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見,摸不著的心情總是左右著我們的所有言行。
很多時候,我們會“莫名其妙”的不知道自己到底怎么了,總覺得哪里都不對勁,做什么事情都受到影響。
科學研究證明,快樂、悲傷、害怕、討厭、憤怒,這五種基本情緒在主導人類的所有感受。而這些并沒有想象中那么飄渺,在電影中,導演讓這一切變的“可見”,成為五位個性極其鮮明的精靈人物,這就是正在熱映的皮克斯動畫片《頭腦特工隊》(Inside out)
電影為我們展現了很多心理學層面的元素,比如小女孩幼時的記憶、潛意識、邏輯思維等等。那個幻想中得好朋友“Bingbon”引起了無數成年觀眾的共鳴。
但,核心問題是:我們究竟應該如何看待情緒的比例?換句話說,要如何理性管理自我情緒?
在電影里,快樂(Joy)一直在主導小女孩Riley對生活的所有反應,她總是讓小女孩“保持快樂”,讓悲傷(Sadness)不要插手任何事情,因為她只會幫倒忙。
隨后,因為Sadness的好心辦壞事,無意中破壞了小女孩的心理世界,Joy拼命去補救,但她起初固執的認為,只要自己努力不放棄,就會讓一切恢復到幸福。
但事實上,快樂并不能解決越來越多的艱難問題。Joy逐漸發現,只有單一的情緒是非常孤單無力甚至危險的狀態。
小女孩被父母的期待,朋友的思念,被“快樂”束縛,給自己帶來巨大壓力,假裝自己很開心,everything is ok,結果對無法適應的新環境產生害怕、逃避,終于崩潰,悲傷、恐懼、痛苦、憤怒,這些除了“快樂”以外的情緒全都爆發了出來。
因此,并非所有的“正能量”都會帶來好的結果,人類需要經歷負面與消極,發泄悲傷、痛苦甚至憤怒這些“負能量”,才會得到成長,塑造成熟、自由、理性的獨立人格。
事實上,從來都沒有一種單純的“好情緒”或者“壞情緒”,唯有真實的面對自己的感受,讓情緒正確的釋放出來,而非簡單粗暴的壓抑,你會發現,生活會變得輕松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