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學生一起破繭成蝶
——記北京市五路居一中 方玉敏老師
作者:梁恕儉
“班主任帶班的過程實際上就是抓住每一個契機,幫助一批又一批的孩子們破繭成蝶、飛往成功彼岸的過程。班主任就是那個給學生營造適宜環境、幫孩子們完成破繭、最終幸福飛翔的人!”方玉敏談到班級管理,深有感觸地說,“愛是班主任老師的天職,是成功的源泉。只要我愛每個孩子,尊重每個孩子的家長,尊重每個任課教師,智慧的火花就會永遠閃現,熱情就會永駐心間,工作就會回味無窮。”
十幾年前,方老師初做班主任時,就顯得比較老道。她首先召集班干部,讓他們從學習、紀律、衛生、考勤等諸多方面制訂細致的管理規章制度,再選小組長嚴密地監管執行,對學生一切行為都嚴格按照條款去要求、規范。
在繁瑣的制度約束下,每個學生都似戴了“緊箍咒”,甚至有的班干部感覺在“作繭自縛”。方老師為了以身作則,起到示范引領作用,要求學生做到的她先做到。每個早晨方老師幾乎都是第一個到校,督促學生交作業或看筆記或朗讀背誦或思考數理化難題。每個課間,方老師都要在教室里撿紙屑,抹講臺,擺桌椅,倒垃圾,地面臟了親自打掃。時間長了,學生把老師當成了保姆,對老師的“事必躬親”無動于衷,認為班主任多干活是應該的,他們心安理得地享受起來。方老師覺得這樣做不利于孩子自立自強。
現在的孩子以獨生子女居多,加上父輩、祖父輩的寵愛,依賴性較強,獨立性較差。而當今形勢的發展更需要能自主學習、獨立性較強的孩子。那么怎樣在班集體中營造自主學習氛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呢?
自主學習是一種學生把自己置于主人地位上的學習,學習也就變成自己的事,自覺自愿的事。學習積極性的根源在于學生內部學習動機,而這種積極性一旦被調動起來,學生將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學習也將是高效的。教師要放手給學生必要的個人空間,為學生創造、發現、表現,提供更多的機會,特別是為不同個性特點的學生提供必要的發展空間。學生一旦擁有了自主學習的好習慣,將會受益一生。
為此,方老師逐步放手放權,引導學生自行制訂目標,讓學生自覺、自律地學習,形成自我約束力,進而施行學生自主管理。具體做法是召開班委會,草擬“班級承諾書”,并請全班同學討論修改,再讓學生把承諾書帶回家,和家長認真研讀并提出修改意見,班會課上大家再反復推敲,最終達成共識,完成班級承諾書的定稿。
由于這是學生自己制訂的承諾,遵守起來容易落實。方玉敏老師喜歡戴著放大鏡去觀察學生的閃光點,并及時予以表揚、鼓勵。特別是后進生,只要有點滴進步,方老師就會變著花樣夸贊,不斷增強他們進步的信心。歡歡是個各科學習基礎比較差,總愛不認真、不及時完成作業的孩子,但她對班里的衛生工作盡心盡責,每天都能給大家一個干凈、整潔的學習環境。于是方老師便抓住歡歡這一優點和她面對面交流,及時幫她找到英語學習上的漏洞,每天放學后專門給她輔導,結果第一次月考,歡歡的英語及格了,這是從未有過的。歡歡的自信心增強了,在方老師的指導下逐漸擺脫了不愛學英語的陰影,各科學習也有了較大進步。
方老師采用分組學習法,把學習的過程變成了一個相互交流的過程,一個學習、探索、創新、提高的過程。在學習過程中,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了充分發揮,教師變成了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協調者。方老師因材施教,引導學生制訂適合于自己的目標,鼓勵孩子們勤奮努力,超越自我,讓學生體會到自主學習的快樂。最終每個孩子都有了為之奮斗的目標,并沉浸在自發進取的享受中。
要教育好學生,離不開家長的密切配合。方老師重視與家長溝通,坦誠相待,使學校和家長對學生的教育形成了合力。方老師利用家校聯系本,把想對孩子們說的話,和他們存在的問題寫在家校本上和孩子們進行書面交流,及時抓住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在家校本上放大,讓學生切身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發自內心的關愛。同時,方老師還充分利用“家校通”,保證了家校的經常性交流,使得班主任和家長都從對方那里得到自己所無法耳聞目睹的有價值信息,真正實現了學校與家庭的互相溝通、有效溝通。
“未來歲月里,我將繼續忠誠于自己鐘愛的教育事業,像春雨那樣,默默無聲卻綿綿不斷地用真誠的愛心去滋潤自己所耕耘的每一片土地,繼續做那個能讓孩子們破繭成蝶的引路人。”方玉敏老師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