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小時候,搖頭晃腦地和小伙伴們背誦三字經(jīng)的時光嗎?如今自己的孩子也長大到了可以背誦的年紀了。中國國粹不能忘,三字經(jīng)教會了我們許多做人的道理,跟著音頻來陶冶寶寶們的情操吧!
想聽更多三字經(jīng)故事,點擊“閱讀原文”下載寶貝聽聽
人之初 性本善 性相近 習相遠
注解:人剛出生的時候,本性原來是善良的。大家的本性是差不多的,只是因為受到各自環(huán)境的影響,生活和學習環(huán)境的不同,彼此的本性就逐漸相差得遠了。
茍不教 性乃遷 教之道 貴以專
注解:如果不接受良好的教育,善良的本性就會隨環(huán)境的影響而改變。至于教育的方法,應注重在使孩子專心,有定力。課業(yè)的選擇,要以專精為主,不要希求廣博。
昔孟母 擇鄰處 子不學 斷機杼
注解:古時候,孟子的母親選擇鄰居而住,最后在學校旁邊住下來,以便孟子學習禮儀和讀書。孟子學習不努力,孟母便用刀割斷織布機上的線,用來教訓孟子
故事:在孟子小的時候,住家附近剛好是個墳場,每天都會有出殯或掃墓的人,哭哭啼啼的從門前經(jīng)過,孟子見了覺得好玩,也學著玩起出殯的游戲,孟母知道后,決定換個環(huán)境。這一次,他們搬到鎮(zhèn)上,每想到附近住著一位屠夫,孟子又學著屠夫拿著刀子,玩起剁豬肉的游戲,于是孟母又決定搬家,因為她知道環(huán)境對一個人的影響是很大的。
他決定帶著孟子搬到學校附近。果然,從此孟子便跟其他學生一樣捧著書本,搖頭晃腦地背誦著。
有一天,孟子逃學回來,孟母正在織布,她一氣之下,剪破了正織好的布,然后對孟子說:“你讀書就想我織布一樣,要腳踏實地才能做好,如今你隨意逃學,就像我剪斷這塊布一樣,前功盡棄了。”
從此,孟子便發(fā)奮讀書,果然成為中國的大學問家。
竇燕山 有義方 教五子 名俱揚
注解:古時候有個叫竇禹鈞的人,又稱竇燕山,遵照圣賢教誨來教育子女,因此五個兒子都很有成就,后來名氣都很大。
養(yǎng)不教 父之過 教不嚴 師之惰
子不學 非所宜 幼不學 老何為
注解:生育子女卻不加以教導,這是做父母的過錯。教導不嚴格,這是做老師的失職。孩子不好好讀書學習,是很不應該的。如果說小時候不好好讀書學習,那么長大了還能有什么作為呢?
玉不琢 不成器 人不學 不知義
為人子 方少時 親師友 習禮儀
注解:一塊沒有經(jīng)過雕琢的玉石,是不能成為美玉的,同樣一個人如果不經(jīng)過教育是不會知道禮儀的
故事:
從前出國有個名叫卞和的人,有一天,他在山里找到了一塊還沒有琢磨過的玉石,玉石他便把這玉石呈現(xiàn)給當時的楚厲王。
沒想到,宮里的玉匠竟說這只是一塊普通的石頭,厲王一生氣,命令部下把卞和定了罪
厲王死后,武王繼位,卞和又將這玉石獻給武王,可是,仍然遭到了被定罪的命運。
卞和失望的抱著石頭,在山腳下哭了三天三夜。文王即位后知道了這件事,便將卞和請進宮來,命令玉匠把這塊石頭好好打造一下,發(fā)現(xiàn)果然是塊上等的美玉,玉石便將它命名為“和氏璧”
香九齡 能溫席 孝與親 所當執(zhí)
注解:黃香是東漢江夏人,他在九歲的時候,就懂得孝順父母,夏天天氣熱的時候,他就用扇子先將父母的床鋪煽涼,再請父母就寢;冬天天冷的時候,他就先將父母的被子睡溫暖,再請父母安睡。這是每個孝順父母的人都應該實行和效仿的。
故事:
東漢時的黃香,九歲的時候,母親去世了,父親體弱多病。黃香便主動承擔家務,辛勤勞作,照顧父親。夏天,天氣炎熱,晚上屋里還有蚊子,使人難以入睡。為了讓父親休息好,黃香晚上總是先用扇子替父親把席子扇涼,趕走蚊子,才讓父親躺下,使父親能早些入睡。冬天,屋外寒風刺骨,屋內被褥冰冷,黃香怕父親受涼,在睡覺前,先用自己的體溫為父親把被窩暖然,再讓父親上床睡覺。黃香長大后,朝廷覺得他是個人才,讓他擔任魏郡太守。有一年,魏郡遭受特大水災,百姓苦不堪言。黃香拿出自己的錢財賑濟災民,百姓沒有不感動的。
融四歲 能讓梨 弟與長 宜先知
注解:東漢孔融,年僅四歲,就知道禮讓兄長,將大的梨讓兄長吃,自己選擇小的。這種尊敬兄長,友愛兄弟的美德,應當及早教育培養(yǎng)。幼弟敬重兄長,友愛謙讓的道理,從小就應該知道。
故事:東漢魯國,有個名叫孔融的孩子,十分聰明,也非常懂事。孔融還有五個哥哥,一個小弟弟,有一天,孔融的媽媽買來許多梨,一盤梨子放在桌子上,哥哥們讓孔融和最小的弟弟先拿。孔融看了看盤子中的梨,發(fā)現(xiàn)梨子有大有小。他不挑好的,不揀大的,只拿了一只最小的梨子。津津有味的吃了起來。爸爸看見孔融的行為,問孔融:“盤子里這么多的梨子,又讓你先拿,你為什么不拿大的,只拿一個最小的呢?”
孔融回答說:“我年紀小,應該拿個最小的,大的應該留給哥哥吃。”
爸爸接著問道:“你弟弟不是比你還要小嗎?照你這么說,他應該拿最小的一個才對呀?”
孔融說:“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應該把大的留給小弟弟吃。”
爸爸聽他這么說,哈哈大笑道:“好孩子,你真是一個好孩子,以后一定會很有出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