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nóng)歷六月十九,大暑
“斯時天氣甚烈于小暑”
大暑時節(jié)暑熱夾濕,陰邪侵?jǐn)_
此時進(jìn)補(bǔ)不宜肥膩
能清補(bǔ)不燥的肉食
想來便是鴨子了
民間有諺語:“大暑老鴨勝補(bǔ)藥” 。鴨肉味甘性涼,最補(bǔ)虛勞。說起鴨子,忽而發(fā)現(xiàn),鴨子的步伐幾乎踏遍全國:到北京必吃烤鴨,南京人無鴨不成席,桂林人用荷葉裹起鴨子時也裹入了荷葉清香,閩北地區(qū)靠山風(fēng)風(fēng)干的板鴨咸香有味,上海人更為有趣,把八寶飯?zhí)畹螟喿迂S腴飽滿……
大暑天里,梳理了各地吃鴨的種種方法,
趣看一只鴨子在全國各地的遭遇。
/ 北 京 烤 鴨 /
說起北京,逃不過的幾個詞中必有烤鴨。其以“色澤紅艷,肉質(zhì)細(xì)嫩,味道醇厚”而享譽(yù)整個京城。
烤鴨工藝繁瑣,掛爐法和燜爐法自成兩大派系。掛爐以果木為燃料,燜爐則關(guān)上爐門用暗火烤制。烤鴨細(xì)致,片鴨更為講究,根據(jù)食客喜好,可先片下鴨皮再片鴨肉,也可片片有皮帶肉。
入口即化的酥脆外皮,肥而不膩的鴨肉,以薄嫩的荷葉餅卷食,佐以蔥條和黃瓜條,蘸一些甜面醬,趁著熱咬一口,混著蔥白的辛辣、黃瓜的爽口、面醬的咸香,油脂滿滿的溢出來,吃了一嘴,卻也不覺得膩。
在吃鴨的行家看來,有皮帶肉且油的烤鴨,才是最佳。
/ 南 京 鹽 水 鴨 /
南京向以鴨肴馳譽(yù),故歷來被冠以“鴨都”美稱。南京人“無鴨不成席”,佐餐進(jìn)酒必有鴨。而其中,鹽水鴨最為有名。
不同于傳統(tǒng)的腌臘制品,鹽水鴨最能體現(xiàn)鴨子的本味,做法返璞歸真,低溫熟煮,“濾油膩,驅(qū)腥臊,留鮮美,駐肥嫩。”鴨皮白肉嫩,卻并非淡而無味,清而旨,肥而不濃,久食不厭,慢慢咀嚼,方能品其滋味。
鹽水鴨在八九月桂花飄香時制作最佳,故美名日:桂花鴨,“人人以為肉內(nèi)有桂花香也”。桂花鴨制作考究,“熟鹽搓、老鹵復(fù)、吹得干、煮得足”。桂花鴨肉嫩微紅,淡而有咸,香鮮嫩三者畢具,食之鮮美可口。
/ 上 海 八 寶 鴨 /
上海人吃鴨子,卻也頗有一番雅趣。
改良自八寶雞的做法,八寶鴨選用肥壯的新草鴨,用背骨鴨開背,肚子內(nèi)填入栗子、白果、肫丁、腿肉、糯米、干貝素、冬筍等配料,扣入大碗封以玻璃紙,入鍋蒸燜。待鴨肉酥軟和配料互相滲透,澆上蒸鴨原鹵調(diào)制的蝦仁和青豆,頓時間香氣四溢。
八寶鴨色澤紅潤,腴香濃溢,肚子里餡料十足口感更為豐富,糯米香糯粘滑,火腿香咸帶甜,冬筍質(zhì)嫩味鮮,栗子酥香味美,蝦仁清淡爽口…
風(fēng)味如此之獨(dú)特,難怪上海各大飯店都可見其身影。
/ 桂 林 荷 葉 鴨 /
桂林好山好水好風(fēng)味,吃鴨必然也與眾不同。
荷葉鴨選用肥嫩的光鴨,鴨子下油鍋炸至表皮金黃,肚中放入干荷葉、瘦肉丁、熟冬筍丁、臘肉丁、炸香荔丁、蝦米等炒熟的丁塊佐料,再裹上郊區(qū)蓮藕塘里生長的青青蓮葉,上籠火蒸。
熟后的鴨子滲有荷葉的清香,肉質(zhì)酥嫩可口,剝開肚子,餡料伴著油脂流出,直令人垂涎欲滴。
/ 杭 州 醬 鴨 /
杭州醬鴨其因色澤黃黑而得名。
其工序繁復(fù),先是輔以姜、醬油、紹酒、桂皮、蔥段、白糖,經(jīng)火硝、精鹽腌制一天半,再以醬油醬足兩天,然后兌水煮沸,鹵水不斷澆淋鴨身,直至鴨皮成醬紅色時方可撈出瀝干,最后置于日光下暴曬2天即成。
層層工序烹出的醬鴨,芳香油潤,咸中帶甜,醇厚不膩,肉質(zhì)筋道,讓人齒頰留香。
/ 建 甌 板 鴨 /
建甌板鴨飲譽(yù)遐邇,久盛不衰,為中國四大板鴨之一。
板鴨制作十分簡便,以溪流中放養(yǎng)的“土鴨”,洗凈去除內(nèi)臟,用竹片將鴨身撐開,抹上鹽掛于陽臺或煙囪下,待山風(fēng)吹熟,便可以吃了。
風(fēng)干后的板鴨,形如扁平龜狀,表皮色澤黃嫩光潤,清洗后上鍋隔水蒸上一刻鐘,原本封存在干硬肉塊里的葷香,瞬間伴隨著水霧氣騰散開來,快刀切成小塊,澆上黃酒或加了胡椒的熱料酒,咸香的油脂順著粉紅色的鴨肉緩緩滴下,迫不及待嘗一口,鴨肉肥厚不膩,味道咸而香美。
/ 泉 州 姜 母 鴨 /
姜母鴨相傳為商代名醫(yī)吳仲所創(chuàng),原系宮廷御膳,后來流傳至民間。
紅面番鴨宰殺后治凈,老姜切片,佐以花椒、八角、桂皮、丁香、草果、首烏、香葉等,同置于帶蓋陶土砂鍋中,把砂鍋埋于鐵鍋中燒熱的沙堆里加熱或直接置于爐火燜燉,等老姜的香氣彌漫屋子的時候,鴨也就熟了。
姜母鴨食色誘人,老姜除腥熱身,鴨肉滋而不膩,溫而不燥,春夏祛暑濕、秋冬祛肺燥,食后通體暖暢,氣血雙補(bǔ)。
/ 揚(yáng) 州 三 套 鴨 /
古時揚(yáng)州一帶盛產(chǎn)麻鴨,鴨子肥美,制成菜肴更是出眾,以套鴨最為著名。
古法套鴨以“肥家鴨去骨,板鴨亦去骨,填入家鴨肚內(nèi),蒸極爛,整供”。現(xiàn)在則以家鴨、野鴨、菜鴿替之,家鴨肥嫩味鮮,野鴨肉緊味香,菜鴿松嫩味醇,滋味更佳。
三禽整料出骨,以南酒調(diào)味,佐以火腿、香菇、筍片點(diǎn)綴,紫砂鍋文火寬湯燉燜三小時,湯汁清鮮,由外層吃向里層,多味復(fù)合,鮮嫩層出不窮,其味殊絕,妙不可言。
難怪古人說起它,會有“聞香下馬,知味停車”的舉措了。
此外,全國各地有名的鴨肴還有:東莞白沙油鴨、鳳凰核桃鴨、四川樟茶鴨、安徽無為熏鴨、廣東脆皮燒鴨、湛江白切鴨、南寧燒鴨、海南嘉積鴨、南寧武鳴檸檬鴨、大邑縣麻油鴨等等…
鴨肴名菜,種類繁多
而食鴨之人,天南地北皆有之
想來可以以此為契機(jī)
制作一份 全國食鴨地圖
所以,在你的故鄉(xiāng)
如果也有不同的吃鴨方法
就請告訴我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