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為什么每到春天,奔馳都要上次熱搜。去年是奔馳C級定速巡航失效,車主高速公路狂奔開車門減速。后來被證實是車主造謠,小編當時也寫了很多文章跟進。沒想到過了一年,奔馳再次登上熱搜榜,這次,“汽車發明者”可沒那么冤枉了。
無論是這兩天一直關注此事的小伙伴,還是剛看過視頻的朋友,應該都已大致了解了事件的來龍去脈。之前網傳的奔馳迫于輿論壓力退回車款的消息是假的。事主昨日出面跟媒體表示:奔馳官方并未給出任何說法,只有銷售在跟她聯系。
奔馳這波操作也是讓人看不懂,碰到有理有據的車主來聲討,難道不應該是趕緊退款認錯了事嗎?還讓人家等了半個月才說只能給換個發動機,活活把一位淑女逼成了“潑婦”。
今天小編想從另一個角度來談談此事,視頻中的女士說,她的車連一公里都沒開到,就發現了發動機漏油。小編不禁發出一個疑問,這輛問題車怎么會交到她手里呢?交付前的PDI檢測呢?
PDI是英文“Pre-delivery Inspection”的縮寫,意思是“交付前檢查”,是經銷商將新車交付給消費者之前必須履行的檢查程序。車越高檔,電子自動化程度越高,PDI檢查項目越多。畢竟新車從工廠到達4S店,要經歷成百上千公里的運輸,以及長時間的停放。期間有可能發生刮碰或其他意外情況(盡管概率很低)。為了確保向顧客交付的新車不存在任何問題,PDI檢查必不可少,它代表了新車從運輸商品到正式“解鎖”投入使用的轉折。
但我們要特別注意的是,PDI檢測是4S店的義務,應該是免費的但據小編所知,奔馳這項服務可是收錢的。
隨手一搜就發現,各大汽車論壇里都有奔馳車主在聲討奔馳收取PDI費用不合理的問題。所以不管是主機廠、還是經銷商都有著不同程度的責任,出售'不合格品'給消費者屬于欺詐行為。按道理講,漏油的車輛是不可能通過PDI檢測的。那么只有兩種可能,一是PDI根本沒做,二是PDI檢測中發現了問題卻故意隱瞞。
不管是哪一種,我們認為車主已經花了PDI檢測的錢,奔馳4S店就應該有義務將完好的車輛交付到用戶手上。如果交付后馬上就發現了漏油現象,因為漏油是長期過程,并不是突發故障。所以有理由懷疑4S店在PDI檢查中隱瞞車況,故意將問題車賣給消費者,涉嫌消費欺詐。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五十五條: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三倍。也就是俗稱的“退一賠三”,即退還66萬車款,外加賠償66X3=198萬元。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還規定:經營者提供的機動車、計算機、電視機、電冰箱、空調器、洗衣機等耐用商品或者裝飾裝修等服務,消費者自接受商品或者服務之日起六個月內發現瑕疵,發生爭議的,由經營者承擔有關瑕疵的舉證責任。
老子說:“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建議這位西安女車主盡快走法律程序,依靠法律武器讓無良商家嘗到自釀的苦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