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硬性干貨】204首方劑組成 功效完整版匯總(下)

方劑學(xué)各論——理氣劑

柴胡疏肝散

【組成】柴胡、陳皮、川芎、香附、枳殼、芍藥、炙甘草

【主治】肝氣郁滯證。脅肋疼痛,胸悶喜太息,情志抑郁易怒,或噯氣,脘腹脹滿,脈弦。

半夏厚樸湯

【組成】半夏、厚樸、茯苓、生姜、蘇葉

【主治】梅核氣。咽中如有物阻,咯吐不出,吞咽不下,胸膈滿悶,或咳或嘔,舌苔白潤或白滑,脈弦緩或弦滑。

枳實薤白桂枝湯

【組成】枳實、厚樸、薤白、桂枝、瓜蔞

【主治】胸陽不振痰氣互結(jié)之胸痹。胸滿而痛,甚或胸痛徹背,喘息咳唾,短氣,氣從脅下沖逆,上攻下心胸,舌苔白膩。脈沉弦或緊。

瓜蔞薤白白酒湯

【組成】瓜蔞實、薤白、白酒

【主治】胸陽不振,痰氣互結(jié)之胸痹輕證,胸部滿痛,甚至胸痛徹背,喘息咳唾,短氣,舌苔白膩,脈沉弦或緊。

天臺烏藥散

【組成】天臺烏藥、木香、小茴香、高良姜、檳榔、川楝子、巴豆、青皮

【主治】肝經(jīng)寒凝氣滯證。小腸疝氣,少腹引睪丸而痛,偏墜腫脹,或少腹疼痛,苔白,脈沉弦。亦治婦女痛經(jīng)、瘕聚。

暖肝煎
【組成】當(dāng)歸、構(gòu)杞子、小茴香、肉桂、烏藥、沉香、茯苓、生姜
【主冶】肝腎不足,寒滯肝脈證。睪丸冷痛,或小腹疼痛,疝氣痛,畏寒喜暖,舌淡苔白,脈沉遲。

越鞠丸
【組成】香附、川芎、蒼術(shù)、梔子、神曲
【主治】六郁證,胸膈痞悶,脘腹脹痛,噯腐吞酸,惡心嘔吐,飲食不消。

金鈴子

【組成】金鈴子、玄胡

【主治】肝郁化火證。胸膈脅肋諸痛,時發(fā)時止,口苦,或痛經(jīng),或疝氣痛,舌紅苔黃,脈弦數(shù)。

厚樸溫中湯

【組成】厚樸、陳皮、炙甘草、茯苓、草豆蔻仁、木香、干姜、生姜

【主治】脾胃寒濕氣滯證。脘腹脹滿或疼痛,不思飲食,四肢倦怠,舌苔白膩,脈沉弦。

加味烏藥湯

【組成】烏藥、砂仁、木香、延胡索、香附、甘草、生姜

【主治】肝郁氣滯之痛經(jīng)。月經(jīng)前或月經(jīng)初行時,少腹脹痛,脹甚于痛,或連胸脅、乳房脹痛,舌淡,苔薄白,脈弦緊。

橘核丸

【組成】橘核、海藻、昆布、海帶、川楝子、桃仁、厚樸、木通、枳實、延胡索、桂心、木香

【主治】?疝(寒濕疝氣)。睪丸腫脹偏墜,或堅硬如石,或痛引臍腹,甚則陰囊腫大,輕者時出黃水,重者成癰潰爛。

枳實消痞丸

【組成】干姜、炙甘草、麥芽曲、白茯苓、白術(shù)、半夏曲、人參、厚樸、枳實、黃連

【主治】脾虛氣滯,寒熱互結(jié)證。心下痞滿,不欲飲食,倦怠乏力,大便不暢,苔膩而微黃。

蘇子降氣湯

【組成】紫蘇子、半夏、當(dāng)歸、甘草、前胡、厚樸、肉桂、蘇葉、生姜(一方有陳皮)、大棗

【主治】上實下虛喘咳證。咳喘痰多,胸膈滿悶,喘咳短氣,呼多吸少,或腰疼腳弱,肢體倦怠,或肢體浮腫,舌苔白滑或白膩,脈弦滑。

定喘湯

【組成】白果、麻黃、蘇子、甘草、款冬花、杏仁、桑白皮、黃苓、半夏

【主治】風(fēng)寒外束,痰熱內(nèi)蘊證。咳喘痰多氣急,質(zhì)稠色黃,或微惡風(fēng)寒,舌苔黃膩,脈滑數(shù)者。

旋覆代赭湯

【組成】旋覆花、人參、代赭石、炙甘草、半夏、大棗

【主治】胃虛痰阻氣逆證。胃脘痞悶或脹滿,按之不痛,頻頻噯氣,或見納差、呃逆、惡心、甚或嘔吐,舌苔白膩,脈緩或滑。

橘皮竹茹湯

【組成】橘皮、竹茹、大棗、生姜、甘草、人參

【主治】胃虛有熱之呃逆。呃逆或干嘔,虛煩少氣,口干,舌紅嫩,脈虛數(shù)。

四磨湯

【組成】人參、檳榔、沉香、天臺烏藥

【主治】七情所傷,肝氣郁結(jié)。胸膈煩悶,上氣喘急,心下痞滿,不思飲食。

方劑學(xué)各論——理血劑

 
桃核承氣湯
【組成】桃仁、大黃、桂枝、炙甘草、芒硝
【主治】下焦蓄血證。少腹急結(jié),小便自利,神志如狂,甚則煩躁譫語,至夜發(fā)熱;以及血瘀經(jīng)閉,痛經(jīng),脈沉實而澀者。
 
血府逐瘀湯
【組成】桃仁、紅花、當(dāng)歸、生地黃、川芎、赤芍、牛膝、桔梗、柴胡、枳殼、甘草
【主治】胸中血瘀證。胸痛,頭痛,日久不愈,痛如針刺而有定處,或呃逆日久不止,或飲水即嗆,干嘔,或內(nèi)熱瞀悶,或心悸怔忡,失眠多夢,急躁易怒,入暮潮熱,唇暗或兩目暗黑,舌質(zhì)暗紅,或舌有瘀斑、瘀點,脈澀或弦緊。
 
復(fù)元活血湯
【組成】柴胡、瓜蔞根、當(dāng)歸、紅花、甘草、穿山甲、酒大黃、桃仁
【主治】跌打損傷,瘀血阻滯證。脅肋瘀腫,痛不可忍。
 
溫經(jīng)湯
【組成】吳茱萸、當(dāng)歸、芍藥、川芎、人參、桂枝、阿膠、牡丹皮、生姜、甘草、半夏、麥冬
【主治】沖任虛寒,瘀血阻滯證。漏下不止,血色暗而有塊,淋漓不暢,或月經(jīng)超前或延后,或一月再行,或經(jīng)停不至,而見少腹里急,腹?jié)M,傍晚發(fā)熱,手心煩熱,唇口干燥,舌質(zhì)暗紅,脈細(xì)而澀。亦治婦人宮冷,久不受孕。

生化湯
【組成】全當(dāng)歸、川芎、桃仁、炮干姜、炙甘草
【主治】血虛寒凝,血阻滯證。產(chǎn)后惡露不行,小腹冷痛。

桂枝茯苓丸
【組成】桂枝、茯苓、丹皮、桃仁、芍藥、蜜
【主治】瘀阻胞宮證。婦人素有癥塊,妊娠漏下不止,或胎動不安,血色紫黑晦暗,腹痛拒按,或經(jīng)閉腹痛,或產(chǎn)后惡露不盡而腹痛拒按者,舌質(zhì)紫暗或有瘀點,脈沉澀。
 

補陽還五湯

【組成】生黃芪、當(dāng)歸尾、赤芍、地龍、川芎、紅花、桃仁

【主治】中風(fēng)之氣虛血瘀證。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語言謇澀,口角流涎,小便頻數(shù)或遺尿失禁,舌暗淡,苔白,脈緩無力。

大黃?蟲丸

【組成】大黃、黃芩、甘草、桃仁、杏仁、芍藥、干地黃、干漆、虻蟲、水蛭、蠐螬、?蟲、白蜜

【主治】五勞虛極,干血內(nèi)停證。形體羸瘦,腹?jié)M不能飲食,肌膚甲錯,兩目黯黑者。

丹參飲

【組成】丹參、檀香、砂仁

【主治】血瘀氣滯,心胃諸痛。

七厘散

【組成】血竭、麝香、冰片、乳香、沒藥、紅花、朱砂、兒茶

【主治】跌打損傷,筋斷骨折之瘀血腫痛,或刀傷出血。并治一切無名腫毒,燒傷燙傷等。

失笑散

【組成】五靈脂、浦黃

【主治】瘀血停滯證。心腹刺痛,或產(chǎn)后惡露不行,或月經(jīng)不調(diào),少腹急痛等。

活絡(luò)效靈丹

【組成】當(dāng)歸、丹參、乳香、沒藥

【主治】氣血凝滯。心腹疼痛,腿痛臂痛,跌打瘀腫,內(nèi)外瘡瘍,以及癥瘕積聚等。

黃土湯

【組成】甘草、干地黃、白術(shù)、附子、阿膠、黃芩、灶心黃土

【主治】脾陽不足,脾不統(tǒng)血證。大便下血,先便后血,以及吐血、衄血、婦人崩漏,血色暗淡,四肢不溫,面色萎黃,舌淡苔白,脈沉細(xì)無力。

十灰散

【組成】大薊、小薊、荷葉、側(cè)柏葉、茅根、茜根、山梔、大黃、牡丹皮、棕櫚皮

【主治】血熱妄行之上部出血證。嘔血、吐血、咯血、嗽血、衄血等,血色鮮紅,來勢急暴,舌紅,脈數(shù)。

膠艾湯

【組成】川芎、阿膠、艾葉、甘草、當(dāng)歸、芍藥、干地黃

【主治】婦人沖任虛損,血虛有寒證。崩中漏下,月經(jīng)過多,淋漓不止,或半產(chǎn)后下血不絕,或妊娠下血,腹中疼痛者。

小薊飲子

【組成】生地黃、小薊、滑石、木通、蒲黃、藕節(jié)、淡竹葉、當(dāng)歸、山梔子、甘草

【主治】熱結(jié)下焦之血淋、尿血。尿中帶血,小便頻數(shù),赤澀熱痛,舌紅,脈數(shù)。

槐花散

【組成】槐花、柏葉、荊芥穗、枳殼

【主治】風(fēng)熱濕毒,壅遏腸道,損傷血絡(luò)證。腸風(fēng)、臟毒,便前出血,或便后出血,或糞中帶血,以及痔瘡出血,血色鮮紅或晦暗,舌紅苔黃,脈數(shù)。

咳血方

【組成】青黛、瓜蔞仁、海粉、山梔子、訶子、蜜、姜

【主治】肝火犯肺之咳血證。咳嗽痰稠帶血,咯吐不爽,心煩易怒,胸脅作痛,咽干口苦,頰赤便秘,舌紅苔黃,脈弦數(shù)。

方劑學(xué)各論——治風(fēng)劑

 
大秦艽湯
【組成】秦艽、甘草、川芎、當(dāng)歸、白芍、細(xì)辛、羌活、防風(fēng)、黃芩、石膏、白芷、白術(shù)、生地黃、熟地黃、白茯苓、獨活
【主治】風(fēng)邪初中經(jīng)絡(luò)證。口眼歪斜,舌強不能言語,手足不能運動,或惡寒發(fā)熱,苔白或黃,脈浮數(shù)或弦細(xì)。

川芎茶調(diào)散
【組成】薄荷葉、川芎、荊芥、細(xì)辛、防風(fēng)、白芷、羌活、炙甘草
【主治】外感風(fēng)邪頭痛。偏正頭痛,或巔頂作痛,目眩鼻塞,或惡風(fēng)發(fā)熱,舌苔薄白,脈浮。

玉真散
【組成】南星、防風(fēng)、白芷、天麻、羌活、白附子各等分
【主治】破傷風(fēng)。牙關(guān)緊急,口撮唇緊,身體強直,角弓反張,甚則咬牙縮舌,脈弦緊。

消風(fēng)散
【組成】當(dāng)歸、生地、防風(fēng)、蟬蛻、知母、苦參、胡麻、荊芥、蒼術(shù)、牛蒡子、石膏、甘草、木通
【主治】風(fēng)疹,濕疹。皮膚瘙癢,疹出色紅,或遍身云片斑點,抓破后滲出津水,苔白或黃,脈浮數(shù)。
 
牽正散
【組成】白附子、白僵蠶、全蝎、熱酒
【主治】風(fēng)中頭面經(jīng)絡(luò)。口眼歪斜,或面肌抽動,舌淡紅,苔白。
 
小活絡(luò)丹
【組成】川烏、草烏、地龍、天南星、乳香、沒藥
【主治】風(fēng)寒濕痹。肢體筋脈疼痛,麻木拘攣,關(guān)節(jié)屈伸不利,疼痛游走不定,舌淡紫,苔白,脈沉弦或澀。亦治中風(fēng)手足不仁,日久不愈,經(jīng)絡(luò)中有濕痰淤血,而見腰腿沉重,或腿臂間作痛。
 

天麻鉤藤飲

【組成】天麻、鉤藤、生決明、山梔、黃芩、川牛膝、杜仲、益母草、桑寄生、夜交藤、朱茯神

【主治】肝陽偏亢,肝風(fēng)上擾證。頭痛,眩暈,失眠多夢,或口苦面紅,舌紅苔黃,脈弦或數(shù)。

羚角鉤藤湯

【組成】羚角片、桑葉、川貝、鮮生地、雙鉤藤、滁菊花、茯神木、生白芍、生甘草、淡竹茹

【主治】熱盛動風(fēng)證。高熱不退,煩悶躁擾,手足抽搐,發(fā)為痙厥,甚則神昏,舌絳而干,或舌焦起刺,脈弦而數(shù)。

鎮(zhèn)肝息風(fēng)湯

【組成】懷牛膝、生赭石、生龍骨、生牡蠣、生龜板、生杭芍、玄參、天冬、川楝子、生麥芽、茵陳、甘草

【主治】類中風(fēng)。頭目眩暈,目脹耳鳴,腦部熱痛,面色如醉,心中煩熱,或時常噫氣,或肢體漸覺不利,口眼漸形歪斜;甚或眩暈顛仆,昏不知人,移時始醒;或醒后不能復(fù)原,脈弦長有力。

大定風(fēng)珠

【組成】生白芍、阿膠、生龜板、干地黃、麻仁、五味子、生牡蠣、麥冬、炙甘草、雞子黃、鱉甲

【主治】陰虛風(fēng)動證。手足瘛疭,形消神倦,舌絳少苔,脈氣虛弱,時時欲脫者。

阿膠雞子黃湯

【組成】阿膠、生白芍、石決明、鉤藤、生地、炙甘草、生牡蠣、絡(luò)石藤、茯神木、雞子黃

【主治】邪熱久羈,陰血不足,虛風(fēng)內(nèi)動證。筋脈拘急,手足瘛疭,類似風(fēng)動,或頭目眩暈,舌絳苔少,脈細(xì)數(shù)者。

方劑學(xué)各論——治燥劑

 
杏蘇散
【組成】蘇葉、半夏、茯苓、前胡、苦桔梗、枳殼、甘草、生姜、大棗、杏仁、橘皮
【主治】外感涼燥證。惡寒無汗,頭微痛,咳嗽痰稀,鼻塞咽干,苔白脈弦。
 
清燥救肺湯
【組成】桑葉、煅石膏、甘草、人參、胡麻仁、阿膠、麥門冬、杏仁、枇杷葉
【主治】溫燥傷肺,氣陰兩傷證。身熱頭痛,干咳無痰,氣逆而喘,咽喉干燥,鼻燥,心煩口渴,胸滿脅痛,舌干少苔,脈虛大而數(shù)。
 
桑杏湯
【組成】桑葉、杏仁、沙參、象貝、香豉、梔皮、梨皮
【主治】外感溫燥證。頭痛,身熱不甚,口渴,咽干鼻燥,干咳無痰或痰少而黏,舌紅,苔薄白而干,脈浮數(shù)而右脈大者。
 
養(yǎng)陰清肺湯
【組成】生地、麥冬、生甘草、玄參、貝母、丹皮、薄荷、白芍
【主治】白喉之陰虛燥熱證。喉間起白如腐,不易拭去,并逐漸擴展,病變甚速,咽喉腫痛,初起發(fā)熱或不發(fā)熱,鼻干唇燥,或咳或不咳,呼吸有聲,似喘非喘,脈數(shù)無力或細(xì)數(shù)。

麥門冬湯
【組成】麥門冬、半夏、人參、甘草、粳米、大棗
【主治】①虛熱肺痿。咳嗽氣喘,咽喉不利,咯痰不爽,或咳唾涎沫,口干咽燥,手足心熱,舌紅少苔,脈虛數(shù)。②胃陰不足證。嘔吐,納少,呃逆,口渴咽干,舌紅少苔,脈虛數(shù)。
 
百合固金湯
【組成】熟地、生地、歸身、白芍、甘草、桔梗、玄參、貝母、麥冬、百合
【主治】肺腎陰虧,虛火上炎證。咳嗽氣喘,痰中帶血,咽喉燥痛,頭暈?zāi)垦#绾蟪睙幔嗉t少苔,脈細(xì)數(shù)。
 
增液湯
【組成】玄參、麥冬、細(xì)生地
【主治】陽明溫病,津虧便秘證。大便秘結(jié),口渴,舌干紅,脈細(xì)數(shù)或沉而無力。

益胃湯
【組成】沙參、麥冬、冰糖、細(xì)生地、玉竹
【主治】胃陰損傷證。胃脘灼熱隱痛,饑不欲食,口干咽燥,大便干結(jié),或干嘔、呃逆,舌紅少津,脈細(xì)數(shù)者。

玉液湯
【組成】生山藥、生黃芪、知母、生雞內(nèi)金、葛根、五味子、天花粉
【主治】消渴氣陰兩虛證。口干而渴,飲水不解,小便頻數(shù)量多,或小便渾濁,因倦氣短,舌嫩紅而干,脈虛細(xì)無力。
 
瓊玉膏
【組成】人參、生地黃、白茯苓、白蜜
【主治】肺癆肺腎陰虧證。虛勞干咳,咽燥咯血,肌肉消瘦,氣短乏力,舌紅少苔,脈細(xì)數(shù)。
 

方劑學(xué)各論——祛濕劑

茵陳蒿湯

【組成】茵陳、梔子、大黃

【主治】濕熱黃疸。一身面目俱黃,黃色鮮明,發(fā)熱,無汗或但頭汗出,口渴欲飲,惡心嘔吐,腹微滿,小便短赤,大便不爽或秘結(jié),舌紅苔黃膩,脈沉數(shù)或滑數(shù)有力。


連樸飲
【組成】制厚樸、川連、石菖蒲、制半夏、香豉、焦梔、蘆根
【主治】濕熱霍亂。上吐下瀉,胸脘痞悶,口渴不欲多飲,心煩躁擾,小便短赤,舌苔黃膩,脈滑數(shù)。

甘露消毒丹
【組成】飛滑石、淡黃芩、綿茵陳、石菖蒲、川貝母、木通、藿香、連翹、白蔻仁、薄荷、射干
【主治】濕溫時疫,邪在氣分,濕熱并重證。發(fā)熱倦怠,胸悶腹脹,肢酸咽痛,身目發(fā)黃,頤腫口渴,小便短赤,泄瀉淋濁,舌苔白或厚膩或干黃,脈濡數(shù)或滑數(shù)。
 
當(dāng)歸拈痛湯
【組成】羌活、防風(fēng)、升麻、葛根、白術(shù)、蒼術(shù)、當(dāng)歸身、人參、甘草、苦參、黃芩、知母、茵陳、豬苓、澤瀉
【主治】濕熱相搏,外受風(fēng)邪證。遍身肢節(jié)煩痛,或肩背沉重,或腳氣腫痛,腳膝生瘡,舌苔白膩微黃,脈弦數(shù)。
 
三仁湯
【組成】杏仁、飛滑石、白通草、白蔻仁、竹葉、厚樸、生薏苡仁、半夏
【主治】濕溫初起及暑溫夾濕之濕重于熱證。頭痛惡寒,身重疼痛,肢體倦怠,面色淡黃,胸悶不饑,午后身熱,苔白不渴,脈弦細(xì)而濡。
 
二妙散
【組成】黃柏、炒蒼術(shù)
【主治】濕熱下注證。筋骨疼痛,或兩足痿軟,或足膝紅腫疼痛,或濕熱帶下,或下部濕瘡,小便短赤,舌苔黃膩。

八正散
【組成】車前子、瞿麥、萹蓄、滑石、山梔子仁、炙甘草、木通、大黃
【主治】濕熱淋證。尿頻尿急,溺時澀痛,淋瀝不暢,尿色渾赤,甚則癃閉不通,小腹急滿,口燥咽干,舌苔黃膩,脈滑數(shù)。
 
真武湯
【組成】茯苓、芍藥、白術(shù)、生姜、炮附子
【主治】①陽虛水泛證: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浮腫,腰以下為甚,畏寒肢冷,腹痛,下利,或咳,或嘔,舌淡胖,苔白滑,脈沉細(xì)。②太陽病發(fā)汗太過,陽虛水泛證:汗出不解,其人仍發(fā)熱,心下悸,頭眩,身瞤動,振振欲擗地。

苓桂術(shù)甘湯
【組成】茯苓、桂枝、白術(shù)、炙甘草
【主治】中陽不足之痰飲。胸脅支滿,目眩心悸,短氣而咳,舌苔白滑,脈弦滑或沉緊。
 

實脾散

【組成】厚樸、白術(shù)、木瓜、木香、草果仁、大腹子、炮附子、白茯苓、炮姜、炙甘草、生姜、大棗

【主治】脾腎陽虛,水氣內(nèi)停之陰水。身半以下腫甚,手足不溫,口中不渴,胸腹脹滿,大便溏薄,舌苔白膩,脈沉弦而遲者。

豬苓湯

【組成】豬苓、茯苓、澤瀉、阿膠、滑石

【主治】水熱互結(jié)證。小便不利,發(fā)熱,口渴欲飲,或心煩不寐,或兼有咳嗽、嘔惡、下利,舌紅苔白或微黃,脈細(xì)數(shù)。又治血淋,小便澀痛,點滴難出,小腹?jié)M痛者。

五苓散

【組成】豬苓、澤瀉、白術(shù)、茯苓、桂枝

【主治】①蓄水證:小便不利,頭痛微熱,煩渴欲飲,甚則水入即吐,舌苔白,脈浮。

②痰飲:臍下動悸,吐涎沫而頭眩,或短氣而咳者。

③水濕內(nèi)停證:水腫,泄瀉,小便不利,以及霍亂吐瀉等。

 
五皮散
【組成】生姜皮、桑白皮、陳橘皮、大腹皮、茯苓皮
【主治】脾虛濕盛,氣滯水泛之皮水證。一身悉腫,肢體沉重,心腹脹滿,上氣喘急,小便不利,以及妊娠水腫,苔白膩,脈沉緩。

防己黃芪湯
【組成】防己、黃芪、甘草、白術(shù)、生姜、大棗
【主治】表虛不固之風(fēng)水或風(fēng)濕證。汗出惡風(fēng),身重微腫,或肢節(jié)疼痛,小便不利,舌淡苔白,脈浮。

平胃散
【組成】蒼術(shù)、厚樸、陳皮、炙甘草、生姜、大棗
【主治】濕滯脾胃證。脘腹脹滿,不思飲食,口淡無味,惡心嘔吐,噯氣吞酸,肢體沉重,怠惰嗜臥,常多自利,舌苔白膩而厚,脈緩。

藿香正氣散
【組成】大腹皮、白芷、紫蘇、茯苓、半夏曲、白術(shù)、陳皮、厚樸、苦桔梗、藿香、炙甘草、生姜、大棗
【主治】外感風(fēng)寒,內(nèi)傷濕滯證。惡寒發(fā)熱,頭痛,胸膈滿悶,脘腹疼痛,惡心嘔吐,腸鳴泄瀉,舌苔白膩,脈浮或濡緩。以及山嵐瘴瘧等。
 
羌活勝濕湯
【組成】羌活、獨活、藁本、防風(fēng)、炙甘草、蔓荊子、川芎
【主治】風(fēng)濕在表之痹證。肩背痛不可回顧,頭痛身重,或腰脊疼痛,難以轉(zhuǎn)側(cè),苔白,脈浮。
 
獨活寄生湯
【組成】獨活、桑寄生、杜仲、牛膝、細(xì)辛、秦艽、茯苓、肉桂心、防風(fēng)、川芎、人參、甘草、當(dāng)歸、芍藥、干地黃
【主治】痹證日久,肝腎兩虛,氣血不足證。腰膝疼痛、痿軟,肢節(jié)屈伸不利,或麻木不仁,畏寒喜溫,心悸氣短,舌淡苔白,脈細(xì)弱。
 
萆薢分清飲
【組成】益智、川萆薢、石菖蒲、烏藥
【主治】下焦虛寒之膏淋、白濁。小便頻數(shù),渾濁不清,白如米泔,凝如膏糊,舌淡苔白,脈沉。
 

方劑學(xué)各論——祛痰劑

 
二陳湯
【組成】半夏、橘紅、白茯苓、炙甘草、生姜、烏梅
【主治】濕痰證。咳嗽痰多,色白易咯,惡心嘔吐,胸膈痞悶,肢體困重,或頭眩心悸,舌苔白滑或膩,脈滑
 
溫膽湯(《三因方》)
【組成】半夏、竹茹、枳實、陳皮、炙甘草、茯苓、生姜、大棗
【主治】膽郁痰擾證。膽怯易驚,頭眩心悸,心煩不眠,夜多異夢;或嘔惡呃逆,眩暈,癲癇,苔膩微黃,脈弦滑。
 
清氣化痰丸
【組成】陳皮、杏仁、枳實、酒黃芩、瓜蔞仁、茯苓、膽南星、制半夏、生姜
【主治】痰熱咳嗽。咳嗽氣喘,咯痰黃稠,胸膈痞悶,甚則氣急嘔惡,煩躁不寧,舌質(zhì)紅,胎黃膩,脈滑數(shù)。
 
小陷胸湯
【組成】黃連、半夏、瓜蔞實
【主治】痰熱互結(jié)之結(jié)胸證。心下痞悶,按之則痛,或心胸悶痛,或咳痰黃稠,舌紅苔黃膩,脈滑數(shù)。
 
滾痰丸(礞石滾痰丸)
【組成】大黃、黃芩、礞石、沉香
【主治】實熱老痰證。癲狂昏迷,或驚悸怔忡,或不寐怪夢,或咳喘痰稠,或胸脘痞悶,或眩暈耳鳴,大便秘結(jié),苔黃厚膩,脈滑數(shù)有力。

貝母瓜蔞散
【組成】貝母、瓜蔞、花粉、茯苓、橘紅、桔梗
【主治】燥痰咳嗽。咳嗽嗆急,咯痰不爽,澀而難岀,咽喉干燥哽痛,苔白而干。
 
小半夏湯
【組成】半夏、生姜
【主治】痰飲嘔吐。嘔吐痰涎,口不渴,或干嘔呃逆,谷不得下,小便自利,舌苔白滑。

三子養(yǎng)親湯
【組成】紫蘇子、白芥子、萊菔子
【主治】痰壅氣逆食滯證。咳嗽喘逆,痰多胸痞,食少難消,舌苔白膩,脈滑。

苓甘五味姜辛湯
【組成】茯苓、甘草、干姜、細(xì)辛、五味子
【主治】寒飲咳嗽。咳痰量多,清稀色白,或喜唾涎沫,胸滿不舒,舌苔白滑,脈弦滑。

止嗽散
【組成】桔梗、荊芥、紫菀、百部、白前、甘草、陳皮
【主治】風(fēng)邪犯肺之咳嗽證。咳嗽咽癢,咯痰不爽,或微有惡風(fēng)發(fā)熱,舌苔薄白,脈浮緩。

定癇丸
【組成】明天麻、川貝母、半夏、茯苓、茯神、膽南星、石菖蒲、全蝎、僵蠶、甘草、琥珀、陳皮、遠(yuǎn)志、丹參、麥冬、辰砂
【主治】風(fēng)痰蘊熱之痢病。忽然發(fā)作,眩仆倒地,目睛上視,口吐白沫,喉中痰鳴,叫喊作聲,甚或手足抽搐,舌苔白膩微黃,脈弦滑略數(shù)。亦可用于癲狂。

半夏白術(shù)天麻湯
【組成】半夏、天麻、茯苓、橘紅、白術(shù)、甘草、生姜、大棗
【主治】風(fēng)痰上擾證。眩暈,頭痛,胸膈痞悶,惡心嘔吐,舌苔白膩。脈弦滑。
 

方劑學(xué)各論——消導(dǎo)化積劑

保和丸

【組成】山楂、神曲、半夏、茯苓、陳皮、連翹、萊菔子

【主治】食積證。脘腹痞滿脹痛,噯腐吞酸,惡食嘔逆,或大便泄瀉,舌苔厚膩,脈滑。

枳術(shù)丸

【組成】枳實、白術(shù)

【主治】脾虛氣滯,飲食停聚。胸腕痞滿,不思飲食,舌淡苔白,脈弱。

 
枳實導(dǎo)滯丸
【組成】大黃、枳實、神曲、茯苓、黃芩、黃連、白術(shù)、澤瀉
【主治】濕熱食積證。脘腹脹痛,下痢泄瀉,或大便秘結(jié),小便短赤,舌苔黃膩,脈沉有力。

木香檳榔丸
【組成】木香、檳榔、青皮、陳皮、莪術(shù)、枳殼、黃連、黃柏、大黃、香附子、牽牛
【主治】痢疾,食積。脘腹痞滿脹痛,赤白痢疾,里急后重,或大便秘結(jié),舌苔黃膩,脈沉實。

葛花解酲湯
【組成】木香、人參、豬苓、白茯苓、橘皮、白術(shù)、干生姜、神曲、澤瀉、青皮、砂仁、白豆、蔻仁、葛花
【主治】酒積傷脾證。眩暈嘔吐,胸膈痞悶,食少體倦,小便不利,大便泄瀉,舌苔膩,脈滑。

健脾丸
【組成】白術(shù)、木香、黃連、甘草、白茯苓、人參、神曲、陳皮、砂仁、麥芽、山楂、山藥、肉豆蔻
【主治】脾虛食積證。食少難消,脘腹痞悶,大便溏薄,倦怠乏力,蒼膩微黃,脈虛弱。
 
鱉甲煎丸
【組成】鱉甲、烏扇、黃芩、鼠婦、干姜、大黃、桂枝、石韋、厚樸、紫葳、阿膠、柴胡、蜣螂、芍藥、牡丹、?蟲、蜂窠、赤硝、桃仁、瞿麥、人參、半夏、葶藶
【主治】瘧母、癥瘕。瘧疾日久不愈,脅下痞硬成塊,結(jié)成瘧母;以及癥瘕結(jié)于脅下,推之不移,腹中疼痛,肌肉消瘦,飲食減少,時有寒熱,女子月經(jīng)閉止等。

海藻玉壺湯
【組成】海藻、昆布、制半夏、陳皮、青皮、連翹、貝母、當(dāng)歸、川芎、獨活、甘草、海帶
【主治】肝脾不調(diào),氣滯痰凝。石癭,堅硬如石,推之不移,皮色不變。

消瘰丸
【組成】玄參、牡蠣、貝母
【主治】痰火凝結(jié)之瘰疬痰核。頸項結(jié)核,累累如珠,久不消散,不紅不熱,按之不痛,或伴有潮熱盜汗,舌質(zhì)紅,脈弦滑或弦細(xì)。
 

方劑學(xué)各論——驅(qū)蟲劑

烏梅丸

【組成】烏梅、細(xì)辛、干姜、黃連、當(dāng)歸、附子、蜀椒、桂枝、人參、黃柏

【主治】臟寒蛔厥證。脘腹陣痛,煩悶嘔吐,時發(fā)時止,得食則吐,甚則吐蛔,手足厥冷;或久瀉久痢。

肥兒丸

【組成】神曲、黃連、肉豆蔻、使君子、麥芽、檳榔、木香、豬膽汁

【主治】蟲積腹痛,小兒疳積。面黃體瘦,肚腹脹滿,發(fā)熱口臭,大便稀溏,舌苔黃膩,脈虛弱。

化蟲丸

【組成】胡粉(鉛粉)、鶴虱、檳榔、苦楝根、白礬

【主治】腸中諸蟲。發(fā)作時腹中疼痛,往來上下,其痛甚劇,嘔吐清水,或吐蛔蟲。

布袋丸

【組成】夜明砂、蕪荑、使君子、白茯苓、白術(shù)、人參、甘草、蘆薈

【主治】小兒蟲疳。體熱面黃,肢細(xì)腹大,發(fā)焦目暗等證。

伐木丸

【組成】蒼術(shù)、黃酒曲、皂礬(綠礬)

【主治】黃腫病(多見于鉤蟲病)。面色萎黃,浮腫,心悸,氣促,肢倦無力。

方劑學(xué)各論——癰瘍劑

犀黃丸

【組成】犀黃、麝香、乳香、沒藥、黃米飯

【主治】乳癌、橫痃、瘰疬、痰核、流注、肺癰、小腸癰等證。

透膿散《外科正宗》

【組成】生黃芪、當(dāng)歸、穿山甲、皂角刺、川芎

【主治】癰瘍腫痛,正虛不能托毒。內(nèi)已成膿,外不易潰,漫腫無頭,或酸脹熱痛。

小金丹

【組成】白膠香、草烏、五靈脂、地龍、木鱉、乳香、沒藥、歸身、麝香、墨炭

【主治】寒濕痰瘀,阻滯凝結(jié),如流注、痰核、瘰疬、乳巖、橫痃、貼骨疽、蟮拱頭等病。初起皮色不變,腫硬作痛者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常用方劑100首
中醫(yī)方劑100首 云海鄒羿
焦樹德先生講「二陳湯」
黃連類方,黃芩類方,痰病證治,痰證聚方,治痰類聚方
半夏白術(shù)天麻湯
古中醫(yī)十大名方--今臨床新用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wù)
分享 收藏 導(dǎo)長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黄浦区| 攀枝花市| 兰西县| 文化| 子洲县| 谢通门县| 乾安县| 新密市| 华阴市| 滦平县| 璧山县| 久治县| 车险| 高阳县| 米林县| 新河县| 巴青县| 临高县| 香港| 广安市| 江北区| 永顺县| 四川省| 当涂县| 南漳县| 玉山县| 广东省| 昭平县| 汽车| 绥中县| 富源县| 泰和县| 开封市| 三亚市| 松原市| 安龙县| 石台县| 枞阳县| 阳朔县| 鹰潭市| 东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