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關將至,各大巨頭公司紛紛搞起紅包游戲,而對股民而言,有沒有過年紅包就取決于手中的股票了,比如說伊利股份(600887.SH)。
1月16日,伊利當天微漲0.78%,收于33.53元,股價接近半年前的歷史新高,市值再度突破2000億元。而此時,距公司實施股權激勵計劃尚不足4個月。
伊利股份通過股權激勵方案的時間2019年9月27日,至今股價上漲約20%,同期滬深300指數上漲8.46%,漲幅領先滬深300指數10.93%。說明股權激勵方案對市場信心還是起到了提振作用。
當然,按照風云君強調基本面的風格,股價上漲背后應該有業績支撐。查閱伊利2019年三季報,伊利的營收和扣非凈利潤依然保持了兩位數增長。
一、三季報業績依舊穩健,股東員工實現雙贏
提起伊利,不得不提一下伊利2019年的焦點事件股權激勵。
2019年,伊利股份發布限制性股權激勵方案,隨即引起市場爭議。伊利之所以能夠成為焦點,其實也和伊利一貫以來優秀的業績和大氣的分紅有關,對“好人從嚴,壞人從寬”也算是一種普遍心理。
風云君當時也曾發文《未來5年,20%ROE,70%現金分紅!伊利股份挑戰A股唯二》,指出這是A股歷史唯二的業績指標。詳細可以翻看前面的文章,不再贅述。
看一下最新的公開數據,2019年前三季度,伊利股份營業總收入686.77億元,同比增長11.98%;凈利潤56.48億元,同比增長11.73%。這個宏觀環境下,這個業績還是很不錯的。
公司的直接利益者有股東和員工,有供應商和客戶,回饋管理團隊的成績可以是獎金也可以是股權激勵,但是回饋股東除了做好公司業績,就剩現金分紅了。
二、累計分紅205億,上市以來累計漲幅280倍
風云君至今分析了近1500多家上市公司,A股相對美股港股的一大特點是,很多上市公司只圈錢不分紅,簡直就是耍流氓。A股的亂象也引起了監管層的注意,才有了注冊制大刀闊斧的改革。
而在這點上,伊利做的堪稱優秀。
上市以來,伊利股份累計分紅19次,幾乎年年分紅,累計派現205.43億元,市場排名第44位。從2013年開始,每年的分紅比例就更是超過50%。
企業規模有大有小,派現募資比相對更客觀,上市以來伊利股份募資6次共計65.16億元,累計分紅是募集資金的3.15倍。在整個A股,排名top3%。
相對分紅,股民更關心的股價。風云君不愛評論股價,但從伊利的股價走勢來看,最新32.88元的收盤價意味著根本沒有套牢盤,意味著即使過去閉著眼睛買也沒有虧錢。
如果你有幸從1996年就一直持有,到今天,累計漲幅是280倍左右,年復合收益率達到了27.77%。
這是什么概念,強大如股神巴菲特,年化收益率也只是20%左右。更是遠遠跑贏銀行理財收益。
有的時候,沒有技術,就多一點耐心,專心做時間的朋友。從來沒有哪本書上寫著,股市今天買進去明天就要掙大錢的。
三、股權激勵成發展“金引擎”,助力實現“五強千億”
“五強千億”是伊利股份在2014年提出的目標。主要內容是2020年實現全球乳業五強、營業收入突破千億。
2019年,是伊利股份實現“五強千億”目標的關鍵一年,2019年全年的業績目前尚不可知,但從三季報來看還是很不錯的。
2020年是“五強千億”收關之年,如果能繼續保持2019年3前季度12.61%的營業收入增長率,實現千億目標只是時間問題。
關于這個冬天大環境有多冷,可能各位也心知肚明。還要持續多久,更是誰心里都沒有底,唯有“擼起袖子加油干”。
其實,股權激勵也是應對宏觀環境不確定性的有效措施之一。股票激勵計劃實施后,步調一致、目標一致的伊利核心團隊已經成為伊利發展的“金引擎”。
伊利的企業信條“伊利即品質”。根據伊利公開的信息,去年公司堅持以消費者為中心持續創新產品,推動以全球織網為方向的國際化布局,深耕以互惠共贏為基礎的平臺建設,并通過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進一步激活團隊生產力和戰斗力,實現了業績及市值的穩健增長。
通過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伊利成功將股東、管理層、員工與企業利益深度捆綁,將個人利益和公司業務發展綁定,有利于進一步提升管理效能,促進業務發展,實現股東、管理層、員工、企業多方共贏,蓄勢未來增長。
四、管理能力的直接體現:周轉能力
行業不同,對管理層的關鍵評價指標也會不同。
對于快消企業,體現管理團隊的核心能力除了收入增長就是存貨和應收賬款周轉。畢竟,存貨賣出去才是收入,應收款收回錢來才叫利潤。
周轉是效率,是錢,是資金成本。
伊利股份存貨周轉天數,一直是穩步下降的,2018年存貨周轉天數37.19天。一個月多一點。常溫牛奶的保質期一般是30-45天左右,低溫的冷飲、酸奶,一般家庭一星期超市補次貨。存貨周轉天數與市場耗用量基本一致。
再看應收賬款周轉情況,2015年前不超過4天;2015年后略有上升,4天半左右;2018年,剛剛超過5天。鑒于要錢一直比賣貨難,5天能收回貨款,這個牛逼指數值得體會。
順便看下3季度周轉情況,作為行業龍頭,為避免不客觀,就不拿小弟的指標比了,直接跟自己比,上圖。
還是先來看存貨周轉天數,33.35天,較2018同期有所上升,與2017年基本持平,變動范圍也在歷史數據合理范圍內。
再來說應收賬款周轉天數,6.16天,也在合理范圍。既然自己回款周期慢了半天,索性給供應商付款周期也拉長了3天多。考慮到經營業天數還是為負數,依舊是拿別人的錢就把生意做了。
管理層的張弛有度,這就是能力。光吹牛不行,還是看療效,就是下表:
2019年前3季度,銷售回款增速低于收入增長率,也低于2018年同期6個百分點,但是采購付款較去年同期下滑了近9個百分點,體現在最終結果上就是經營凈現金少了15.73億元。這是啥情況?
不著急,經營凈現金減少15.73億元主要原因是本年多支付了15.94億元的職工薪酬。剔除這個因素,2019年前3季度經營凈現金基本與2018年前3季度一致。
所以,從上市公司的整體指標來看,管理層的能力值得肯定。
結束語
1996年,伊利股份成為中國乳品行業首家A股上市公司,截止2020年1月16日,伊利的市值由4.2億增長到2044多億,成為A股公認的白馬股。
衷心祝愿隨著注冊制的全面推進,市場上涌現出越來越多像伊利一樣優質的上市公司。
免責聲明:
本報告(文章)是基于上市公司的公眾公司屬性、以上市公司根據其法定義務公開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臨時公告、定期報告和官方互動平臺等)為核心依據的獨立第三方研究;市值風云力求報告(文章)所載內容及觀點客觀公正,但不保證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等;本報告(文章)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值風云不對因使用本報告所采取的任何行動承擔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