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身成長詞典已上線1775/2000詞條
今天是精讀君陪伴你終身成長的第2980天
弟弟說:醉酒的人,才是這世界的“超人”,做常人不敢做的事。
前段時間,村里的表叔喝多了,自己上了二層小平房的房頂,要在房頂干活。
被家人鄰居一起給“抬”了下來。
也許他拿的干活“工具”是一瓶二鍋頭,要干的活是“喝酒”。
無獨有偶,一名醉酒男子在路上和狗單挑,被民警勸離。
在街上和狗都能吵起來,這生活得多么不順利。
就像上海那位因為未把快遞送上樓而被投訴,就狂踩對方快遞、發泄情緒的快遞員一樣。
很多時候,我們的真實情緒被隱藏,只在醉酒后、極度憤怒后、回家之后才敢展現甚至發泄出真實的情緒。
所有人都告訴我們,要展現最美好的一面給家人和客戶。
但是,堵得越厲害,爆發起來就越恐怖。
去年三月份,有一名19歲的大學生在家休息養病。
校方與父親打電話時,他當即情緒失控,拿著菜刀沖出家門。
將在外邊玩得開心的陌生兩歲女孩砍死。
這么強大的情緒力量,顯然不是第一次被視而不見。
不止一個人迷惑的提問過:總是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緒,管不住它,該怎么辦?
我經常想,情緒是多么讓人恐怖的“怪獸”呢,怎么人人談之色變。
果真如此嗎?
電影《頭腦特工隊》也許能給我們一些更加準確的思考。
01
電影起源于導演真實的困惑。
他不明白自己曾經的貼心小棉襖女兒,為什么突然到了11歲開始變得沉默。
就像每一個處于青春期的孩子,他們的腦袋里、情緒體到底經歷了什么?
電影中的主角,同樣是位11歲的小女孩,她叫莉莉。
在莉莉的大腦指揮部,有5位情緒指揮官。
快樂(Joy)、悲傷(Sadness)、恐懼(Fear)、厭惡(Disgust)和憤怒(Anger)。
這幾個基本情緒是工作人員做了大量的研究最終確定下來的,對我們很有借鑒價值。
在前邊的十年期間,莉莉的所有情緒都是分別出現,很好辨認。
而且,快樂(Joy)一直都是占據絕對主導權的存在,它就像一顆閃耀的星星,渾身發光。
當我們一旦開心起來,整個世界都會發光。
恐懼(Fear)是我們的一種自我保護。它不斷提醒我們注意規避任何危險。也因為有了恐懼,我們才相對可以更加安全地成長。
它的樣子是一根敏感的神經,受驚后頭發就會變形。
成熟的恐懼是一種對陌生事物的敬畏感。不斷突破恐懼,也不斷變得強大。
厭惡(Disgust)是一種拒絕的力量。它是自我意識覺醒和獨立意識養成,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不同的人,因為環境與認知不同,厭惡對象也不同,這強化了個體的獨特性。
憤怒(Anger)是一塊頭頂能噴火的紅色板磚。它是我們的力量之源,可以幫助我們展現自己真實的想法,做真實的表達。
憤怒可以戰勝恐懼,當我們憤怒燃燒的時候,那是一股無所畏懼的力量,要善加利用就會是動力。
在前11年里,悲傷(Sadness)都很少出現。大家都盡可能的想讓莉莉快樂,阻止一切不快樂的發生。
悲傷的樣子是一滴藍色的眼淚,它碰到控制臺,莉莉就會傷心地哭。
但凡被它觸碰到的記憶,就會變成藍色。
所以大家對待悲傷,一向是很謹慎的看顧狀態。
02
伴隨著父母的一次搬家,莉莉的關鍵成長時期到了。
她離開了熟悉的環境、朋友、學校,再加上敏感的青春期到來,一切都讓她無所適從。
在大腦里發生了什么呢?
悲傷(Sadness)因為找不到自己的定位和價值,開始不自覺的想要觸碰核心記憶球。
快樂(Joy)為了搶救所有的核心記憶球,無意之間和悲傷一起被送出大腦控制室,進入到大腦記憶區。
控制室只剩下恐懼(Fear)、厭惡(Disgust)和憤怒(Anger),它們之前只是配合快樂存在,現在不得不想辦法穩住莉莉的大腦。
但是,恐懼、厭惡和憤怒,怎么可能讓莉莉表現正常呢?
所以莉莉就像任何一個青春期的女孩,開始孤僻、煩躁、憤怒、刻薄、對爸媽不爽、對學校不爽、對環境不爽。
在大腦里,莉莉曾經的核心小島:友誼島、滑稽島、親情島等等一一墜毀。
核心小島是每個核心記憶組成的島嶼,有可能是和朋友的一次棒球比賽,有可能是和父母的一場游戲,有可能是和朋友一起闖禍的經歷,等等。
看到核心小島的不斷坍塌,快樂(Joy)拉著悲傷(Sadness)一直積極地尋找回歸之路。
快樂(Joy)遇到了莉莉曾經幻想中的朋友BingBong,這是小莉莉幻想出來的朋友,曾經某段時間,它是莉莉最好的朋友,它們還計劃一起上月球。
BingBong漸漸的被莉莉遺忘了,他很難過,悲傷(Sadness)幫他釋放了壓抑的情感。
這是快樂(Joy)第一次真正看到悲傷(Sadness)的力量。
之后快樂(Joy)和BingBong一起掉下記憶廢墟,看著無數被遺忘的記憶,BingBong的身體也開始消失了。
快樂(Joy)沒有放棄,想辦法和BingBong一起沖出記憶廢墟。
但每次總是差一點。
最后關頭,BingBong悄悄跳下去,成全了快樂(Joy)。
看著曾經老朋友的消失,快樂(Joy)第一次哭了。
她終于明白,快樂和悲傷是可以同時存在的。
這次,快樂(Joy)帶著自暴自棄的悲傷(Sadness)一起回到了大腦指揮部。
雖然失去了曾經珍視的一切,但是隨時可以重新開始不是嗎?
大家把控制權交給悲傷(Sadness),莉莉終于釋放了積壓已久的壓抑。
這時,大家發現,所有的情緒應該是一切協作的,可以同時存在的。
莉莉在爸媽的懷抱里哭得傷心,也幸福地笑了。
03
很多時候,我們對自己的負性情緒抱有偏見。
覺得那是不對的、陰暗的、不應該出現的。
但是,既然他們存在,勢必有意義,且需要被看到。
不被看到的情緒情感,它們只會通過一切辦法膨脹,直到被你看到,哪怕這份看到最終是同歸于盡地毀滅全世界。
就像英國作家珍妮特·溫特森所說:萬物倒塌又被重建,唯建造者再度歡愉。
當情緒來時,坦坦蕩蕩地展示,對它表示看見,然后看它帶來的禮物,表示感謝,它會開心地流走,就是這么簡單。
《阿凡達》中,最動人的這句話送給我們生命中的所有遇見:I see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