黑人交往,不聽黑人的流行樂,也不去了解演奏這些音樂的音樂家,努力地讓自己表現得象自己以為的白人一樣。
影片的創作者是反對這種歧視的,但他們的表現手法卻不是說教,而是采用了充滿戲劇化的對比手法,用事實說話。
第一重對比
黑人雇主與白人司機,顛覆傳統的表現手法:白人富有,黑人貧窮。第一回的打臉:第一回打臉:用事實擺明黑人也可以富有,白人也有貧窮的。
第二重對比
黑人舉止優雅,談吐禮貌,有學識有能力有教養;
白人舉止粗魯,言語粗鄙,廢話連篇,行為沖動魯莽。
第二回打臉:白人未必高貴,黑人未必下賤。
第三重對比
黑人有學識,有兩個博士學位,以及從小就訓練的鋼琴演奏,是有天分的音樂家。
而白人沒學歷,混跡于夜總會,在社會的底層打拼,為錢而活著
第三回打臉:黑人不是天生劣等,白人也不一定生來就有本事。
第四重對比
白人的有錢人邀請黑人來為自己演奏,欣賞黑人的演奏技藝卻排斥黑人的身份,一份追捧一份排斥。
黑人面對排斥及羞辱的自尊與自重
第四回的打臉:自以為優越的白人的無知及虛偽,黑人的自尊自重。
電影的對比手法還有很多,比如兩位主角的穿著對比,寫信時的表達的對比,行事風格的對比等等。各位,在看電影時再自行發現吧。
兩個如此不同的人卻坐在了同一輛車上,踏上同一段旅程,故事由此展開,旅途中發生了許多的事,兩人在共同面對的過程中逐漸改變了對彼此的看法,互相從對方身上看到了自己意識上的盲點。從而放下了對膚色的偏見,一白一黑兩個人結下深厚的友誼。
黑人音樂家不缺錢,踏上去種族歧視嚴重的南方巡演之路,雖然有綠皮書的指導,但未知的不確定性仍然讓巡演之路危機四伏。但唐依然放棄在紐約的3倍于南方巡演的舞臺而踏上巡演之路,為的是改變人們的觀念。影片的主題思想由此而出:僅有天才是不夠的,唯有勇氣,才可改變人心。而白人司機托尼也正是因為這個話而完全改觀了對唐的看法,用事實證明了種族歧視的觀念是偏見。當你看清是偏見的時候,偏見會自動脫落。
而唐的偏見的脫落卻得益于白人司機托尼的不斷肯定與看見。隨著兩人在一起的時間的加長,唐身上的優點一次又一次地沖擊托尼,唐的音樂天賦也震撼著托尼,人身上的美好是會打動人心的。
唐就這樣一點一點地打動了托尼的心。打開了心的托尼就看見了唐的好,從而由衷地說出了肯定與鼓勵唐的話,行為上也做出撼衛唐的利益的行動。唐得到了白人托尼的尊重與理解。
這份尊重與理解讓唐松了下來,不再去證明,而做回真實的自己。這時的唐優雅自律而又灑脫,酒巴里的那場即興演奏不可錯過。
當一個人真實地呈現自己時,偏見也會無影無蹤。
始于證明的唐的巡演之路,意為改變人們的觀念,別人的偏見變沒變,影片沒有交侍,但托尼卻放下了偏見,改變了自己的想法與行為。而唐自己也放下了偏見。沒有完成的巡演依然有完整的意義:因為它讓兩個人放下了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