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陳茂林教授的《給老師的建議》和《給校長的建議》連續刊發后,在讀者中引起很大反響。在《給校長的建議》結筆后,從本期開始,我報將連續刊發《給家長的建議》。我們相信,老師們一定會通過各種家校聯系方式,發揮學校教育資源的輻射作用,將這些建議傳播給廣大家長,把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緊密結合起來,為孩子們營造一個更加生動活潑、和諧友愛的成長環境。
作者的話-------
寫完《給老師的建議》和《給校長的建議》后,《德育報》的同仁們鼓動我給家長寫點建議,因為只有家庭教育的密切配合,學校教育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德育報》的讀者對象是老師,多數學生家長看不到《德育報》,給家長寫建議會不會“多此一舉”?考慮到老師也是家長,還要經常家訪、與學生溝通、召開家長會,很多學校還辦有家長學校,需要共同探討孩子們的特點,研究家庭教育的方法,于是便寫了以下一些建議,供大家參考。
數學大師蘇步青,是國際公認的幾何學權威,被譽為“東方國度上的燦爛的數學明星”和“東方第一幾何學家”。是什么把他引入了神秘的數學王國?又是誰影響了他一生的道路?最近看了《蘇步青----數學宗師的詩卷人生》一文,才找到了答案。
蘇步青念中學時,對數學還沒有什么興趣。初三時,學校來了一位姓楊的數學老師。第一堂課,楊老師并沒有講數學,而是講“國際形勢”。講了當時弱肉強食,各國列強都想吞食瓜分中國;講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結束時告訴同學們:“為了救亡圖存,必須振興科學。數學是科學的開路先鋒,為了發展科學,必須學好數學。”楊老師的這一堂課,使蘇步青迷上了數學,并影響了他的一生。
由此,我想到了家庭教育。所有的父母都期盼自己的孩子成人成才。這種期盼并非狹隘的自私自利,其實質是一種純真的社會責任心。因為,家庭是社會的細胞,社會的強盛是扎根在家庭這一基礎上的。家庭和睦,社會祥和;家庭教育搞好了,學校教育就有了配合,整個社會在一代又一代新生力量的奮斗中闊步向前。
但是,父母對子女的教育最基本、最重要的是什么?是讓孩子有個好的思想品質和道德行為,這是第一位的,是孩子走向社會,求生存、求發展的第一要素。十年前,我在一篇文章中說過:學校是什么?學校是教育學生如何做人的地方。教師是什么?教師是學生如何做人的榜樣。這句話同樣適合于家庭教育。家庭是什么?家庭是教育子女如何做人的地方。父母是什么?父母是子女如何做人的榜樣。很多人都說:子女是父母生命的延續。只有當父母意識到自己是子女的榜樣,并努力做好這榜樣時,自己的生命有意義,這種延續才有價值。
你看,楊教師的一堂課,不僅使蘇步青愛上了數學,而且影響了他的一生。原因是什么?是楊老師憂國憂民的深厚感情,是楊老師救亡圖存的愛國熱情,是楊老師身體力行的人格力量。楊老師由國家的衰敗,講到科學的重要,由科學的重要,講到數學的作用,把國家、科學、數學看作一個有機體,這是蘇步青學好數學、發展科學、報效國家的真正動力,也是他終生從教、回報社會的真正動力。
家庭教育的內容可以說出很多很多,但是第一位的還是讓孩子有個好的思想品德。
相關文章,點擊可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