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人班學校 劉春霞
初中階段的化學教學,是化學教育的基礎階,它一方面能為學生以后的化學學習奠定基礎,另一方面也能為處理一些生活實際問題和提高全民科學素養打下基礎。在新課程標準要求下,教師要優化課堂教學,要求時短高效,提高課堂的最大效率化。即高效課堂,“高效課堂”就是在課堂一定的時間內獲取最大教學效益的教學活動。“高效課堂”的目的是讓學生不僅學到知識,而且使不同層面的學生都得到各自不同的發展和提高。為此,教師可以通過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來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尤其是化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高,有利于學生獲得化學學科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如何實現高效課堂的有效性,我個人在多年的化學教學中,產生幾點認識,現總結如下:
有效的高效課堂首先教師要做好課前準備工作,充分備課是上好一堂課的重要前提,教師只有備好課,課前做到心中有數,在搜集資料、處理教材及確定教法的過程中,提高自身專業素質及教學能力,才能游刃有余地應對課堂教學中出現的突發問題,更好地駕馭課堂,為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供保證。
有效的高效課堂要求教師要對學生科學的學法指導,俗話說:“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讓學生變“學會”為“會學”,在學習過程中,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和技巧。教師要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幫助學生掌握科學的認知方法。應著重做好有效預習,培養學習的自覺性。主要以“問題導學”的形式,落實預習環節,使學習能做到心中有數。在每節學習開始前,學生通過看書查閱資料,自己主動預習,整理和歸納基礎知識,目的是對教材知識點有個框架構建。預習一般借助導學案來執行,讓學生自己先學,按照老師給出的教學目標,利用課本與生活結合,合理利用生活素材,培養學生形成學以致用的學科價值觀。化學是一門與生活緊密聯系的學科,在生活中的很多現象都蘊含著化學知識,很多化學理論、化學規律都是生活現象的總結,結合生活中的素材進行化學教學能夠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教師可以從身邊農民焚燒秸稈對空氣的危害引申出其它有害氣體對環境的影響與危害。通過形成酸雨的主要氣體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的隨意排放的危害,倡導學生要養成保護環境的意識,由此提出如何減少酸雨危害的措施,采用原煤脫硫技術、降低燃煤的含硫量、發展潔凈煤技術、開展煤的綜合利用(如煤的氣化和液化)等,采取一問多答的形式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對化學的興趣,通過一個與生活相關的案例讓學生參與思考,并根據一些已有的概念和知識點完成學習的實用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幫助學生進一步深入理解和掌握知識點。教師長期如此,讓學生形成自主學習的習慣。這種方法能簡單有效地提高了課堂效率。
有效的高效課堂還要求教師優化教學設計。教師要明確目標及教學任務。教學目標要具體、明確、合理。在準確解讀教材,把握學情的基礎上對教材、教學資源進行加工,設計重點突出、脈絡清晰、教法靈活、學法切合學生實際的教學設計。一堂課要高效,在教授知識同時,還要滲透技能的培養。例如在蠟燭燃燒實驗時通過學生分組實驗,教給學生如何做實驗、觀察實驗和解釋實驗現象,小組中各成員通過互助合作、互相扶持,達成共同的學習目標;注重培養學生合作學習能力,善于傾聽、吸取他人意見,學會寬容與溝通,學會協作與分享。這主要是要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實驗操作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高效的課堂還離不開教師精心設計的課堂練習。課堂四十五分鐘只是掌握了知識大概,要達到鞏固,還要多練、精煉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特級教師魏書生在1986年就提出教師講授時間別超20分鐘。讓學生成為主人,首先在時間上成為主人,把時間還給學生。講練結合這種方法有利于讓學生動口、動手、動腦,而且要給學生充分時間在參與中思考、學習,師生之間、學生之間能實現積極且有成效的互動,而不是教師的獨白式授課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讓學生成為主人,一堂課中學生發言人次別少于10人次,學生動筆練的時間別少于10分鐘。,在教學中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思維為核心”的教學理念,實現教學效果最優,教學效益最好,從而促進傳統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提高高效課堂的有效性。
有效的高效課堂要以和諧的師生關系為基礎 。《學記》中說:“親其師而信其道”,學生只有喜歡老師,才會自主認真聽課,讓學生喜歡自己、親近自己,進行無障礙溝通,建立良好師生關系。不等同于放任學生,應樹立原則。教師個人的涵養不但影響學生的內心,而且也會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從而提高高效課堂的有效性。
有效的高效課堂激發學生興趣是前提。科學家愛因斯坦曾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能夠激發人的巨大潛能,只有讓學生對化學真正產生興趣,才能激發學生強烈的探索欲望,才能讓學生自覺地進行研究從而創造新知識。例如,學生剛開始接觸化學時,教師可以先做幾個實驗,如:“空瓶滅蠟燭”“白紙顯字”“清水變牛奶”,等一連串有趣的現象,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創設一種別開生面,引人入勝的情景,激發學生強烈渴求知識的欲望,使他們自覺地,主動地探索問題,發揮自身潛力突破難點,從而提高課堂的有效性。
有效的高效課堂以實驗教學為手段。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化學教學離不開實驗,化學實驗給人最直觀的感受,它是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最好的教學手段之一。很多學生喜歡化學是因為課堂上有很多有趣的實驗,我們一定要充分發揮實驗的作用。盡一切可能開足實驗,指導學生完成家庭小實驗,讓學生在實驗中動手操作,動腦思考,鍛煉他們的思維,提高他們的能力。例如:在講分子是不斷運動地實驗時,教師問:是何種物質使燒杯A中液體變成紅色的?經討論主要有三種不同的意見,第一種是蒸餾水將酚酞溶液變成紅色;第二種認為大燒杯上有某種物質將酚酞溶液變成紅色;第三種則認為B燒杯中的物質揮發后進入燒杯A中,從而使酚酞溶液變成紅色。讓學生在“觀察—驚嘆—疑問”中獲得體驗,感受到化學世界的神秘,燃起學生的好奇心,讓他們對化學產生濃厚的興趣。此時揭曉答案,然后引導學生去驗證,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對于構建高效課堂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有效的高效課堂課的后盾是課后反思。特級教師魏書生曾提出:一位教師要總結自己的優點和長處。每堂課給自己找點兒優點和長處,積累起來就是“珍珠”,一定要積累自己的經驗。從而發現自己的不足,明確今后教學改進之處。在課堂教學之后,如發現新的靈感或閃光點應該及時歸納和總結,不及時去捕捉,稍縱即逝;另外,準備再細的一節課在課堂上也可能會出現一些新生成的資源,要求教師在課后積極反思形成問題的原因,如何應對,這為今后更高校的課堂打下了基礎。
總之,創建初中化學課堂高效率,力求避免無效、減少低效的教學,優化課堂教學,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向課堂要質量、要效率。無論是學習還是借鑒,都在于實效而不在于形式。這樣,學生就不會認為學習化學是一種沉重的負擔,而是樂于學習,學習興趣會更高,課堂效率會更好,成為真正高效課堂。作為初中化學教師,要清醒地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并能夠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創建高效課堂,提高課堂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