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時,裴寬曾任潤州參軍。當時刺史韋詵正在為女兒挑選丈夫,很久都沒有選到。有一天在家里休息時,韋詵登樓遠望,突然看見遠處有個人在花園里埋什么東西,他很納悶,就命人去打聽此人是誰,在那里埋什么東西。不久,使者回報說:“那人是裴參軍,他為官清廉,不愿接受人家的賄賂,生怕玷污了自己的家門。當時有人送給他一大塊鹿脯,放下就走了,他沒法退還給那人,又不想自欺欺人,所以就將它埋掉了。”韋詵聽后,對裴寬贊嘆不已,便決定將自己的女兒許配給他。訂婚那天,韋詵將裴寬請到家里,又叫女兒躲在帷帳后面觀看,只見裴寬瘦弱而修長,身穿一件碧綠的衣服,韋詵家里人都笑他是“碧鸛”。韋詵嚴肅地對家人說:“愛惜自己女兒的父母,必然要將她許配給賢公良侯做妻子,怎么可以貌取人呢?”后來,裴寬果然不負岳父的重望,升任至禮部尚書,很有聲望。
唐代的李祐升官以后,不少的公卿子弟都請求要娶他的女兒為妻,李祐一概謝絕了。一天,他召集幕僚聚會,說要選女婿。大家猜想要選的一定是一位名門望族的子弟,待到入席之后,卻久不見他的動靜,酒席過半,李祐拉起坐在下位的一位小將,對他說:“我知道你還未成婚,請恕我冒昧將小女的終身托付給你。”并即席舉行了訂婚禮。過了幾天,有人問他為什么這樣做,他答道:“我每每看見一些官宦之家的老人,常常與名門望族締結婚姻,其實他們的子弟淫奢成性,這樣的婚姻多數不會有好的結果。我憑借著自己的文韜武略得到了今天的爵位,選擇女婿時又何必非得仰仗著名門貴族來博取虛假的名望呢?”聽到這席話的人,都對他肅然起礅。
司馬光曾說過:“官宦人家娶媳婦,一定要娶那些家境不如自家的;嫁女兒一定要嫁給那些家境勝過自家的。因為,娶媳婦不如自家的,她便知道勤儉持家了;而嫁女兒勝過自家的,她便知道敬畏公婆了。”一時被傳為名言,但是,現在來看韋詵、李祜兩公的擇婿,感到他的話似乎還沒有說透。
司馬光的名言道出了世俗的擇婿娶媳觀,然而,人都是在變化著的,某人此時的貧賤,不一定證明他日后就不能富貴;反之,某人此時富貴,也不一定證明他日后就不會貧賤。韋詵、李祐為女擇婿,著眼點不是放在此時此地,而是放到了彼時彼地,他們不以衣貌取婿,不以貧富取婿,而是重人品,不圖虛榮,這也是值得今人學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