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光明日報
【你應該知道的民法總則·以案說法】
【典型案例】
山西太原市民劉先生玩游戲6年了,日前在網吧上網后,當晚發現游戲賬號多次在異地登錄,等回家再上網時,發現賬號里的游戲幣、材料和裝備被人“洗劫一空”。劉先生說,“消失”的游戲幣大約2000多元錢,可是裝備就不知道值多少錢了,他個人覺得值十幾萬元?!瓣P鍵是打裝備時花費了不計其數的時間和錢。這下一切只能從頭來了?!眲⑾壬鸁o奈地說。
根據劉先生所玩游戲的拍賣行系統來看,他的材料和游戲幣總價值在兩萬兩千元左右,由于裝備禁止拍賣,所以他的游戲裝備的價值無法估算。而游戲客服只能根據拍賣行系統為劉先生恢復材料和游戲幣的錢款。
不少游戲玩家都有像劉先生這樣被盜號的經歷,由于游戲裝備等虛擬財產的價值難以估量,又看不見、摸不著,也沒有相關法律界定其物權屬性,所以維權很難,大多都是自認倒霉了。
【民法總則這樣規定】
民法總則第一百二十七條規定:法律對數據、網絡虛擬財產的保護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專家點評】
北京市鑫諾律師事務所律師李小波:
當玩家們將辛辛苦苦“練功”掙來,甚至是花錢購買的“裝備”“寶物”“武器”、級別、段位等視若珍寶時,一雙雙無形的黑手,卻早已在暗處覬覦。近年來,在網絡世界,尤其是網絡游戲中,虛擬財產被盜的案件屢見不鮮。
虛擬財產非憑空產生之物,其產生首先需要運營商投入軟硬件構成網絡服務平臺,然后是網絡服務的使用者投入大量時間和金錢,并通過自身腦力和勞動力而獲取,具有空間虛擬性、可交易性、價值性以及期限性等特點。很多網絡虛擬財產,如游戲裝備、禮包、虛擬貨幣等在網絡用戶之間可以買賣,網絡上也有專門的交易市場。此前由于法律沒有對虛擬財產的屬性、界定、量化及管理等作出明確規定,所以難以實現對虛擬財產的有效保護。很多用戶的虛擬財產被盜后,投訴無門。
民法總則明確將數據、網絡虛擬財產作為一種法律權利加以保護,實際上是對數據和網絡虛擬財產的物權屬性的界定。這就意味著,以盜竊、盜銷各大網游公司網絡游戲賬號、騰訊QQ幣、游戲裝備等為主要特征的網絡虛擬財產盜竊行為,將有法可依,進而實現對虛擬財產的有效保護。(龔亮 盧麗鈴)
《民法總則》實施背景下的法律實務
第一期 2017年5月06日—07日 成都市
第二期 2017年5月20日—21日 青島市
費 用:3000元/人
孫 慧:13522874532(微信咨詢報名)
【議題及主講專家】
(一)關于編纂《民法典》的總體考慮與《民法總則》的立法熱點問題
(二)關于基本原則、法律適用規則及其司法實務運用(三)《民法總則》的民商事主體制度的更新與發展
主講專家:楊立新 教授,博士生導師、著名法學家,全程參與民法典編纂工作
(四)《民法總則》民事權利與民事法律行為
(五)《民法總則》代理制度
(六)民事責任、訴訟時效與期間的計算
(七)《民法總則》對司法審判、仲裁、公證及律師實務的影響與應對
主講專家:楊立新 教授,博士生導師、著名法學家,全程參與民法典編纂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