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與技能
(1)了解《詩經》的相關知識;
(2)掌握全詩中的通假字、詞類活用現象;
(3)掌握《詩經》中賦、比、興的藝術手法和重章疊句的句式特點;
(4)能夠熟讀全詩,并能夠背誦末章;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學生課下搜集資料,結合教師補充,體驗文學知識積累的過程;
(2)通過小組合作,自主分析本詩,討論總結出本詩的藝術特點,體驗和感悟探究的一般過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了解本詩的寫作內容,體會本詩中征夫的思鄉之情,理解其對戰爭的厭惡之感。激發學生們熱愛和平,反對戰爭的愛國情感;
(2)初步了解《詩經》的現實主義傳統。
一、導入
《論語》曰:“不學詩,無以言。”古人認為經過《詩經》教化,可以使人“溫柔敦厚”。《詩經》是人類文明的春天,是文學天地的源頭清水,它開闊、豐盈、簡潔、生動。從詩經中走出的女子裊裊娜娜、款款盈盈,從詩經中走來的男子歷經滄桑,豁達堅毅,從詩經中流傳出的故事飄渺悠長,哀婉凄美。今天,讓我們用真摯的情、善感的心,吟誦這優美的文字,傳唱這古老的歌謠!
二、簡介
相信各位同學已不是第一次翻閱《詩經》了,從在河之洲的窈窕淑女到在水一方的所謂伊人,再到淇水河畔的傷心女子,《詩經》早已在我們心中扎根。今天學到的這一篇選自《詩經·小雅》,是西周后期作品。當時諸侯相爭,周室衰落,犬戎、獫狁等外族也經常入侵周疆,周亦興師反擊,造成連年戰亂不止。人民特別是出征將士對戰爭有著復雜的多元感情。今天就讓我們走進他們的情感世界。
三、分析思考
1、本詩的主人公是什么身份呢?
2、朗讀全詩,找出能直接表現情感的詞句。
明確:心亦憂止、憂心烈烈-憂心孔疚-我心傷悲,莫知我哀 ———“憂”
3、再讀詩歌,討論詩歌中主人公憂愁的原因以及詩歌是如何表現這種憂愁的。
明確:
久役在外 (薇亦作止、薇亦柔止、薇亦剛止)(歲亦莫止、歲亦陽止)
寢食難安 (獫狁孔棘 、載饑載渴) 他們疲于奔命,時時處于戒備狀態,無暇休息,身體與精神同處于極度疲勞狀態
戰斗慘烈(從“戎車既駕”、“四牡業業”、“四牡翼翼”、“象弭”、“魚服”……描寫當時士兵的裝束、武器、作戰方式等詞中可以想見他們進行了怎樣殘酷地拼殺)
音訊隔絕(從軍在外,沒有固定的駐所,無法找人捎信回家。與家人音訊阻隔,彼此的生存難以預卜,其悲苦之狀可見一斑)
歸鄉路遙(九死一生的戰爭幸存者們,歷經磨難后,內心深處依舊凄涼,悲傷。因為歸鄉的路依舊那么艱難,家中可否還有人倚門相望)
4、起興手法
明確:“薇”是故鄉田野里常見的植物,自然由物及人,引起了濃濃鄉愁。于是,深切的鄉情融入熟悉的“薇”中。思鄉懷親的情感是抽象的,但是,當把它化作故鄉的一株野花、一棵大樹、一條小河這些看得見摸得著的山水草木時,就具體形象了。
5、4-5寫什么內容呢?與前三章有何關聯呢?
明確:這兩章是在前面基礎上的對戰爭場面的具體描寫,通過對馬、車、象弭、魚服、將帥和士兵生動而形象的刻劃,從另一個側面反映了“憂心烈烈”“憂心孔疚”的原因,也使前面的“王事靡盬”落到了實處。從而進一步強調了正是因為戰爭頻繁,居無定所,作為兵營中最底層的士兵才歸家無望,思鄉心切。
附板書
第一章:寫離家遠戍在外的原因??——總寫:回憶倒敘
第二、三章:寫戍卒守無定所及種種饑渴勞苦之狀 詳寫戍卒
第四、五章:寫戍卒緊張勞苦的生活 種種情形 追敘
第六章:寫士卒歸途撫今追昔————今昔對比,借景抒情,回到現實
6、小結:試著概括本詩主題(表達何人因何事表現出的何種心情)
明確:表現了普通士兵在離鄉出征的歲月里的艱苦生活和內心傷痛,字里行間表達了對戰爭的不滿和對故鄉的思念。
這是一首描寫久戍邊防的士兵生活及其歸途中感悟傷時的詩。全詩采用倒敘的寫法,既通過戍卒的回憶和追述,來刻畫戍卒急欲回家和繼續在外抗敵的矛盾心。一邊是溫暖的家,一邊是受外族入侵的國家,家難以舍棄,國也要保衛,戰士的心理就是這么矛盾。家當然要,但國也要,兩者都要,這樣全部的辛苦和苦痛就落在了戰士心上?!恫赊薄肪桶褢鹗總兊倪@種辛苦和苦痛表現得淋漓盡致,當然詩中也流露出了對統治者憤怒不平的情緒和士卒不可言喻的傷感。最后一章,把一個戍卒久役歸來的悲喜交集的“今”“昔”之感,和盤托出,達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具有動人心魄的魅力。
四、鑒賞探究
1本詩與《詩經》中其它篇章《關雎》《蒹葭》相比,在結構上有什么共同的特點么?
明確:1-3段 重章疊句
一方面以植物的生長暗示時間的流逝,另一方面也在鮮明的節奏中表現出詩歌特有的音樂之美。
2字詞賞析:“豈敢定居?一月三捷”中的“捷”,有的解釋為勝利,有的解釋為接戰、交戰,則“三捷”或指多次勝利,或指多次行軍,即不敢定居的意思,你覺得哪一種更合理?能自圓其說即可。
明確:前一種能表現戰士的自豪之情,讓詩歌表現的情感更豐富;后一種則間接描寫出戰事之頻繁,表明生活之艱苦。
3文句賞析:詩末章首四句,歷代傳誦不已,被視為情景交融的佳句。
王夫之在《薑齋詩話》里說:“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倍增其哀樂。”你同意他的評價么?說說你的理由。
明確:偏偏在春光明媚“楊柳依依”的大好時刻,戰士們離別家鄉親人走上殘酷的戰場,心中有多少割舍不斷的悲情愁腸!千辛萬苦的戰爭終于結束,所有的艱難險阻,所有的痛楚辛酸都已經遠去,家園親人就在眼前,該是多么溫馨喜悅呀,可偏偏“雨雪霏霏”!昔日離家時的依依惜別之情,今日歸來的悲戚之感,表現得淋漓盡致。
主人公此時之所以充滿了哀傷,還因為在他剛得以擺脫戰爭的苦難,從戰場上回來之后,另一個根本無法回避的問題又凸現在他眼前,這就是對家人命運或者自己前景的極為沉重乃至不祥的預感。
因此仍舊是對主題“憂”的詮釋。
五、遷移訓練
導學案中讓大家就詩歌中某一章節描寫主人公形象,如果將此詩擴寫為一篇記敘性散文,你將如何安排記敘的順序?(先寫什么?從何處起筆?怎樣才能更好的凸顯主題?)
附、課文檢查重點(串講課文時,需重點強調的知識點)
(一) 重點詞句
1.通假字
(1)歲亦莫止( ) (2)彼爾維何( ) (3)維常之華( )
(4)彼路斯何( ) (5)象弭魚服( ) (6)(xian)狁孔棘( )
2.詞類活用
今我來思,雨雪霏霏(雨,動詞,雨雪猶“落雪”。)
3.古今異義
(1) 不遑啟居(啟,古意是跪,今意指開啟;居,古意指安坐,今意指居住。)
(2)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君子,文中指主帥,今指有品德的人;小人,文中指士卒,今指品行差的人。)
4.一詞多義
(1) 作:①薇亦作止:本義是起來起身,引申為興起,產生。
②天下之難比作于易:開始。
③常作二鐵板,一板已自布字: 創作,撰寫。
④其中往來種作:勞動,勞作。
⑤君當作磐石,妾當作蒲葦:為,成為,引申為充當,充作。
⑥自是指物做詩立就:又引申為著述,制造。
(2) 曰:①曰歸曰歸:動詞詞頭,無實意。
②明有奇巧人曰王叔遠:叫做,稱作。
③子曰: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說。
(3)止:①歲亦莫止:語尾助詞。
②當斬左止者,笞五百腳:足。
③止子路宿:使動用法,停止,停留。
④殘賊公行,莫或止之:制止,阻止。
⑤人而無止,不死何候:容止,禮貌。
⑥虎因喜,計之曰技止此耳: 副詞,僅,止。
(4)載:①史載田橫事:記錄,記載。
②自去舟職,五載復還:年。
③有好事者船載以入:裝載。
④直上載公子車:乘坐,乘車。
⑤載欣載奔:祝詞加強語氣作用,多用于動詞或形容詞詞頭,譯為“且”“又”。
⑥春日載陽,有名倉庚:副詞,開始。
(5)靡:①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浪費。
②靡不有初,鮮克有終無,沒有。
③左右皆靡: 倒下,后退。
④天高地迥,號呼靡窮:引申為不。
(6)烈:①夫火烈,民望而畏之:火勢猛。
②君有烈名:光明,顯赫。
③奮六世之余烈:事業,功業。
④文人畫士之禍之烈至此哉:厲害,嚴重。
⑤益烈山澤而焚之:引申為放火燒。
⑥窮冬烈風:又引申為猛烈。
(7)陽:①山的南面,水的北面。
②斜陽草樹,尋常巷陌:陽光,太陽。
③春日載陽:溫暖。
④則陽收其身,而實疏之:表面上,假裝。
(8)孔:①利出一孔者,其國無敵:小洞,窟窿,又引申為渠道。
②孔武有力:很,甚。
③孔道之夷,何不遵乎:大。
(9)華:①桃之夭夭,爍爍其華:同“花”。
②始雨水,桃李華:開花。
③華服麗人:美麗有光彩。
④其街市之繁華:繁華。
⑤物華天寶:精華。
⑥華誕,華居:敬辭。
(10)思:①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思考。
②已行,弗不思也:思念,掛念。
③慨當以慷,憂思難忘:心情,情思。
④今我來思,雨雪霏霏:祝詞,無義。
(11)戒:①既和既戒,既備萬事:防備,警戒。
②觀往事以自戒:告誡,警告。
③少只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戒除。
(12)雨:①齊子歸止,其從如雨:眾多。
②一別如雨:離散:
③是歲之春,雨麥岐山之陽:動詞,下雨或雨一樣的落下來。
④水能自雨田:灌溉。
⑤吾不能以春風風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潤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