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關于唐海獸葡萄紋鏡的藏品賞析和鑒寶檔案,包括和藏品相關的海獸,葡萄紋,浮雕,唐鏡,鈕等擴展內(nèi)容,還包括藏品的高清圖片,工藝,材質(zhì),來源,尺寸和詳細介紹。
藏品名稱:唐海獸葡萄紋鏡
所在藏館:北京故宮
估價價格:館藏文物,暫無估價。
文物來源:清宮舊藏。
文物類別:青銅器
藏品年代:唐
材質(zhì):青銅
功能:鏡
款識:無
尺寸:面徑11.9厘米
唐海獸葡萄紋鏡檔案:
銅鏡圓形,厚重,質(zhì)地泛白,以高浮雕葡萄紋為主題紋飾,間飾海獸、鳥雀、蜂蝶、花草等圖案,華麗而繁縟。其構圖方式分作內(nèi)外兩圈,由于葡萄及長瓣花之枝蔓由內(nèi)圈連亙于外圈,甚至延及外緣,故世人亦稱此種銅鏡為“過梁葡萄紋鏡”。此唐鏡獸形鈕,鏡外緣為高直的窄線棱邊。
擴展閱讀:
海獸:紋飾中的“海獸”雖然姿態(tài)各異,但均為頭部大而圓的動物形象。據(jù)考證,海獸其實就是古代的獅子,古人稱“狻猊”。《爾雅·釋獸》:“狻猊如彪貓,食虎豹。”郭璞注:“即獅子也,出西域。”西漢武帝時期,張騫通西域后,將獅子等珍貴動物相繼引進中國內(nèi)陸,并廣設獸圈,供貴族享樂。唐鏡圖案中的獅子形象由于畫域狹小不能細膩地描繪,便采用了粗略的浮雕手法,突出獅子的特點,夸張頭部,造型生動。紋飾中的獅子形象,古籍中在其名前冠以“海”字,其意義并非說它們是海中所產(chǎn)之物,這里的“海”字表達我國古代的一種地域觀念,因為這些動物不是本國所有,而是傳自西域,故在名稱前加“海”字。
葡萄紋:葡萄本非中國內(nèi)陸所產(chǎn),系由西域傳來。《齊民要術》曰:“漢武帝使張騫到大宛,取葡萄實,如離宮別館旁盡種之。”葡萄紋在內(nèi)陸圖案裝飾藝術中最早見于東漢,到了唐代,葡萄紋在工藝美術領域里已普遍流行。葡萄蔓延的枝條和豐碩的果實象征著“富貴長壽”,深受人們的喜愛。
浮雕:在平面上雕出凸起的紋飾或物象的一種雕塑。按凸起高度的不同,可分為高浮雕、深浮雕、淺浮雕等,也有幾種雕刻技法結(jié)合使用的形式,多見于高精繁雜的雕刻作品。
唐鏡:唐代是中國古代銅鏡制造的鼎盛時期,唐鏡不僅繼承了漢魏的文化傳統(tǒng),而且吸收了邊疆民族的藝術成就,同時對外來(主要是波斯、印度)文化中的優(yōu)秀部分也兼收并蓄,融匯一體,構圖更加精細,使銅鏡藝術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峰。鑄鏡業(yè)是唐代最精細的工藝,每逢八月五日(唐玄宗生日)人們都將銅鏡作為禮品送人,祝福長壽,這一天被定名為“千秋金鑒節(jié)”(金鑒指銅鏡)。
鈕:即銅鏡背面中央的凸起部分,有穿,可系以絲帶,便于把持和懸掛。
上述就是關于唐海獸葡萄紋鏡的詳細介紹,使用“鑒寶檔案”網(wǎng)站的頂部搜索功能可以查詢到更多類似文物、藏品。