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楊輝騰,筆名騰之谷,創騰de天空。江山文學網簽約作家。詩歌散見《打工文學周刊》《佛山文藝》《未央文學》《山東文學》等。詩歌入選《中國實力詩人作品選讀》。
詩歌生活在低洼處
文/楊輝騰
有流水的地方,就有鳥鳴存在。而詩歌,恰恰生活在低洼處。
這么一說,或許你認為這是偽命題。這也不打緊,信不信由你。
從《詩經》開始,或在它的之前,就有了詩歌。來路分明,來自生活。歷經數千年,詩歌也在坎坷了數千年。
要談詩,總不會漏掉最重要的朝代,唐代。古詩,在唐代發展到了巔峰,后人望塵莫及。
在此,不說它的地位。只對詩歌的在場感感興趣。不管是初唐四杰,還是后來的李杜,詩歌背景無論怎樣,透過詩歌語言,都可以還原現場景,如詩如畫,烘托出詩人的內心世界。這顯然是時勢的產物,絕不無中生有。
今天,我們去讀唐詩,依然能找到一種親切的感覺。更甚是,就如身臨其境。詩歌的語言,盡管和現代漢語有很大的區別,但還是挺好懂的。古詩人的心境之清,表達之清,像日月分明。
到了物欲橫流的今天,大部分人不再寫古體詩歌。傾向寫現代詩。
一說到現代詩歌就亂了陣子。在網絡上,看到亂哄哄的,真真假假,假假真真,以假亂真,真假難分。還有很多人,另立山頭,另立流派,舉旗高呼,唯我獨尊,唱出真詩歌的學說。這也不是不允許的,言論自由,只要不觸犯法律,不和國家作對,不和人民作對就基本通過。但給詩歌注射毒液,學說也就慢慢死去。詩歌不是靠吹捧而來的,也不是靠跟風的,好的詩歌不需要點評,點評都是多余的。詩歌需要的,往往是簡樸,真實,觸動心靈瞬間的共鳴,脫迷而悟,思想積極向上。
常說,唱山歌不要譜可以。但詩歌,不要譜可不行。
那么,怎樣借鑒古人的譜呢?真情,用心,旋律,節奏這些是少不了的。至于詩歌平仄,對仗,韻腳這些,大抵可以忽略了。因為古詩,絕句,律詩用詞數量少,要表達豐富的思想感情。必須講究精煉方可達成。在詩歌的章法上,我們不必放棄起承轉合的內在聯系。
另外,詩歌有別于說話。如果把說話比喻成太陽光,那么詩歌就是太陽光照在某物體上折射出來的光或感覺。通過物化通靈性,打通內心世界,天地人合一,達到共度眾生。
像李白《靜夜思》,之所以流傳千古。是景,是意境,上升到打通讀者內心的通道,再度達到共鳴。讀后,有一種感覺,真情,用心,旋律,節奏全深入人心。
而今天,很多詩歌很難讀懂。比如詩句:“清晨,窗臺邊上放著幾粒鳥鳴。”“我被青春撞了一下腰”、“我從一棵樹的心里出來”等。這是詩句,很令人費解。花盡腦汁也弄不清楚啥意思。但這些變形的東西,在一些所謂的詩評者的筆下,吹得神乎其神的。其實,是一種扭曲的評述。不敢恭維。要知道,比喻有兩種,一種是形像,一種是神似。是可感可悟的,不是離開生活,騰云駕霧超現實的那種。
為什么現代詩會出現這樣尷尬的局面呢?是不是現代詩歌不如古詩呢?這些問題,似乎一下子把人問住了,90%以上的人說古詩好。現代詩歌是沒法比的。其實,深入了解,也未必那樣糟糕的。原因是有的,比如古詩,我們在讀小學的時候,就開始學習古詩了。它作為課文,作為古詩教學,潛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形成一種思維,齊說古詩好,那是好東西。而現代詩,卻沒有那么好的機會了,只能到了高年級以后,才慢慢接觸。給人的感覺,記不住。
當我們成年了,有了一定的生活閱歷。去讀一些現代詩歌。結果一頭露水不知天。
說到這些的時候,有一種慚愧感。我們以祖國的唐詩為榮,卻以現代詩為失聯了?!更為一些無謂的詩評者感到惡心。他們在一些權威的詩歌刊物里鼓吹某某詩人的詩歌脫穎而出等等,說比唱好聽。因為,他們帶有商業意圖,功利色彩。在詩歌界炒作,不可抵賴。結果會捧殺了詩人,同步也毀了自己,群眾的眼睛是金星火眼,是雪亮的。誰在說假話,說瞎話,一目了然。
話說回來,很多詩評者,也是悲哀的角色。壓根對詩歌了解的就不夠,硬著頭皮,亂寫一通。又怕寫的不好傷及他人,只能用中國人慣用的招數拍馬屁式,斷章取義,借題發揮,達到自圓其說。這等于將詩歌剝離生活。當然,也不乏詩歌大家,詩評家存在,像陳超,張執浩等。
當下,詩歌界也是混亂的。一些權威的刊物發文有很多潛規則,官人詩,名家詩,推薦詩等等。他們的詩歌很好嗎?也不見得。新人不行嗎?也不完全。但新人的機會很難得。顯然,扼殺了很多生活在低洼處的詩歌,良心與時代成了決斗士。說這些的時候,可能有人說,能否列出證據來啊!不好意思,我說的是現狀與現象。不是具體到那一個刊物和個人。那是普遍現象,是通病。呼吁詩歌生活狀態艱辛。
山不轉,水轉。現代網絡文化興起是慶幸的,涌現了大批網絡詩人。有很多靜心寫作的詩人,他們的詩歌寫得很好。載錄他們的詩歌共賞:
1、立秋之日
文/畢俊厚
我忽然感到這秋天說來就來了
窗外,小涼風踮起細碎的腳尖
飛來飛去的小昆蟲們,伸長脖子,用透明的翅膀
丈量秋的來臨,它們似乎感到宿命的威脅。
已是迫在眉睫的時候,所有植物都在急趕著最后的一頓晚宴
盡力讓鼓脹的肚子,貼著末秋飛奔。
田野,歡快的鳥兒,備冬的田鼠
都在忙碌于生存的哲理。
與秋風相比,我更悲憐人生之秋
這意外的風景,或者是強弩之末
或者是輪回的開始
——此時,唯有盛大的收獲,才是壓緊內心虛空的
沉重砝碼
2、葉子微微碰了水響
文/那女
秋天漸漸裸露
被花和葉密匝匝包裹的真相
大雁一聲尖叫
丟下幾根飄搖的羽毛
雨,的確很蕭冷了
自從擺脫了雷電的布控
北方之南,相對是一條直線
可以卸載易輻射的燃料
可以寬慰明天的明天
回不來了,是正確的
恰好為另一個疑似的春光
蓄造契機
如果,季風再次擁有了溫度
如果,草木的根部開始回暖
允許放在心上
但不要企圖愈合傷疤
權當,青青的葉子微微碰了水響
3、立秋了
文/曹玉霞
石榴沾染了紅色
女貞,月季,紫薇,懶老婆花
我多么熱衷于這些名字
除了紫薇和月季
還有那么多花開的更加鮮艷
我在烈日之下
拍下她們看似永恒的綻放
以此來證明我的存在
我用手指觸碰她們
我觸碰一下
她們就擺動了一下
我再觸動一下
她們再擺動一下
我用力她們也用力
我停下來,她們跟著停下來
我告訴她們
就要有風霜迎面而來
她們沉默著
我告訴她前面將一片蕭殺
她們依然沉默著
她們玩火
最終把自己焚燒
4、而今夜月亮只有一個
文/蘇淺
我確信石頭和石頭挨緊有溫暖。
魚和魚交尾有未來
島嶼和島嶼之間也有眺望——
而今夜月亮只有一個。
而今夜月亮一個也是多。月光千里
你站在哪兒都是和它站在一起。和這不能拒絕的命運:
一個陷在光明里的人,
連悲傷也沒有理由。
另外,我也將自己的一首詩歌貼出來,和大家共勉。
秋天又來到中國
文/楊輝騰
往年的秋天
跟隨大雁而去,去了遠方
天空掌管著無限的孤獨
沉默中不缺少枯枝敗葉
但南風
依然吹不翻其陰性的容顏
中國的土地上
黃色的臉黑色的眼睛
低頭走路的只是一群民工一樣的兄弟姐妹
如今,北方吹響了號子
一直向南
南方的秋天肅然起敬,金色的味道有所不同
那些不會走路的人學會了自己照顧自己——
再來總結一下吧。以上的詩歌,為什么好?因為這些詩歌生活在低洼處。告訴你,詩歌的依靠是滄桑的大地,以及大地的恩惠。很多人沒有把詩歌歸位到生活當中,遠離了土地,導致失去了該有的本色。詩人,一旦不寫詩歌,將一無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