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話,我留意到《綠皮書》這部電影還是因為韓寒在微博中的推薦:“你要是看完覺得不好看,拿著電影票來找我?!表n寒在我印象中一直是屬于桀驁不馴的那類人,這幾年也拍了幾部還不錯的電影,所以作為一名個性的專業人士能對一部電影如此肯定的好評,看來《綠皮書》必定不會差,當然我也知道即便不好看我也不可能聯系到韓寒要回買電影票的錢。
這部片子講述的是1962年的美國······算了,我就不寫簡介了,有勞您往下看吧,畢竟碼字不易啊,而且有營養的都在正文中。
油膩大叔的艱辛生活
當片子開頭的夜總會中有人鬧事時,經理直接喊到“托尼·利普!”就是身穿紅色制服的這位,也是我們這部片子的主人公。只見這個油膩大叔三拳兩腳就將鬧事的人給擺平了,如此一來成功的刻畫了一位“該出手時就出手”的夜總會安保人員形象,當然也交代清楚了主人公卑微的社會地位。
夜總會處理起麻煩時透著兇狠的托尼·利普,回到家里卻是位暖暖的丈夫和父親角色,為了生計不放過一切賺錢機會,硬生生的靠著吃了26個漢堡贏得了50美金賭資。根據美國勞工部的資料,美國在1962年的人均收入為357美元,這50美金的價值可想而知了。
對黑人的偏見
即便生活如此艱辛和拮據,托尼·利普打心眼里還是歧視黑人,妻子招待黑人工人的水杯隨后就被他投進了垃圾桶中??蛷d中的那一大家子妻子的娘家人也并不是為了聚在一起看球賽,而是因為有黑人到家里來,為了確保安全的。如此可見在美國的那個年代,黑人是在白人眼中是怎樣的不堪。
夜總會因為停業維修,托尼·利普暫時失業了,這時候配角——黑人鋼琴演奏家唐納德·謝麗博士登場了。第一次見面時托尼·利普平靜的表情下面隱藏的是對這名黑人主顧深深的抵觸,所以除過一些附加條件托尼·利普還開出了認為對方難以接受的125美元的周薪要求。
即便當掉了手表,托尼·利普也無法承擔即將需要交納的房租,所以當唐·謝麗出人意料的答應了托尼·利普開出的125美元周薪時,妻子雖然心中千萬個不舍,但也不得不答應了丈夫這份離家兩個月的臨工。雖然丈夫內心為給一名黑人打工也是一百個不愿意,但生活的壓力迫使他們只能做出這項選擇。
在此科普一下片名的“綠皮書”是什么含義。20世紀中上葉的美國南部種族歧視依然嚴重,有許多針對黑人的限制,例如許多不允許黑人進入的酒店、餐廳等,甚至還有不允許黑人在夜晚進入的落日鎮。針對這種現象,在1936年的時候有一位叫格林的黑人出了一本名為《綠皮書》的黑人出行指南,就是畫面中這個小本本。在書中標注了黑人同胞可以進入的公共場所,包括酒店、酒吧、餐廳之類的,旨在幫助黑人同胞在種族歧視嚴重的美國南方可以安全地出行。
托尼·利普這份臨工的主要工作內容就是保障自己的黑人BOSS在歧視黑人嚴重的美國南部順利地完成音樂巡演,這是一份助手+司機+保鏢的綜合性崗位,并不是誰都能勝任的,這也是唐·謝麗為什么會高薪聘用托尼·利普的原因所在。
一位是嚴謹高傲的黑人BOSS,一位是不修邊幅的白人雇員,難怪有影評說這樣一對組合有點像徐崢和王寶強的《人在囧途》。說實話托尼·利普一邊開車一邊抽煙一邊吃東西的作風放在現實中的話估計沒幾個人受得了,更不要說從小受良好教育的唐·謝麗博士了。我在想也許還有通過托尼·利普不夠端正,甚至有著些許放肆的工作態度來塑造主人公打內心還是瞧不上黑人老板的因素。
另眼相看
當五大三粗的托尼·利普第一次欣賞到唐·謝麗的演奏時,很明顯的被對方卓越的藝術造詣所觸動,此刻對方的“黑人”標簽無限的弱化,主人公和周圍的白人無一不深深沉浸在“藝術家”美妙的琴聲之中。種族歧視此時此刻似乎銷聲匿跡了。
當看似生活的光鮮亮麗的唐·謝麗站在滿是黑人干活的田間地頭時,相互對望的眼神不是看到同胞的親切感。黑人農民像看怪物似的看著他,而他似乎也沒有同為黑人的存在感,更沒有因為擁有白人司機的自豪感,有的只是尷尬。
的確,唐·謝麗的社會地位的確像怪胎一般的存在。因為身為黑人被小鎮的警察歧視找茬,當被關起來后又可以通過相熟的司法部長鮑比·肯尼迪(肯尼迪總統的胞弟)將自己撈出來,但在現實生活中一旦走下舞臺,白人投向自己的目光更多的是對黑人的那份偏見和鄙夷,孤獨的城堡又將唐·謝麗和其他黑人同胞硬生生的切割開來。正如他自己所說:“我不夠白,也不夠黑”。
萌發友情
倆人通過一路上深入的了解,甚至可以同住一間房屋了,要知道托尼·利普當初可是一位對黑人用過的杯子也是要扔進垃圾桶的白人。而且在唐·謝麗的指導下托尼·利普也學會了向妻子寫家書,內容不再是最初的吃喝拉撒,而是一封封可以感動妻子的情書。
當舞臺下的唐·謝麗不可以和白人觀眾、白人伙伴和白人助手同桌吃飯時,與其說是這家俱樂部的傳統,不如說是美國種族歧視的根深蒂固。據說直到現在,美國南部的某些白人聚集區,黑人只身前往也是膽戰心驚的。好在托尼·利普已經站在了唐·謝麗一邊,為其據理力爭,并不是因為對方發薪水給自己才這樣做,而是旅途中倆人的相互認知讓托尼·利普開始發自內心的摒棄對黑人的偏見,友情在兩人之間不斷地萌發。
倆人走出只屬于白人的俱樂部,來到一家黑人聚集的酒吧,在托尼·利普的鼓勵下唐·謝麗突破了自我,與黑人同胞共同演奏了民間樂曲,第一次收獲了因為得到認同而感受到的快樂。在這家酒吧里唐·謝麗再也不用顧忌什么狗屁種族歧視,什么有錢白人喜歡的高雅音樂,只需要全身心的享受著真正的快樂。
得知托尼·利普與妻子在平安團聚的約定,在暴風雪中唐·謝麗替換下疲憊不堪的托尼·利普趕回了紐約。回到家中孤獨一人的唐·謝麗也許是感受到了托尼·利普邀請中的真誠,也許是因為友情給與的那份自信,唐·謝麗來到了托尼·利普的家,倆人好似兄弟之間的擁抱為這部電影畫上了圓滿的結局。
《綠皮書》這部電影讓我想起了《泰坦尼克號》,都是不同社會階層的人在一起產生了碰撞,一個收獲了友情一個收獲了愛情,當然《綠皮書》中倆人的關系要更復雜一些,唐·謝麗社會地位高但是個黑人,托尼·利普地位卑微但是個白人,這種扭曲的有色眼鏡如何被友情打破正是這部片子要講的。作為中國人種族歧視的現象很少見,但地域歧視、身份歧視等等并不少見,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像托尼·利普和唐·謝麗那樣打破偏見真誠相待,畢竟歧視他人的同時也是給自己的心靈禁錮上了一副重重的枷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