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2-18 14:20:50)
轉載▼標簽:
健康分類:
養身該文轉載自“頂頂健康
www.ddhealth.cn”
http://www.ddhealth.cn/article.aspx?msg_id=220什么是血糖?
人體血液中含有一定濃度的葡萄糖,簡稱血糖。血糖是供給人體活動的主要能量來源,膳食中糖類供給全身總熱量的60~70%。人體在正常情況下血糖保持動態平衡,波動在70~140mg/dl(3.9~7.8mmol/l)之間,最高不超過180mg/dl(10mmol/l)。進食后,胃腸道將食入的碳水化合物多糖類消化水解成單糖即葡萄糖吸收入血,使血糖升高,隨著葡萄糖的利用和儲存,使血糖又逐漸下降。饑餓時,原儲存在體內的葡萄糖釋放出來進入血液,于是血糖上升,維持動態平衡。正常人體的血糖濃度是處于穩定和平衡之中的。一旦平衡被破壞,如血糖異常升高,就會出現糖尿病。通過化學方法我們可以檢測出血糖的濃度,血糖濃度通常有兩種表示方法:一種是毫摩爾/升(mmol/L),一種是毫克/分升(mg/dl)。這兩個血糖濃度單位可以相互轉換,轉換系數是18。由mmol/L轉換成mg/dl需乘以18;反之由mg/dl轉換成mmol/l需除以18。
血糖為什么會上升?
血糖值和血壓、膽固醇一樣普遍讓人關注。血糖值也是肥胖及成人病的危險信號。 血糖是身體能量的來源,過低時無法維持身體機能。血液中葡萄糖濃度大約為0.1%,循環全身,需要時變成能量。 血糖也會左右食欲。肝臟貯存的肝糖原可以分解為葡萄糖,分泌到血液中。當身體提出要求:“請供給能量來源”,就會出現空腹感。 食物淀粉(多糖類)分解為葡萄糖(單糖類),經腸粘膜吸引,進入血液。當血糖上升到一定程度時,胰島素分泌啟動,將多余的血糖送往肝臟。肝臟將原屬單糖的葡萄制成多糖類——肝糖原、貯存在肝臟及肌肉中,飲食使葡萄糖進行血液,血糖上升到一定程度時,大腦發出指令,使食欲減退。 血糖在一定幅度內上下起伏,可左右食欲。這里所謂的血糖過高,是指血糖異常上升,超出了食欲范圍。為什么血糖會異常上升呢?本來,人體內的胰島素會使血糖降低,但在胰島素缺乏時,會造成血糖上升,無法減少血液中的糖分量。這樣一來,血液中的糖逐漸增加,使血液值上升,便成了高血糖。
什么是胰島素?
胰島素來源于分布在胰腺內的數以萬計的胰島,胰島細胞團中的(-細胞產生胰島素不通過管道直接釋放入血(內分泌)。胰島素的作用是促進糖、脂肪、蛋白質三大營養物質的合成代謝。最主要的功能是降低血糖,是體內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一旦缺乏或者不能正常發揮作用就會使血糖升高,發生糖尿病。我們來看看胰島素的降血糖原理:進食后,碳水化合物多糖類消化水解成的葡萄糖吸收入血,直接刺激胰島(-細胞產生胰島素并釋放進入血液。血液中的胰島素只有在與肝臟、肌肉和脂肪組織的細胞表面許多胰島素受體結合后,才能發揮作用,將血中的葡萄糖轉運到細胞內,供身體利用。進入細胞內的葡萄糖經過復雜的生物化學反應產生能量,其中一部分直接供應各類細胞的活動,一部分作為能源的葡萄糖合成糖原,或葡萄糖合成脂肪的形式儲存起來,以備需要時使用。
高血糖有哪些癥狀?
當血糖過高時,病人會出現疲勞、口干及皮膚干燥、口渴加劇、饑餓感、視物模糊、無法解釋的體重減輕、尿量增多、惡心嘔吐等癥狀。但是高血糖的癥狀有時候可能很微妙。你可能感到異常口渴,或者感到總想去排尿,你甚至會出現視力模糊。有時,如果你的血糖水平太高,你反而感覺不到有什么異常。你可能會感到十分疲倦無力。了解確實情況的惟一方法是測試血糖水平。如果血糖高于250mg/dL,說明你患高血糖癥。(有些人在比此低的血糖下也會出現一些癥狀)。
怎樣檢測血糖水平?
血糖水平是判斷糖尿病治療情況的最直接指標,測試血糖不受腎糖閾的影響,較尿糖更準確,能準確地反映機體實際血糖情況。不僅可以反映高血糖,而且可以反映低血糖。因而更適合注射胰島素的病人及時發現低血糖。
檢測血糖的步驟包括:
1、用酒精消毒手指,并晾干。每次注意輪換手指,千萬不要用腳趾代替手指。
2、用采血針(有的是筆式的)刺破皮膚,采血。
3、待流出一滴血,滴在試紙相應的部位上。手指不能碰到試紙,也不可以涂開血滴。
4、等待結果。
5、從顯示屏上讀數并記錄下來。注意血糖的單位。
出現高血糖癥狀時怎么辦?
高血糖時如何處理,取決于病情的嚴重性和你的尿中是否含有酮,如果血糖在邊界線以上,但是沒有其他癥狀,最好去鍛煉一會兒或者等狀態過去之后再考慮如何防止它再次發生。如果血糖在250mg/dL以上,醫生可能勸你用胰島素并飲用大量的流體。事先應同護理人員商量一下在血糖處于此范圍時該采取些什么措施。如果血糖達到危險的高度(在500mg/dL以上),則需要急癥治療。注意以下幾點:
1、較平時更頻繁地檢測血糖;
2、檢測尿中的酮體(如為1型糖尿病患者則尤為必要);
3、按平時醫囑注射胰島素或服用降糖藥物(只有在醫生認可后才能調整藥物的劑量);
4、嚴格遵循飲食計劃,攝入更多無熱卡液體;
5、只有在不出現酮體的情況下,才能按原計劃進行運動;
6、若尿酮體檢測呈陽性,立即送醫院急診。
什么是低血糖?
成人血糖低于2.8毫摩爾/升(50毫克/分升)水平可認為是低血糖,此時,多會表現出汗、顫抖、心慌、饑餓、乏力、步態不穩、視物不清、臉色蒼白、甚至抽搐、昏迷、血壓下降,如處理不及時可危及生命。低血糖時,體內的腎上腺素、糖皮質激素、胰高血糖素及生長激素等升糖激素增加,導致反應性交血糖(蘇木杰效應),造成血糖波動,病情加重。長期反復嚴重的低血糖發作可導致中樞神經系統不可逆的損害,引起病人性格變異,精神失常、癡呆等。低血糖還可以刺激心血管系統,促發心律失常、心肌梗塞、腦卒中等。低血糖昏迷過久未被發現可造成死亡。低血糖是糖尿病的急癥之一,應積極處理:
1、早期低血糖僅有出汗、心慌、乏力、饑餓等癥狀,神志清醒時,可給病人飲用糖水,或進食含糖較多的餅干或點心。
2、如病人神志已發生改變,應該用50%葡萄糖40-60ml靜脈注射,更嚴重時,可用10%萄萄糖持續靜脈滴注。
3、胰高血糖素的應用 有條件可用胰高血糖素1mg肌內注射,但胰高血糖素價格較高。需要注意的是,用拜糖平治療的病人如發生低血糖則需用葡萄糖口服或靜脈應用治療。一些常見的低血糖原因包括: ①使用胰島素或磺脲類口服藥物劑量過大;②推遲吃飯、進食量不足或忘記進食;③運動量突然增加;④空腹時飲酒過量;⑤合并使用阿司匹林或某些降壓藥等。因此,糖尿病患者的治療應在專科醫生指導下進行,不可自行隨意增加藥物劑量和種類;服用磺脲類降糖藥(如優降糖、美吡噠和糖適平等),應在飯前半小時服藥,服藥半小時后不要忘記吃飯;每天的運動時間及運動量基本保持相對不變,增大運動量前宜適當進食,或適當減少胰島素用量;糖尿病患者外出時最好隨身攜帶少量糖果或餅干以備急需,但服α-糖苷酶抑制劑降糖藥物(如拜糖平、倍欣等),需服葡萄糖或含有葡萄糖的飲料才能在較短時間糾正低血糖,而進食面包、餅干食物無效。許多人都知道糖尿病對身體危害大,但并不清楚低血糖比高血糖有時更有危險。根據臨床特點可把低血糖分為空腹低血糖和餐后低血糖兩種,由胰島素和磺脲類口服降糖藥過量引起低血糖屬于前者;而后者往往提示2型糖尿病早期表現。
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由糖代謝紊亂而引起的。其中I型糖尿病癥狀明顯,II型常癥狀隱匿或沒有癥狀,這樣就要根據各項化驗結果來加以判定。
尿糖的化驗結果對于診斷疾病和判斷疾病的預后有重要的意義。但是如果病人同時有腎臟疾病,引起腎小球濾過功能降低,這時雖然血糖已升高,但尿糖仍呈陰性;反之,如果腎臟疾病引起腎糖閾值降低(即血中的糖比正常情況更容易通過腎臟而進入尿液),這時可以出現血糖正常,而尿糖卻呈陽性。所以尿糖陽性時,首先應考慮糖尿病的可能性,但是并非都是糖尿病。
一時進食的糖類過多,或注射大量葡萄糖液以后,可以暫時出現糖尿;當肝臟功能受到嚴重損害,血中的葡萄糖不能經過肝臟加工而貯存起來,會使血糖和尿糖都升高。所以,診斷糖尿病還要結合其他檢驗。主要的化驗還有哪些呢?
1、血糖(GLu):指血中的葡萄糖含量。正常空腹血糖參考值為3.9-6.1毫摩爾/升(或70-110毫克/分升)。空腹血糖增高是診斷糖尿病的主要依據。
2、葡萄糖耐量試驗(GTT):是檢查胰島細胞對血糖調節機能的狀況,特別是對隱性或可疑的糖尿病患者有效。正常食入糖以后,血糖高峰值多出現在半小時,少數在1小時,不超過8.9-10.0毫摩爾/升;2小時恢復到食入糖以前的水平。如果食入糖后血糖超過10.0毫摩爾/升,2-3小時后仍不恢復正常,則為異常。
3、糖化血紅蛋白(GHb):是指結合了糖的血紅蛋白,正常值為血紅蛋白總量的4%-6%。糖尿病人的含量可較正常值高2-4倍。經治療控制病情后,GHb含量在2個月左右可降至正常。這項測定可反映近2個月血糖的總變化,有助于判斷疾病的控制程度。
糖尿病患者的飲食控制原則
1、控制每日攝入食物的總熱量,以達到或維持理想體重為好。有人說,我真的不敢多吃(飯)。可大家吃零食的時候數過嗎?127個花生豆或39克瓜子或3個核桃是一個饅頭的熱量。所以原則不是控制吃飯,而是攝入食物的總熱量。
2、食物的成分應該是低脂肪、適量蛋白質、高碳水化合物。其中高碳水化合物是指主食。
3、高纖維飲食。多選擇如粗糧、蔬菜等食物,利于血糖和血脂的下降及大便的通暢。
4、清淡飲食,每日吃鹽6-8g。
5、堅持少量多餐,定時定量定餐,糖尿病人要學會使用食品交換法來科學安排自己的一日三餐。根據患者的身高、體重和工作的性質來決定攝入的熱量以后,就可以用換算的公式決定飲食的量和種類。比如說一個糖尿病人根據他的體重一天需要1200千卡的熱量,主食可以給他3兩,可以吃米飯或面條或饅頭。副食比如肉是二兩(也可以是蝦、魚,其它肉都可以,控制在2兩)雞蛋一天最多是吃一個,蔬菜可以吃二斤左右,把一天的量定下來,然后根據三餐的情況,再分。糖尿病患者可以根據自己的飲食習慣、經濟條件、季節、市場供應情況等選擇食物,調劑一日三餐。在不超出或保證控制全天總熱量,保證充足的營養的前提下,糖尿病人可以和正常人一樣吃飯。
糖尿病患者應怎樣鍛煉?
體育鍛煉一直被推薦為糖尿病管理的基石。無論是1型糖尿病還是2型糖尿病,運動都可以提高胰島素的敏感性,提高葡萄糖的利用率,從而降低血糖,減少降糖藥物的用量。運動還可提高最大耗氧量,使循環呼吸功能得到改善。此外運動還有積極的心理作用,如可消除精神緊張,使心情愉悅,提高生活質量等。經常參加運動能改善血糖控制能力,調節脂質,降低高血壓,防止骨質疏松。運動量的大小與糖尿病的患病危險之間存在劑量-反應關系。英國研究發現,每天30min的中等強度的運動,可使患2型糖尿病的危險降低58%,體重降低5%~7%。我國學者對530例糖耐量減低者進行的一項6年的前瞻性觀察也得出相似的結論。但并不是所有的糖尿病患者都適合運動。比較適合運動治療的患者包括:(1)無并發癥和顯著高血糖的2型糖尿病患者,輕度糖耐量異常者。運動療法尤其對2型糖尿病的肥胖是最佳適應證,這些患者首選的治療是飲食控制和運動療法。(2)有微量白蛋白尿、無眼底出血的單純性視網膜病、無明顯自律神經障礙的糖尿病外周神經癥等輕度合并癥的患者是相對適應證,對這些患者飲食指導的同時,藥物控制血糖后,再進行運動療法。(3)無酮癥酸中毒的1型糖尿病患者,在調整好飲食和胰島素用量的基礎上進行運動治療,能有效控制血糖在良好水平。
不適合運動治療的患者包括(1 ) 嚴重的1型糖尿病病人 運動可誘發酮癥酸中毒。(2) 伴有腎病并發癥 運動可加重糖尿病腎損害。 (3) 伴有高血壓或缺血性心肌病者 運動可誘發心絞痛甚至心梗。(4) 伴有眼底病變者 運動可加重眼底病變,增加出血危險。(5) 老年糖尿病伴有下述情況者為絕對禁忌證 (1)各種感染;(2)肝衰、腎衰、心衰;(3) 輕度活動即發生心絞痛,新發的心肌梗死(4周內);(4)心室或動脈病;(5)心律不齊;(6)最近發生的血管栓塞;(7)肺心病引起嚴重換氣障礙。(6) 老年糖尿病伴有下列情況者為相對禁忌證 (1)代償性瓣膜病;(2)運動后未加重的心律不齊;(3)裝有心臟起搏器;(4)有嚴重的靜脈曲張,過去曾發生血栓性靜脈炎者;(5)神經肌肉疾病或關節畸形而有加重趨勢者;(6)最近有暫時性腦缺血者;(7)極度肥胖者;(8)服用某些藥物,如:洋地黃及β-阻滯劑者。
運動的種類 最好選擇簡單、方便、不需要特殊設備和投入且利于長期堅持的項目而且以有氧運動為主,并輔之以一些力量運動。最近有研究指出力量運動如舉重可增加肌肉重量,減少體脂量,改善胰島素的敏感性。因此,鼓勵在有氧運動中適當加入肌肉力量訓練,但必須考慮不要加重心血管系統和骨關節系統的負荷,以保證安全性。目前,國內外專家一致推薦有氧耐力運動如:散步、走跑交替、騎自行車、游泳、體操、太極拳、保健功及跳舞.總之經常參加運動已經證明是治療糖尿病患者的有效手段 ,但是如何科學合理地運動,患者一定要聽取醫生的建議,在醫生的指導下制定有效的運動計劃 .
怎樣預防糖尿病?
糖尿病的危險因素很多,如糖尿病家族史、不良的飲食習慣、體力活動減少、肥胖、大量飲酒、精神緊張等,都可能與糖尿病的發病有關。
預防措施:
1、通過運動和飲食預防.避免高脂肪飲食,防止和糾正肥胖.飲食要保證合理體重及工作、生活的需要。食物成分合理,碳水化合物以非精制、富含可溶性維生素為好,占食物總熱量的50%~65%,脂肪占食物總熱量的15%~20%(多不飽和脂肪酸與飽和脂肪酸比例大于1.5),蛋白質占食物總熱量的10%~15%。多吃蔬菜。
2、增加體力活動,參加體育鍛煉。
3、避免或少用對糖代謝不利的藥物。
4、積極發現和治療高血壓、高血脂和冠心病。
5、戒除煙酒等不良習慣。
6、定期進行健康查體。有肥胖或超重、血壓與血脂有點偏高、有糖尿病家族史等糖尿病患病高風險者,30歲以后每三年測一次血糖;一般人群45歲以后每三年測一次血糖。這樣可以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甚至可以防止糖尿病高危人群發展成為糖尿病。
糖尿病目前還是一種終生性疾病,尚無根治辦法。因此應積極行動起來,規范自己的生活。生活方式科學,這是最重要、也是最牢固的一條防線。如果你已經是一個糖尿病人,也不必悲觀。只要長期有效控制,是可以防止和延緩糖尿病慢性合并癥的發生或發展的。當然,如果進入了慢性并發癥期,那就需要百倍警惕,延緩慢性并發癥的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