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 園(二首)
這兩首詩于南宋寧宗慶元五年(公元1199年)作于山陰(今浙江紹興),陸游時年七十五歲。沈園舊址在紹興禹跡寺(今已不存)南面。這是悼念詩。陸游早年與表妹唐琬結婚,感情極好,但被陸游母親所嫌,兩人被迫離異。后唐琬改嫁,陸游另娶。紹興二十五年(公元1155年)春,陸游與唐琬在沈園不期而遇。陸游曾題《釵頭鳳》詞于園壁。不久唐琬病逝。慶元五年春,陸游又至沈園,物是人非,睹物思人,傷感倍增,便寫了這兩首詩。詩意凄愴動人,既有對唐琬的深切悼念,又有對當時婚姻制度的怨恨。
其一
城上斜陽畫角哀①,沈園非復舊池臺。傷心橋下春波綠②,曾是驚鴻照影來③。
【注釋】
①畫角:彩繪的號角。 ②春波:沈園有春波橋。 ③驚鴻:受驚的鴻雁,以喻指女子體態輕盈多姿,此指唐琬之美。
【譯文】
城上抹著落日的余暉,畫角好像一聲聲訴著悲哀,
從前的沈園已經變樣,不再是原先的池沼亭臺。
最叫人傷心的是那橋下碧綠的春水,
呵!那春水曾照出她驚鴻般倩影的輕盈風采!
其二
夢斷香消四十年①,沈園柳老不吹綿②。此身行作稽山土③,猶吊遺蹤一泫然④。
【注釋】
①夢斷香消:指唐琬逝世。 ②綿:指柳絮。 ③行:將。 稽山:在紹興東南。④泫然:流淚的樣子。
【譯文】
夢魂不再,芳香消逝,她已經長眠了四十多年,
沈園的翠柳也衰老得不再吐絮含煙。
我縱然也快要死去變成稽山下的一坯黃土,
但在憑吊舊日遺留下的游蹤時卻不免一再淚涌如泉!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