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巧俊
試茶要蓋杯,泡茶要好壺,這是因為蓋杯可以保持茶的原味原汁,可喝出茶葉的品次,而好壺中由于長期泡茶,壺中蘊藏著茶的山韻與精氣,它能讓燥火的變得柔順,韻味更加厚實,回甘更加悠長。
香港茶藝協會會長葉榮枝先生在品茶
不久前,香港的葉榮枝先生邀我一同去葉漢鐘先生處去品茶,這位香港茶藝協會會長,與茶打了一輩子交道的專家,卻要在這里試茶。
那天晚上,我們品了十余種茶。先是試茶,葉漢鐘拿出了2007年的烏崠山老叢,分兩泡各5克,一泡放在仙紙上用碳火輕盈地烤,一泡不烤,然后放在兩個蓋杯中。我們端起兩個蓋杯用鼻子聞,再用同一的時間沖泡,把茶湯分別斟在大杯中,先用匙聞,后放杯子里慢慢品嘗,發現用火烤了的茶湯硬些,喝到后面還有點濕,而沒有烤的溫柔,且回甘味更強。
國家級非遺潮州工夫茶傳承人葉漢鐘在沖茶
接著又拿出2017年的茶葉來,試茶的方法一樣,但品出的結果卻為前面相反,這是因為新茶的燥氣重,再用火烤,火氣反而沒有了,用葉漢鐘先生的話說,就是負負得正了。
其實這兩種前后十年的茶,如果用一把好壺去泡卻都能泡出好茶來,所以,國家級非遺潮州工夫茶傳承人葉漢鐘給客人沖泡工夫茶時都是用手拉朱泥壺。
講個茶圣陸羽的故事,陸羽一生愛茶如命,他流浪尋茶,一日,陸羽路過一戶人家,突然間聞到一股淡淡的茶香。于是,他上前問道:“可以討碗茶喝嗎?”
守門人給陸羽端來一碗茶,陸羽喝完,微微頷首:“嗯,果然是好茶?!倍魅吮R仝聽說門外的是陸羽,這個“唐初四杰”的名門之后,忙出門迎候?;氐讲枋?,盧仝拿出私藏的“玉帶茶”。陸羽品完,嘖嘖贊嘆“好茶啊。”接著,他說,“只可惜你未將茶之精華悉數泡出?!标懹鸫蜷_自己攜帶的籃子,取出一套茶具,煮泡起來。不一會,茶香就氤氳了整個房間。盧仝驚嘆不已:“君乃神人也?!?/font>
可見盧仝茶好,還須陸羽的茶具好。
古人泡茶不僅講究水,陸羽小時候學煮茶時,智積禪師總喜歡對他說一句話:“欲品茶,先品水。”后來陸羽遍訪名山大川后,總結說:“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陸羽還把山水分為泉水、翻騰之水和停滯之水。“溪河急流洶涌翻騰之山水勿食,久食,令人有頸疾……又多別流于山谷者,澄浸不泄,自火天至霜郊以前,或潛龍蓄毒于期間,飲者可決之,以流其惡,使新泉涓涓然,酌之。”葉漢鐘說單叢茶高沖起香,低注起韻,出湯不能高沖,急沖如急流洶涌,泥沙俱下,其實與陸羽的這個總結是一樣的道理,沖茶也要“涓涓然”。而從壺口的一旁或壺嘴“涓涓然”,更有韻味。
我有一位壺友,他養了幾百把壺,有宜興的大紅袍、青灰芝麻、底糟青、黑星砂,也有潮州的朱泥、調砂泥等。他通過幾十年的沖茶研究,研究出用什么壺泡什么茶,什么茶需要多大容量的壺,效果更佳。他給我講過這樣的一件事,前年他去烏崠山買了一斤300年老叢的鯽魚葉,分了半斤寄給臺灣的茶友。后來這位茶友來到他家,他卻拿出了這茶來泡,臺灣的茶友喝后卻愕然了,他聞聞茶葉,看了看,說:“一樣的茶葉,你泡出的怎么就比我的好?難道是我的茶藝不如你?”
“你的茶藝比我好,”壺友拿起壺哈哈大笑:“是你的壺沒有我的好!泡單叢三杯的朱泥壺最佳?!彼麄冞吅冗吜?,臺灣茶友盯著那把養得如玉般的手拉朱泥壺,“這把壺是用老泥做的,像老章家的朱泥料。”
“不錯,好眼光!泥好,做工很精細。這是一把章燕明大師早期的壺,薄而潤,我養了20多年,只遇尊貴,且懂茶懂壺的人,我才拿出來泡?!眽赜咽嵌嗝吹靡?。
所以說,泡好茶,你要有一把好壺!
以上是巧哥養的老章家祖孫三代制的壺,上為章燕明之壺、中為章海元之壺、下為章湘健(17歲)之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