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看尿酸的來龍去脈
說白了,痛風發作時局部紅腫熱痛確實難受,而這一切都是“尿酸”在從中作梗,所以我們有必要了解一下尿酸究竟是什么來頭,臨床上我們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尿酸它是由我們體內的DNA和(或)RNA代謝所產生的,我們人體所產生的尿酸有2/3是經腎臟排泄,而剩下的1/3則是由腸道進行分解。所以在臨床上不論你是尿酸產生增多還是腎臟排泄減少或者是兩者疊加在一起都會導致體內的尿酸水平升高,我們稱之為高尿酸血癥,這其中就會有一部分人最終發展為“痛風”。
●請注意,如果在正常飲食、非同日兩次空腹檢測的情況下,男性的血尿酸水平>420umol/l、女性>360umol/l的話我就可以說你是高尿酸血癥,然而痛風又是以高尿酸血癥及尿酸鹽結晶沉積所致的痛風性關節炎,所以這就是尿酸、高尿酸血癥、痛風之間的關系。
痛風為什么要長期吃藥?
●確實,臨床上有的病人就有這樣的疑問,痛風急性膝關節以及局部皮膚出現紅腫熱痛需要用藥我理解,但是好轉后進入緩解期一點癥狀都沒有,為什么還要一直吃藥呢?所以不少人出院后或者門診治療好轉后就會自行停服相關藥物。但是請注意,你病情好轉了并不意味著尿酸已經恢復正常,因為長期的高尿酸一方面會導致尿酸鹽結晶析出沉積在周圍軟組織、關節中,另外還會沉積在腎小管間質并引起腎臟的血管病變從而出現慢性的腎損傷。
●有大量的臨床試驗證實,臨床痛風患者中有20%-86%存在著輕至中度的腎臟損傷。尸檢結果也顯示79%-99%的痛風患者存在著腎小球硬化、腎間質纖維化及尿酸晶體沉積,所以不論是為了減少痛風的發作次數還是減少高尿酸對腎臟的損害而言,正常、穩定的尿酸水平至關重要,而這一要求就需要“降尿酸藥物”的幫助了。
苯溴馬隆在痛風的治療中是怎么一個地位?
●談到降尿酸的藥物,當今世界上從作用機制來看無非就是三大類,即促進尿酸排泄類藥物、抑制尿酸生成類藥物、促進尿酸分解類藥物。由于促進尿酸分解類藥物國內還未上市,國外也還在臨床試驗中,所以應用的最多的就是另外兩大種了。像苯溴馬隆就是促進尿酸排泄的經典藥物,而非布司他、別嘌醇就是抑制尿酸生成的經典藥物,今天我著重分析的是苯溴馬隆這個藥物。
●苯溴馬隆它是屬于苯駢呋喃衍生物,主要的藥物作用機制是通過抑制腎小管對尿酸的重吸收,從而發揮其降低血尿酸濃度的藥物功效臨床上有25mg、50mg、100mg的規格,也有片劑、膠囊規格。僅需早餐后服用一次即可。所以該藥適用于具有痛風史的高尿酸血癥、慢性痛風性關節炎、痛風石伴高尿酸血癥的患者使用。
痛風長期服用苯溴馬隆有什么注意事項?
●俗話說的好,是藥三分毒,談到藥物的副作用,我覺得撇開治療談副作用是不理性的。大家不妨拿出任何一個西藥說明書,往往都是密密麻麻的一張紙或者幾張紙,關于藥物的毒副作用、半衰期、禁忌癥、動物實驗等都寫的非常之多,那難道看到這些副作用難道就不吃藥了嗎?當然不是,最重要的還是在藥物對我們的利弊之間做選擇。
●言歸正傳,服用苯溴馬隆常見的副作用/不良反應如下:胃腸道反應,這也是很多藥物的副作用之一,也就是說服用這個藥物之后有可能出現惡心、腹瀉、腹脹等不適,故我們要將它放在早餐后吃,會出現皮膚過敏,具體表現如出現風團、斑疹、潮紅、瘙癢、過敏性結膜炎等,出現敏泌尿生殖系統損害,如暫時性“yangwei”,腎結石、腎絞痛、尿酸結晶尿等。但是請注意,如果出現這些不是癥狀那及時停藥即可,所以不良反應/副作用呈現的是“個體化”的特點。
●有一點務必重視,由于該藥并未在孕婦、哺乳期婦女中進行過臨床試驗,所以這類人群是禁用的。其次,苯溴馬隆是一個促進尿酸排泄的藥物,如果你已經有中度至重度的腎功能不全(腎小球濾過率低于20ml/min),那也不能用這個藥,因為當你腎臟功能不全時,尿酸排泄本來就有障礙,你吃了這個藥還在讓尿酸排泄的更多,可事實上你已經因為腎功能的原因更多的尿酸已經排不出去了,這就變成火上澆油了。所以這種類型的患者禁用,否則有可能造成尿酸鹽結晶堵塞腎小管引發急性腎功能衰竭。
●由于痛風急性發作的根本原因是由于體內血尿酸水平的波動引起,所以在痛風的急性期該藥是不適合用的(會導致尿酸水平進一步下降,痛風發作的更厲害),在緩解期服用該藥物的時候一定要多喝水,建議在2000ml以上,多排尿,從而促進尿酸的排泄,在此基礎上可適當的服用碳酸氫鈉片以堿化尿液,提高PH值,減少尿酸鹽的沉積。
綜合總結
針對于痛風患者,為防“尿酸”總是從中作梗。建議服藥(抑制尿酸生成、促進尿酸排泄均可,但不建議兩種聯合一起用)將血尿酸水平控制在300umol/l以下后繼續服用3個月;如果你已經有痛風石形成,那需要在尿酸值達到300umol/l以下后繼續服用6個月以鞏固。同時在服藥的同時還要嚴格遵守低嘌呤飲食的原則,如果在服藥期間如果有嚴重的胃腸道反應或者皮膚過敏等不良反應時及時停藥或者更換其它降尿酸藥物即可。
作者寄語:本文不構成醫學治療建議,也不具備醫療指導意見,僅為健康科普所用,由于臨床經驗有限,難免有遺漏、錯誤之處,還望大家及時指出,如仍有疑問,歡迎評論區留言、互動、交流,如果有幫助,歡迎點贊、轉發、收藏,如果喜歡我的創作內容,歡迎關注我,每天都會為大家分享健康知識,謝謝大家的耐心閱讀,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