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莊有個財主姓李,是個遠近聞名的書呆子,遇事總要講一點詩文。他有三個女兒,大女兒叫文靜,嫁個教書匠;二女兒叫秀麗,嫁個裁縫;小女兒叫小翠,自己做主嫁個種田郎。
有一年春天,李財主做六十大壽,諸親好友,都前去送禮,熱鬧非凡。壽宴開始,李財主致詞:今天是我六十大壽,承蒙各位看起,前來送禮,深表感謝。不過,今天壽宴席間,我提議大家吃吃講講,雖說不要作詩作對,但講話要有三分文氣。全場人異口同聲,好極好極。有人提議:先從三位官人說起。全場人都拍手贊同。
大官人教書匠心想炫耀自己是個識字人,搶口先說:“吃吃講講可以,不過,有個條件,各人講的內容要聯(lián)系自己的職業(yè),而且最后一句要跟《百家姓》上有關。”大女婿當然胸有成竹,出出風頭,心想難倒兩個襟弟。二女婿則沉思片刻,滿口答應:“可以可以。”小女婿心想,自己雖然識字不多,但《百家姓》能背出幾句,于是不甘示弱地說:“閑話少說,來就來吧!”
大女婿嗓子一清,站起來搖頭晃腦、神氣活現(xiàn)、慢條斯理地說:“一只硯臺四角方方,一支筆在硯臺里來來往往,寫的是‘周吳鄭王’。”說完斯斯文文地坐下。在場人拍手叫好。
接著二女婿站起來笑瞇瞇地說:“我是個裁縫師傅,不但會縫衣,而且會繡花。繡花繃四角方方,繡花針在花繃上來來往往,繡的是‘苗鳳花方’。”話剛說完,大家拍手。說笑間,人們眼光都朝向種田郎三女婿。
三女婿卻不慌不忙,先向大家說:“我是個種田的,說的不好,請勿要見笑。我俚夫妻倆靠種田為生,天天早出晚歸,同進同出,有商有量,有吃有穿。住的是茅草屋,燒的是泥涂灶。泥涂灶四角方方,一把鏟刀在鑊子里來來往往,煮的是‘雷賀倪湯’。”說罷,在場人贊不絕口,連平日瞧不起小女婿的岳父也瞇著眼睛笑著說:“勿烏,勿烏。”
記錄者:王守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